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画壁》:大千世界枕中记
壁画里的世界
江西的孟龙潭,还有朱孝廉,两人一块去一座寺庙游览。寺庙里供奉着志公和尚的像,还住着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地领着两人四处游览,来到大殿里,墙上的壁画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位垂髫的散花仙女,漂亮极了。朱孝廉被壁画里的仙女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以至于目眩神摇,突然之间就感觉如驾云雾,进入到了壁画里的世界。入画后,他受到垂髫仙女的引诱,两人同居厮守在一起。
过了几天突然听到门外有人来,朱孝廉和仙女偷眼看时,是天庭执法的一个金甲使者,说是要来检查有没有下界的人混进来,然后就开始四处搜查。仙女吓得面如土色,赶快躲开了,留下朱孝廉一个人藏在床底下,好在没被搜到,但是也难受得够呛,也不知道藏了多久……
再说壁画外面的大殿里,孟龙潭正在游览,转身却不见了朱孝廉,就问老和尚。老和尚弹了弹墙壁,喊道:“朱檀越赶快回来!”正藏在床底苦不堪言的朱孝廉听到喊声,就从壁画里飘身而下,站在那里呆若木鸡。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朱孝廉回头再看壁画,壁画里的垂髫少女已经变成螺髻翘然的少妇装扮。老和尚仿佛深知就里,开导朱孝廉说:“幻由心生啊!”朱孝廉与孟龙潭大受惊吓,赶紧告别离开了。
南柯一梦
《画壁》这个故事太过离奇,一个大活人怎么可能进入“壁画”的世界里去?但是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里,类似的故事并非个案,例如《南柯太守传》的记录:
游侠之士淳于棼,家门口有一株大古槐。这天,淳于棼跟朋友们在槐树下唠嗑豪饮,喝得酩酊大醉,两个朋友把他扶回家里休息。刚刚躺下,突然两个紫衣使者前来拜访,说是奉大槐安国国王之命来邀请淳于棼。淳于棼就跟着两位使者,出门登车往大槐安国而去。来到大槐安国,拜见国王,国王赏识淳于棼,招淳于棼做了驸马,又拜其为南柯郡的太守,从此之后淳于棼有了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淳于棼做南柯郡太守二十多年,甚有政绩,颇受宠任。后来邻国檀萝国的军队入侵,淳于棼带兵迎敌失利,不久公主病死,淳于棼护丧回到都城,又受到国王的猜忌。淳于棼变得闷闷不乐,国王于是让他回老家以调适一下心情。淳于棼刚一入家门,就矍然梦醒,睁眼一看,扶他进来的两个朋友还在,西边的太阳尚未落下。淳于棼赶紧跟两个朋友出去寻找,看到门口大槐树下有个蚂蚁洞穴,积土呈现出城郭台殿之状,跟梦里所见一一相符,才明白原来梦里来到蚂蚁窝里逍遥了几十年,所有的荣华富贵,不过是南柯一梦,于是深感人生之虚幻,遂弃绝酒色,栖心道门。
枕中记
还有一个类似的典故叫《枕中记》。唐朝开成七年的时候,有个人叫卢英,在邯郸城的一个小旅店里,遇到了一个自称姓吕的道士,两人攀谈起来。卢生抱怨说,自己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一无所有,没钱没名声没地位没老婆,曾经建功立业、衣锦还乡的雄心壮志,都已打了水漂,难道这辈子果真要一事无成?吕道人笑了,从包里拿出个枕头递给卢生说:“枕着我这个枕头睡吧,保你能够荣华富贵!”
这时,旅馆老板正开始蒸小米饭,卢生也累了,就枕着枕头睡了。过了几天,卢生回到家里,又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卢生交了桃花运,竟然娶到清河的崔氏之女为妻。崔氏之女容貌秀丽,最重要的是陪嫁相当丰厚,卢生高兴得合不拢嘴,想来真的是翻身了。这还没完,很快科考成绩下来,卢生中了进士,此后在官场上飞黄腾达,从官舍人累迁到节度使,因为军功卓著,擢升为宰相。他当宰相十多年,其五个孩子都是大官,孙儿辈也有十多人,他的亲家都是天下的名门望族,卢生亦得享高寿,至八十而死。死了之后,他就醒了,睁眼一看,旅馆老板蒸上的小米饭还没熟呢!卢生很是纳闷,问:“难道刚才在做梦吗?是梦的话怎么又那么真实呢?”吕道士笑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是如此啊!”卢生怃然良久,若有所思,给吕道人磕头拜谢,后来入山求道去了也未可知。这就是成语“黄粱一梦”的由来。
类似的故事其实还有不少,除了“南柯一梦”“黄粱一梦”“画壁”之外,《聊斋志异》里还有《续黄粱》一文,以及民间传说中的“汉钟离点拨吕洞宾”“吕洞宾点拨白牡丹”等。这些个故事情节大致类似,就像个开源软件,人人都能拿来用,也不知道是谁抄的谁。
生发“向道之心”
上面几个类似的故事,其主旨都一样,就是引人产生向道之心。多数的修道者,并非生来向道,很多是由于特殊的机缘而生发向道之心,从此潜心修炼。下面把几种情况简单地列举一下:
第一种情况是遭遇了生死大事,从而产生向道之心。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佛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国家虽说不大,但是一生享受荣华富贵还是没问题的。释迦牟尼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据说都没出过宫门,长大后释迦牟尼娶妻生子,所有人都认为他会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但是一次出行改变了释迦牟尼的命运。在出行当中,释迦牟尼看到了民间老百姓的生老病死之残酷,非常震惊,就问身边的大臣:“我贵为王子,也会有生老病死吗?”大臣回道:“任何人都会生老病死的,即便贵为国王也不例外!”生老病死的事实让释迦牟尼大受震撼,陡然而生向道之心,以求解决生老病死的大事。于是,他放弃了王位,寻师修行去了。
第二种情况是因命运不顺而生求道之心。历史上很多著名道士,他们入道的原因是身有疾病,典型的如古代的干吉、陶弘景、陆修静、孙思邈,近代的陈撄宁等,不胜枚举……他们因饱受疾病的折磨,而转向求道。更有很多是因命运多舛而求道,可知“命运不顺”往往是走向求道之路的机缘。传统命理学里有句话颇耐人寻味:“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若去病,财禄喜相随”。意思是说,怎样判断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如果人一生中顺顺利利,没有什么坎坷,反而不是什么好命,这样的人一生往往是碌碌无为。倒是那些命中遭遇灾难的人,方有可能成大器,是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但是要成大器也不是仅遭遇灾难就可以了,世上倒霉的人太多了,怎么可能个个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还得是命里能够通过一定手段,把这些灾难处理掉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建功立业。道理虽说如此,但其中困难太多了。求道以求生,对很多身患疾病、遭遇不幸的人来说,是走出逆境的唯一选择。
第三种情况就类似于本文所说的“黄粱一梦”“南柯一梦”了。淳于棼、卢生他们本来未见向道之心,如果不是碰上高人点拨,估计要在红尘里摸爬滚打一辈子。正是因为有了“一梦”的机缘,他们猛然领悟到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如过眼烟云一般,油然而生发向道之心。这种感触我们可能都曾有过,一直以来孜孜以求功名利禄,猛然发现到头来都是黄土一抔,到底有什么意思啊!所以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着向道的种子,就看有没有机缘发芽生根了。
蒲松龄也看出了《画壁》里老和尚想要拉朱孝廉入伙的猫腻,感叹说:“菩萨点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动耳。老婆心切,惜不闻其言下大悟,披发入山也。”颇为朱孝廉没有借此大彻大悟惋惜。总之,《画壁》里的老和尚取“拿来主义”,也想玩“黄粱一梦”这一套来点化朱孝廉,可惜失败了。
末法时代
吕翁用“黄粱一梦”开导了卢生,老和尚用“画壁”一法开导朱孝廉却失败了。难道说吕翁的道行就比老和尚高?这倒未必,真正的原因是末法时代,人心变了,悟性变了。
“末法时代”是佛教的说法。佛教认为,佛法的传播共分为三个时期,正法时期五百年,像法时期五百年,末法时期一千年。这里的五百年、一千年是个大约数,不一定准确,但大致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据说正法时代因为离释迦牟尼年代比较近,这一时期所传的佛法是正规的、最接近佛祖所传的佛法(个人意见,这一时期对应小乘佛法);像法时代离释迦牟尼的年代有了一定距离,这时的佛法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佛法,但毕竟离真正的佛法不远,所以还是像模像样的佛法(个人意见,这一时期对应大乘佛法);末法时代离真正的佛法已经很远了,嘴上口口声声是佛,其实多是舍本逐末,远离乃至背离佛法,所以称作末法时代。
卢生所处的唐朝,应该还算是像法时代吧,那时的人虽然也有功名利禄的欲望,但总体来说心灵还是比较淳朴,离正法时代不是太远,悟性还比较好,因此一见世事如幻,马上就能大彻大悟。而到了朱孝廉的年代,社会早已进入末法时代。末法时代里,人的后天思维特别发达,脑子里装着太多功名利禄,太多小九九,整个脑子众声喧哗。在这种状态下,开悟的能力就远远不足了,所以一遇到世事如幻,不再如卢生、淳于棼一般大彻大悟,反而是惊心于被迷幻,庆幸于能逃脱,脑子里光去考虑这些思辨问题了,所谓患得患失,哪里还有精力去彻悟!所以朱孝廉没有恍然大悟,并非老和尚的道行不够,实在是处于末法时代,人心变了,再使用以前那种“黄粱一梦”的法门,已经不合时宜了。
《画壁》里的催眠
其实提到“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的典故,读者应该早已意识到《画壁》故事实际上就是一次引人向道的“催眠”。这也并非空穴来风,还是有所根据的。对催眠术有所了解的朋友,能够看出《画壁》里老和尚使用的催眠手法正是“单调催眠法”。电视剧里常有催眠师把怀表放在被施术者面前摆来摆去,当事人很快进入催眠状态的场景。这里用的其实就是“单调催眠法”。《画壁》里朱孝廉看壁画,紧盯着里面的美女,在这种单调的刺激之下,再加上老和尚的催眠诱导,很快就能进入催眠状态。当然催眠手法里还有一些秘密,咱们稍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解释下什么是催眠。
催眠跟睡眠有着本质区别,甚至可以说是两码事,但是不管你怎么强调,总有人要把二者混淆,真是让人没脾气了。当然,这也不能怪误解者,之所以总有人把催眠与睡眠混为一谈,最根本的还是“催眠”这个名字的误导。催眠,不就是催促睡眠吗?况且看电视上的一些催眠术表演,被催眠者不都在那里睡着了?要怪只能怪“催眠”这个名词起得不合适,但我们暂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名词取代之。下面谈下我理解的“催眠”的真实含义。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人的大脑分成多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专管一项工作。譬如理性模块主管理性思维,运动模块主管身体动作,快乐模块主管快乐感觉,痛苦模块主管痛苦感觉,语言模块主管语言功能,不过东西方的语言模块在大脑里的位置也不相同……这就是大脑的功能模块说。
大脑功能模块说是不是有道理呢?我们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你骑车去某个地方,在路上什么也没想,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感觉好神奇的样子。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其实骑车行为并非由大脑的理性思维模块主管,而是由运动模块主管,各个功能模块可以各自为政,所以骑车的时候,运动模块起作用就可以了,思维模块不需要介入,或者只需要偶尔配合一下,这样使得你到达终点后,感觉整个的行程一片空白,怀疑自己是不是骑车的时候睡着了……
有个笑话说的也是这个原理:有一百多条腿的蜈蚣,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着。蚂蚁看不惯了,就想戏弄蜈蚣一下,于是就走上前去对蜈蚣说:“蜈蚣大哥,小弟请教你个问题,你在往前迈左边第一条腿的时候,你右边的第三十条腿是往前迈,还是往后蹬呢?”蜈蚣干瞪着眼想了一会儿,结果就不会走路了。聪明的朋友马上就能领悟了,蜈蚣走路的时候用的是主管运动的神经模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则是运用了理性思维模块,等蜈蚣用理性模块去思考并指导走路时,自然是外行指导内行,肯定就不会走了。这个笑话非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成语“邯郸学步”。
啰唆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人脑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各个模块能够相对独立运作”这个理论。
理解了上述理论,催眠也就容易理解了。所谓催眠,就是弱化大脑里的理性思维模块,同时激活其他功能模块的行为。所以催眠绝不是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大脑中大多数的功能模块被抑制或被弱化了,而催眠则仅仅弱化了理性思维模块,其他的功能模块都可以通过诱导,而处于活跃运作状态之中。由此反观朱孝廉在“画壁”世界里的诸多表现,就知道他显然是被催眠了。
幻由心生
当被催眠者长时间地接触某种单调刺激(如《壁画》里的某个人物,或怀表的来回晃动)时,过于单调的刺激不需要大脑思考太多,这时理性思维就会很快弱化下来,从而进入似乎无意识的状态。理性思维的弱化意味着朱孝廉已基本进入催眠状态。这时需要老和尚稍微那么诱导一下,他就能“进入”壁画里的神奇世界。
但是进入“壁画”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就并非老和尚所能全权决定的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的人进入“壁画”,会发生不同的事情,究竟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取决于心里的最敏感点。
朱孝廉在催眠状态下进入“壁画”后,主要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和仙女的缠绵,一是被天上的执法者金甲使者追捕。而这两个事件,实际上正是朱孝廉内心潜意识的投射。按精神分析学说来解释,朱孝廉潜意识里非常好色,也很想放纵,这是其潜意识的敏感点之一;另外,身为孝廉,当为道德表率,所以朱孝廉又怕放纵声色会遭到道德规范的惩罚,这是潜意识里的第二个敏感点。在催眠状态下,大脑中的理性模块暂时休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剩下比较活跃的敏感点就是那个要放纵一下的想法,还有怕因放纵而被惩罚的想法,这两个活跃起来的敏感点就会自动构思演出一场戏剧,整个故事的情节就是先放纵一番,然后再因被追捕而恐慌懊悔。
《画壁》里所展现的一切,其实就是内心潜意识的投射,所以佛教说“唯心所现”,而老和尚将其归结为“幻由心生,贫道何能解”。身为老僧却自称“贫道”,端的是挂羊头卖狗肉,但老和尚的道行很高却是没有疑问的。
催眠的神奇
催眠是很神奇的,甚至神奇到我们想不到。到底有多神奇,推荐看下一些催眠秀的节目就会略知一二。我看过湖南卫视“好奇大调查”里关于催眠术的一期节目,这里借花献佛,把里面催眠所展示的神奇现象简单介绍一下。
神奇之一是“瞬间催眠”。这是对我们常识的一个颠覆。多数人一般觉得就算催眠很厉害,但至少也得花几分钟的时间才能成功催眠。不过事实呢?“好奇大调查”节目里,有两三次瞬间催眠的展示,在短短几秒钟内,催眠师就引导被催眠者进入了催眠状态。如果确实不是当事人有意配合,那还真是不可思议。破解瞬间催眠的真相,可以反复看“瞬间催眠”的视频,思索其中的施术原理,只要想通了,无须亲身去验证,你就知道“瞬间催眠”的真假了。事实上,“瞬间催眠”是真实存在的。那它又是基于什么原理呢?这就如魔术的秘密一样,催眠师是不会明说的,只能自己去破解,成功破解出来后的那种成就感,也是很不错的!
神奇之二是洋葱吃出苹果味。节目里,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递给被催眠者一个洋葱,但是很无耻地告诉他这是苹果,让他好好享受美味,结果被催眠者吃起洋葱来津津有味,跟吃苹果没什么两样。这还不算完,催眠师又给了被催眠者一个苹果,但是告诉他这是洋葱,被催眠者只咬了一口,辣得眼泪都出来了……倘若这时候催眠师给当事人一幅画,并略作引导,估计又是一个“画壁”的故事了。
神奇之三是催眠师让被催眠者说出自己的银行密码,居然真的成功了。看到这里观众们真是倒吸一口凉气啊!不过催眠师很快就解释说,大家也不要人心惶惶,让被催眠者说出密码,那是有条件的。在这个例子里,被催眠者对催眠师比较信任,又是在公众场合表演,因而无须警惕,所以顺利透露了银行密码,如果换成其他人,恐怕就无法成功了。又换了一个跟催眠师不熟的人来试验,果然怎么都问不出银行密码来,所以观众可以安心了。不过,我倒觉得这个展示的潜台词是:那些看了节目后想利用催眠来犯罪的人,不要指望能把催眠用来犯罪,那是不可能的!
神奇之四是人体变钢板。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告知当事人他是一块钢板,非常坚硬,然后将被催眠者悬空放在两个椅子中间,并让上百斤重的人踩上去(此处友情提示,不要模仿)。即便女主持人那么柔弱的身躯,在催眠状态下竟然也能承受上百斤的重压,真的如钢板一块……这简直就是武功高手啊!你还别说,有的武功真就是这么练的。
金钟罩 铁布衫
武术里的硬功能够抗重力击打,甚至能够刀枪不入。我们在电视、在街头可能都看到过,这种功夫被形象地称为“金钟罩”或“铁布衫”,意指身体如金钟罩无懈可击,或如穿了防弹衣一般不惧攻击。《聊斋志异》里有一篇《铁布衫》记载道:“沙回子……曾在仇公子彭三家,悬木于空,遣两健仆极力撑去,猛返之,沙裸腹受木,砰然一声,木去远矣。”从中可见铁布衫的神奇之一斑,但是这种武术硬功夫到底怎么练成的呢?下面这个故事可供参考。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郑成功占据台湾的时候,有个广东的异僧前来投奔,该和尚擅长金钟罩铁布衫,能够袒臂端坐任别人用刀砍而无损,大刀就如砍在铁石上一般,可谓神人。只是这个和尚性格骄蹇,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就想杀之,但又惧怕和尚的铁布衫太厉害,怕杀不掉,就找了手下大将刘国轩商量。刘国轩见多识广,很快想出一计。他请和尚赴宴,并选了娈童倡女姣丽善淫者十多人,给和尚表演了一种不健康的舞蹈,也就是脱衣舞。开始的时候和尚还能谈笑自若,似无所见,过了一会却突然闭上眼睛。刘国轩看准机会,手起刀落,就把和尚砍死了,和尚的铁布衫功夫竟然没有奏效。对此,刘国轩解释道:和尚的铁布衫,靠的是练气自固。心定而气聚,心动则气散。和尚定性超群,睹美色之初,能够不为所动,所以敢放眼去看脱衣舞,等他突然闭目不看的时候,我就知道他心已动,心动则气散,气散之时铁布衫功夫就没有啦,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金钟罩、铁布衫,本质上其实就是把身体催眠成铁板,不同的是,硬气功不是被动催眠,而是一种主动的自我催眠,练功者在催眠状态下,暗示自己硬如铁板,再配合上排打训练,确实能成就抗重力击打的功夫。不过,倘如上面的和尚一样,心动气散了,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推而广之,气功又何尝不是一种催眠?
矛盾的“催眠逻辑”
假如说《画壁》是一个催眠事件的话,大部分内容都能讲得通,但是也有那么几处矛盾的细节,看似不太好解释。
例如刚开始的时候,朱孝廉看到“壁画”里的仙女是垂髫少女,等到从“壁画”里出来再回头看时,画里的少女却变成了少妇的打扮;另外,孟龙潭找不到朱孝廉时,看到“壁画”里有朱孝廉的像,过了一会儿朱孝廉从壁画里飘然而下后,壁画里朱孝廉的画像就不见了。我们都知道催眠是一种心理效应,很难作用于外在的客观物质,那么,这里客观存在的画像又怎么会发生变化?倘若真是如此,那岂不是违背了唯物主义,证明了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这里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转述故事的时候,免不了添油加醋,所以上述细节可能是转述过程中的虚构与再创作。这个解释虽然也能说得通,但也着实让人失望,未免有点太小儿科。
其实,这里涉及“催眠”里的一个术语——“催眠逻辑”。催眠逻辑的大致意思是,被催眠的人可以同时相信互不相容的观点或知觉……假如让被催眠者对椅子做负性想象(即想象椅子已不在原处),那么要他们睁着眼睛在室内行走时,他们仍然会控制自己不碰到椅子,却坚持说自己看不到椅子。也就是说,在催眠状态下的逻辑,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当事人能躲开椅子,但偏偏说自己看不到椅子,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其实还真不是说瞎话。对这种自相矛盾的“催眠逻辑”,我们可以给出完美解释:在正常的非催眠状态下,我们的眼睛看到椅子,并把椅子的信息传递给视觉分区,视觉分区又把椅子信息传递给理性思维分区,理性思维分区把信息传递给运动分区,运动分区则指挥当事人行走时避开椅子。在整个的流程中,椅子的信息已经传达给了理性思维功能分区,所以当事人能够意识到椅子的存在,认为自己看到了椅子。但在催眠状态下,这种传导路径发生了改变,不再途经理性思维分区,而是呈现为:眼睛把椅子信息传递给视觉分区,视觉分区把信息直接传递到运动分区,运动分区直接指挥当事人避开椅子。整个过程并未把椅子信息传递给理性思维分区,所以当事人并不能意识到椅子的存在,但在已经接到信息的大脑运动分区的处理下,当事人仍然能够避开椅子。可见“催眠逻辑”不过是对分区的传导过程做了一次小小的改动,表面上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就这么简单。
现在回过头来看《画壁》里的上述疑点就能够释然了。并不是壁画有了什么变化,而是在催眠状态下,眼睛真实看到的跟思维里所意识到的,不一定是一回事,所以在朱孝廉的眼里,少女会发生装扮上的变化,而在孟龙潭的眼里,壁画上会出现朱孝廉的画像,这似乎也透露出,非但朱孝廉,就连孟龙潭也被催眠了。要同时催眠两个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画壁》里的老和尚可能还采用了一些作弊的催眠手段。
“游仙枕”的奥秘
所谓作弊,就是提升催眠效果的一些道具。不过咱先不说老和尚,先说一下“黄粱一梦”那类故事里常采用的一种催眠道具——“游仙枕”。五代时期的《开元天宝遗事》里有关于“游仙枕”的记载:“龟兹国进奉枕一枚,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制作甚朴素。枕之寝,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帝因立名为游仙枕。”枕着这个游仙枕,在梦里就能游历四方,如果能够推广开来,旅游部门该吐血了……
“黄粱一梦”里吕翁塞给卢生的枕头,其实就是“游仙枕”。《枕中记》里说:“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这里“窍其两端”的细节乃是关键,好好的枕头,为啥非要钻上两个眼儿呢?无独有偶,小说《三遂平妖传》里也有关于“游仙枕”的记载:胡永儿……取出一个白土做就光光滑滑的小方枕儿,递与陈学究道:“……此乃九天游仙枕,悦人魂梦,枕之百病俱除……”书童没啥事,到铺上去睡觉,见枕儿方便,就用着它。也是这小厮夙世有缘,好个九天游仙枕,多少王侯贵戚,目不曾见,耳不曾闻,倒是他试法受用。正是: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那个枕头的样子是“一边枕墙上,泥金涂写九天游仙枕五字。那一边画成两扇门儿,上面横个牌额写仙界二字。”作者冯梦龙感叹说:“游仙枕上游仙梦,绝胜华胥太古天。此枕有谁相赠我,一生情愿只酣眠。”可惜了这么好的枕头,被几个小厮与不识货的学究打碎了。而这个枕头上画着的两扇门,应该是对《枕中记》里“窍其两端”的改写。
在枕头两侧钻上两个眼儿,其中猫腻究竟何在呢?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催眠效果。按我的理解,枕头里面会涂抹有促人催眠的一些药汁,类似于现在的乙醚,药物汁液不断挥发,通过枕头两端的小孔缓慢释放,就能够产生催眠的效果。但是古代没有乙醚类药物,那用什么呢?其实有类似作用的中药古人早已发现了,例如茉莉根。中医认为,茉莉根有一定的催眠及麻醉作用,并且将其应用到医疗或巫术实践当中,例如《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记载:“尔之入冥,茉莉根也。”意思是说,你这个方士(巫师)能够自己或带人到阴间去游历,不过是利用了茉莉根的催眠作用而已。这么看来,“游仙枕”是一种促进催眠效果的道具无疑了。
再回到《画壁》里的老和尚这里。老和尚待在寺庙很久了,在庙里做了一些手脚也说不定。寺庙所供奉的有志公和尚像,而志公和尚在历史上就是以灵异著称的,想来老和尚也是善使这一手。他完全可以预先在大殿里放置一些有催眠效应的药物香料,在这种环境下,孟龙潭和朱孝廉就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催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藏密梦修术
催眠法不仅用来引人入道,也用来练功。前面提到金钟罩、铁布衫就是一例,而绝大多数的气功本质上讲都可被看成是某种程度的催眠。《催眠术汇编》一书里,就提到了催眠能够开发所谓的“特异功能”,包括成梯成桥实验、变成柔软如棉实验、严冬觉热暑天觉冷实验、透视实验、千里眼实验、读心术实验等等。而另一本《秘藏超能催眠术》所列举的催眠能开发的特异功能就更多了,诸如透视催眠术、金刚不坏身、他心通秘法、人格变换术、分身术、力大千斤法、钢筋铁骨术等。这里面可能有部分内容夸张,但至少还有那么一部分是真实的,例如成梯成桥、人格变换、严冬觉热等,都是催眠中能够做到的,对催眠师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两本书其实可算是催眠学说对于气功、巫术研究的一种介入。
不过要说把催眠练功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当属佛教藏密里的梦修法了。对心理方面的探究,一直是佛教的长项。气功大潮时期有本《藏密梦观成就法》的书,就透露了佛教藏密里很多修梦的功法,诸如本尊观照法、天目观光法、培元法、观梦法、变梦法、天眼通、息灾法、增益法、敬爱法、降伏法等,有没有效果不清楚,但由此可见,通过梦与催眠来修行,早就古已有之。
适合现代人的睡功
在睡眠中就可以练功健身,这无疑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了福音。现代科技带来的极大方便,非但没有让人休闲,反而让人更折腾了,使得现代人整天处于忙碌当中。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出门、出差的任务也就少,大家都乐得在家清闲;现在交通发达了,出远门成为常态,人们反倒不得清闲了。再如倘若没有电脑,写书还得靠手写,排版也麻烦,那我恐怕也就打消写本书的念头,现在也不用埋头敲字了……
整天为些琐事忙得焦头烂额的现代人,想要拿出大段的时间来练功,根本就是奢望。不过办法是想出来的,睡功是一种很好的、节省时间的法子。现代人即便再忙,至少也能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按每天8小时的睡眠量计算,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如果能把这段时间拿来练功,应该是足够了。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大潮的时候,“睡功”比较流行,现在看来,那时的所谓“睡功”,往往是停留在气功的层面,目的是要开发出一些潜在的所谓特异功能,因而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往往在继续做功,睡眠的质量可能就无法保证,养生效果也未必好。
真正健康有效的睡功,应该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大脑充分休息的一个标志就是无梦。《庄子》里说的“至人无梦”指的正是这个状态。按这一标准来衡量,睡觉时练的气功追求有梦,以便在梦中练功,开发人的潜在能力,这样的养生效果显然大打折扣了。要说比较好的睡功,恐怕就是道教陈抟老祖的睡功了。陈抟睡功的具体练法我也不知道,但应该是无梦的,而不是在睡梦里导引来导引去地造作。
普通人睡眠时,大脑并不是完全休息的,还有一半的大脑在工作,所以经常有梦,无法高效地休息。练睡功要开发特异功能的人,因为睡眠时有意识要有梦,这时大脑就更要工作,更无法彻底休息。细细想想,睡觉为啥非要做梦?把自己搞那么累干吗?而庄子所说的“至人无梦”的睡功,其练法很简单,就是在睡觉的时候练“庄子听息法”,可能很快就入睡,也可能很久不能入睡,但都不要管,练下去就行。通过听息法的练习,人在入睡的时候,大脑里除了极少数区域必须工作以外,大部分区域是能够得到充分休息的。第二天一觉醒来,真可谓神清气爽,此乃养生的一大良方,以致古人有诗云:“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周杰、高振友、余夫、王放点校,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123页。
- 参见马松源编《冯梦龙全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第174页。
- (清)褚人获辑撰《坚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