第一章 对域外文学作品的译介
中国比较文学的帷幕,是由文学翻译拉起的。关于中国文学翻译“第一”桂冠的归属,有学者认为,1864年董恂改译的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人生颂》,被看做“国人翻译的第一篇外国诗歌”。1873年,蠡勺居士翻译的英国长篇小说《昕夕闲谈》,被视为“国人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翻译文学,“是指中国人在国内或国外用中文(主要指汉语)译的外国文学的文本。”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始于19世纪70年代,翻译的诗歌以1871年王韬和张芝轩合译的《马赛曲》和德国诗人阿恩特的《祖国颂》为代表。而1899年,林纾和王寿昌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则“揭开了中国翻译文学的新纪元”。自此,在世纪之交起步的中国对域外文学的翻译便在20世纪初掀起高潮,进而成为民国时期比较文学的一大亮点。
- 杨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近代卷》,连燕堂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 郭廷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