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词 作者:姜红雨(选注),马大勇(选注)注


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1〕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2〕,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3〕,晨霜耿耿〔4〕,云山摛锦〔5〕,朝露altalt〔6〕。世路无穷,劳生有限〔7〕,似此区区长鲜欢〔8〕。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9〕。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10〕。用舍由时,行藏在我〔11〕,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12〕

【注释】

〔1〕子由:苏辙的字,时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掌书记。

〔2〕号:鸣叫。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练:洁白丝绸,此形容月光。

〔4〕耿耿:明亮,鲜明。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5〕摛(chī)锦:铺开锦绣,形容景色美丽。

〔6〕alt(tuán)alt:露水盛多。《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兮。”

〔7〕劳生:劳累奔波的人生。

〔8〕区区:奔波劳碌貌。鲜:少。

〔9〕“当时”三句:长安,借指北宋首都汴京。嘉祐元年(1056)苏轼二十一岁,苏辙十八岁,举进士于汴京,为欧阳修所激赏,声名大振。二陆,谓西晋陆机、陆云兄弟,后常用作兄弟才俊之典故。

〔10〕“有笔头”四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句。

〔11〕“用舍”二句:翻用《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句。

〔12〕“但优游”二句:优游卒岁,悠闲地度过岁月。《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斗尊前:饮酒。唐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

【评析】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海州赴密州,本来计划绕道济南探看六年未见的子由,因事未能如愿,遂有此词,聊慰离情。

词开篇数句写晓行之状,栩栩传神,可与温庭筠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相表里。孤独的行旅最能启人幽思,于是有“世路无穷”几句的感喟,并开启下片的慷慨议论。

“有笔头”数句化用杜诗,自述为国效命、造福苍生的远大抱负。而现实则不尽如意,“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转为恃才傲物的牢骚语,最为全篇警策。末数句语意再转,寓宽慰劝勉之意,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也。全词由旅途秋思而议论风发,愈后愈多汪洋恣肆之势,苏轼自言为文有“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的强人气脉,词亦然。

苏轼兄弟感情笃深,终一生未曾稍变。子由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洋洋数千字,澹泊克制,沉痛在骨,实为其一生文章巅峰之作。若“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我嵩山之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等语,令人读之酸鼻不已。他在铭文中评价苏轼“心之所涵,遇物则见。声融金石,光溢云汉”,又可见二人匪独兄弟,亦是平生知己。

值得一说的是,元好问《遗山文集》卷三十六《东坡乐府选集引》以为本篇非苏轼作,特别举出下片“当时共客长安”以下数句,称其“鄙俚浅近,叫呼炫鬻,殆市驵之雄,醉饱而后发之。虽鲁直家婢仆且羞道,而谓东坡作者,误矣”,语甚犀利。元好问的词坛地位不容忽视,但这段话似难免主观臆断,更缺乏文献佐证,故后人附和者寥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