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吴冠中:艺境与情怀

入浙随缘录 作者:子张


吴冠中:艺境与情怀

与几个即将毕业离校的学友道别,由喝茶说到了个人喜好,我恍惚记得初中有段时间迷上了绘画,常常用铅笔素描一些人头,或者用水彩涂抹“法家人物”秦始皇的赫赫威仪,有时几个同学也交流彼此的画作,以为乐事。可惜浅尝辄止,没有跟随美术老师一路学下去,乐事变成了憾事。

但我对线条、色彩、图案的兴趣不减,课余收集了不少美术杂志、报刊上的中外画作印刷品,做成了剪贴本时时翻看,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昨晚电视新闻和今天的报纸都报道了吴冠中先生谢世的消息,又勾起了我对这位前辈留存的印象。以我对当代美术完全外行的了解,自然无法全面、客观评价吴先生在绘画方面的造诣,但凭直觉却第一次就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学美术的兄长留下的《吴冠中画集》教我认识了吴冠中,那些类似法国印象派而又不一样的斑斑点点、仿佛还在生长着的纤细树干以及空濛的江南天空,与那些流行的或一般意义上的西画、国画皆大不同,同时跟其他名家也不一样,我感觉吴冠中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

90年代,吴冠中的作品已经享有盛誉。记得那时央视《东方时空》节目有对他的采访,他讲话的态度、表情、声调令人过目不忘。之所以过目不忘,其实只在于“单纯”与“真挚”。画面中有他抱着一抱画轴乘坐汽车的镜头,一路上无论汽车怎么颠簸,他都紧紧抱着那些画轴,生怕它们有所破损,这个细节把吴先生对艺术的痴情表现得很是生动。这就是艺术家,而不仅仅是个“画画儿的”。

可能是因为“隔行如隔山”吧,我没有试图近距离地去观察他,前几年他来杭州,到美院讲他的艺术观,我也只在后来的报纸上看过相关报道,其中“三百个齐白石也抵不过一个鲁迅”的说法又让我看到吴先生的另一种情怀。我猜想,大概吴先生心底有比绘事更重要的牵挂吧?他如此推重鲁迅精神性的、灵魂性的价值,应该与他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有关。

今天杭州的报纸都在说吴冠中,《钱江晚报》头版是一幅吴冠中演讲特写彩色照片,旁注是:“2007年10月16日下午,吴冠中走进本报主办的浙江人文大讲堂,漫话艺术与人生,时年88岁。当时本报记者问他,如果再给您80年,您最想做什么?他说:‘我要学政治,把国家和民族搞好!’”

这真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农历己未年闰七月初五日子时)出生于江苏宜兴,先后在杭州、巴黎学画,2010年6月25日夜半(农历庚寅年五月十四日子时)在北京医院辞世。

2010年6月27日于杭州午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