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吾子 无入吾门——楚子发母闭门训子
楚宣王时,有个名叫子发的将军深受信用。当时,秦国和楚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经常打仗。这回,被楚宣王派去统帅军队和秦国军队交战的就是大将军子发。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儿子是率军与强大的秦军交战。自从子发离开楚国的都城以后,子发老母亲那颗悬着的心就一直没有放下来。
且说子发率领的楚军与秦军打成了胶着状态,而楚军出征时所带的军粮又快吃光了。常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是正在较劲儿的关键时刻军粮告急,子发的心里甭提有多着急,赶忙派人回来向楚宣王求援。使者见过楚宣王以后,马上来到子发的府上,代大将军问候老母亲安好。
见到使者,子发的母亲分外高兴,忙问使者:“前方的士兵们是否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尚能分吃豆粒充饥。”老人又问:“你们的大将军是否安好?”使者又回答道:“大将军每天早晚都有好饭好肉可吃。”母亲听了,立时沉默下来,不再发问,派人送走了使者。
过了一段时间,子发大败秦军,得胜归来。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他兴冲冲地回到自家府上的时候,母亲却命人关闭大门,不让他进去。
正在子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母亲派管家出来,责备子发说:“难道你没听说从前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向他敬献了几坛美酒,勾践自己没有享用,而是派人把酒倒在了江的上游,让士兵们到下游一同畅饮。虽然江水中并没有增添多少酒的味道,但士兵们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勾践又下令赐给将士们分吃。虽然仅仅只有一点点儿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们作战的勇气却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在军粮紧缺之际,士兵们只能分吃豆粒充饥,你却早晚三餐皆享用着好饭好肉。你为什么会那样做呢?你难道忘记了《诗经》的话了吗?‘好乐无荒,良士休休。’你指挥着成千上万的楚国将士在战场上与敌军生死相争,却不知体恤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想方设法地亲近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听从你的号令,效死疆场,而是高高在上,只顾自己尽情享乐。你这样统帅军队,即使侥幸打了胜仗,也不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
一番斥责义正词严,令子发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好在子发是个足智多谋之人,转眼之间就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他郑重地向母亲认错谢罪,感谢母亲的教诲之恩。母亲这才转怒为喜,让儿子进了家门。
常言说“母子情深”,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子发的母亲对儿子一往情深。不过,子发母亲对儿子的爱,不仅表现在担忧他的安危,而且表现在关注他能否胜任楚王所赋予他的统帅军队的新角色,能否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因而,在见到从前方回来的使者时,母亲先问兵士安好再问儿子安好,先问兵士吃什么再问儿子吃什么。母亲的初衷是以此来了解儿子是否是一名能和兵士打成一片的将军,能否带出一支所向无敌的队伍。因为做将军的,只有和兵士一条心,才能让兵士甘于效命疆场,才能成为常胜将军。母亲的这种良苦用心,正是出自于对儿子的大爱。
当获悉儿子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只顾自己不顾兵士时,母亲失望之极。尽管子发率军打了胜仗,凯旋而归,在母亲的眼里,也不过是个偶然。为了让儿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才有了拒绝让儿子回家,才有了对儿子的严厉训斥。所谓“爱之深者责之切”,子发母亲的上述言行,为人们的这句口头禅做出了最生动的注释。
由子发母亲讲述的越王勾践带兵的例子,不禁想起了稍晚一些的大名鼎鼎的“杀妻求将”的大军事家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吴起在魏国受到魏文侯重用,做了将军以后,“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死所矣,是以哭之。’”
两位母亲心里所想全然不同:子发的母亲想的是儿子作为将军,应当和兵士同甘共苦,以此取得兵士的爱戴和拥护,带出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士卒的母亲经历了丈夫的死讯,已经尝过了将军与兵士同甘共苦的厉害,所以一听到将军吴起为当兵的儿子吮吸疽痈,便晓得儿子命不长久,又要为吴起而效死疆场,因而为之啼哭。子发的母亲想的是儿子作为将军,应当设法让兵士以死效命,士卒的母亲想的是将军一旦给儿子吮疽,儿子就会死在疆场上。同样是血浓于水,同样是舐犊情深,只因为各自的站位不同,思考的问题不同,差别就如此之大。由此可知,人们经常说的换位思考,对于人们完整准确地领悟人生,具体深入地把握生活,是何等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