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箍桶匠。
洗衣机进入百姓家以前,城市里居民都是用大木盆、搓衣板洗衣服。现在说孩子们不会洗衣服,说的就是这种洗衣方式。
那时候,城市居民用水基本上是靠木捅挑水,洗衣服用大木盆,每家每户起码得有一对木水桶,一个大木盆,有的还有两个大木盆,洗衣服时,一个洗,一个漂。就连洗澡,大多也是在家用大木盆洗。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基本上看不到这些物件了。
木盆和木桶,全是用树木的树心一块块、一条条做成的,一般每块(条)两三寸宽,盆(桶)的底是用一块块的木板拼成的,桶和盆的每块木板的连接,全部是用竹签钉在一起的,不能用铁钉,怕生锈。木桶和木盆,外面都有两道箍,一般是竹篾条或者粗铁丝。
木盆、水桶用的时间长了,盆底、桶底往往会被沤坏。有的木盆、木桶较长时间不用,木质过于干燥,也会垮掉。不及时修理,很快就会垮成一堆木板片,只好等箍桶匠来了。
所以,专门修理木盆、木桶的箍桶匠,在那时是常见的手艺人之一。隔三岔五就能听见“箍盆箍桶啰”的叫喊声。
箍桶匠的挑子比较简单,一头是竹条铁丝,木板木条,一头放着木锯、凿刀、锤子之类的工具,一个折叠马扎,一副行头就全齐了。
修理木盆、木桶,主要就是换底、换边。要是盆或桶的底坏了,师傅先把盆(桶)翻扣过来,取掉盆外面的外箍,松开盆边,取下盆底,拆开用竹签相连的盆底,把坏掉的那块木底板取掉,重新挨上一块同样宽窄大小的木板,削几根新竹签,把盆底重新连好,放回盆底重新箍好盆子,这盆就箍好了。
有的盆底四周都有腐烂,师傅就会和主人家商量,把整个盆底烂掉的部分锯掉,把盆做小一点。盆底做小了,盆边就多出来了,师傅就从盆边上挑几块不太好的盆边木去掉。盆边木每一块都是带有一定弧度的,去掉其中哪一块都不会影响它重新组合,只是修好后的盆比原来小了许多。所以修过几次的大木盆,都会变得越来越小,洗衣盆慢慢变成了洗脚盆。
要是盆或桶的哪块边坏了,箍桶师傅会找出一块大小长短差不多的木板,用刀斧和圆刨做出一块相同的,重新换上就行了。
换完底或者边,师傅们大多会抓一把锯木面,撒到盆底边,然后用一个专门的竹木刀,慢慢把四周的缝隙插一道,然后放水试试漏不漏水。
不论换底、换边,木板连接时都只能用竹签,绝不能用铁钉,箍桶匠的挑担里,你是找不到一根铁钉的。
箍桶匠的另一个高明之处,就是对箍圈大小的掌握。不论是用竹条还是用铁丝来做箍圈,师傅对盆或桶大概围一下周长,然后圈一个圆箍,扣紧以后,往盆或桶身上一套,用木块压住,用锤子慢慢打紧到位,完全严丝合缝,不大不小。别小看这点,竹条圈和铁丝圈扣完以后,稍微有出入,就会前功尽弃:要么大了盆身会松,要么小了,箍圈不到位,尤其是竹蔑条做的箍圈,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延展性的。至少,在我看到过的箍桶师傅中,没有见到一个人重新做第二次箍圈的。
木盆、木桶大部分已退出了城市百姓的生活,箍桶匠在城市里早已没了踪影,只有在一些乡镇上,还可以看到一两个箍桶、箍盆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