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亦都人子——明孝定李太后冲冠一怒
宦官外戚干政,令历代统治者头疼不已。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以后,在预防宦官外戚干政方面花了许多心思,用了很大功夫,也收到了一点儿效果。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诏修纂《女诫》,立下了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明史》称之为“明太祖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朱元璋严禁宦官干预政事,还在宫门前立了一个大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后来,明代的大宦官王振、刘瑾、魏忠贤等一个个专权祸国,为害之烈,不亚于前代。相形之下,后宫干政的事却鲜有发生,总算是给朱元璋找回了点面子。
说到明朝那些事,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张居正,想到万历新政,这就不能不提及一位杰出的女子——孝定李太后。
李太后是漷县人。隆庆皇帝穆宗朱载垕的贵妃,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的生母。她出身贫贱,幼年时被送入裕王朱载垕府中为婢女,被裕王朱载垕看中,春风几度之后,怀上了朱载垕的孩子。裕王登基的当年即隆庆元年(1567年),她生下了儿子朱翊钧,晋升为皇贵妃。后来,又相继生了一子二女(即潞王朱翊镠、寿阳公主和永宁公主)。
穆宗朱载垕做了五年皇帝后去世,太子朱翊钧即位,是为神宗。“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按照这一祖制,神宗给生母上的尊号就得低于皇后陈氏的尊号。这时,大学士张居正与太监总管冯保联手运作,尊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如此一来,两位皇太后之间便没有了身份高低的差别。
值得称道的是李太后对自己的儿子、小皇帝朱翊钧管教很严格。“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朱翊钧“尝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左右劝解,乃戏割其发。翼日,太后闻,传语居正具疏切谏,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朱翊钧大婚之后,李太后将返慈宁宫,敕帝师张居正曰:“吾不能视皇帝朝夕,先生亲受先帝付托,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史称:“后性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明史·列传第二》)正是因为李太后对张居正优礼有加,朱翊钧才对张居正毕恭毕敬,张居正居功自傲狂妄自大的病态心理也因此而越来越严重,所以神宗皇帝才在内心深处与张居正结怨,并在张居正死后大打出手,“夺张居正封诰、赠谥,籍其家。”(《纲鉴易知录·明纪》卷十)
万历九年(1581年),年方十九的万历皇帝与一位姓王的宫女发生了性关系,这位宫女因此而怀孕。李太后发觉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因为万历皇帝虽然已有皇后和几位妃子,但却没有子女。抱孙心切的李太后一直巴望后继有人,便把皇帝叫来,没想到万历却矢口否认。李太后命人取出《起居注》来查对,万历无奈,只好承认了。李太后怕他杀人灭口,便开导他说:“我已经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是个男孩,那是我们宗社的福气。母以子贵,分什么贵贱呀?”在李太后的催促下,朱翊钧于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册封王宫女为恭妃。同年八月,王恭妃产下一子,即后来的光宗朱常洛。
第二年,神宗朱翊钧一日选了九个嫔妃,其中就有后来分外得宠的郑贵妃。等到郑氏生下皇子朱常洵以后,十分宠幸郑贵妃的朱翊钧便想立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郑贵妃也极力撺掇。但由于群臣竭力反对,要求立长子为太子,神宗便采用了“拖”字诀,以至长子朱常洛都20岁了,还没有名分。
李太后终于忍不住了,将朱翊钧叫来质问。朱翊钧说道:“彼都人子也。”李太后闻之大怒:“尔亦都人子!”“都人”是当时对宫女的蔑称。朱翊钧以此作为理由,却忘记了他的生母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见到母亲凤颜大怒,朱翊钧惶恐之余,只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虽然太子的名分已定,郑贵妃还是不肯死心,一直把自己的儿子福王留在宫中,不让他到封地去。大臣们为此而上了奏折,郑贵妃便支吾敷衍,说是等明年李太后过了七十华诞再走。李太后见郑贵妃居然以此为托词,马上问道:“我的小儿子潞王也能随随便便跑来祝寿吗?”明朝对藩王们的约束极严,不允许离开封地,更不许擅自前来京城。见李太后这样说,郑贵妃无言以对,只得乖乖地让儿子离开了京城。
在朱明王朝的延续流转中间,李太后是一个至为重要的人物。长期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君临天下而不干政,支持张居正的改革而使国力大增,调和宫廷内部的矛盾而避免了祸起萧墙,李太后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皆可圈可点。
当然,李太后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延续朱家江山社稷的考量,今人大可不必多去理会,值得注意的是她的胸襟见识。“尔亦都人子!”李太后说出这样的重话来,固然与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无意间刺到了她的痛处有关,也说明了李太后是一个不忘根本之人。许多出身贫贱的人陡然之间大红大紫大富大贵以后,便总想把自己过去的历史一笔抹去,全都勾销。他们对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出手之狠毒,常常令人不寒而栗。李太后对王宫女的关照,以及后来对王宫女所生的孙子朱常洛的关照,除开骨肉之间的亲情而外,相似的经历,大抵也是引发她的同情心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