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鄘风·蝃

啸天说诗一:大风起兮云飞扬 作者:周啸天 著


鄘风·蝃

蝃dìdōng在东,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jì于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远弟兄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

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这是一首维护封建礼教的诗,诗序释其题旨为:“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耻也。”近人或一反旧说,谓为女子斥负心男人之诗,实未必然。陈子展说“此民间歌手囿于习惯势力之作”(《诗经直解》)不错。

封建礼教,一如封建制度,是个历史的范畴,须要历史地加以批判。虽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礼教的作用很坏(礼教吃人),但作为古代婚俗从对偶婚向专偶婚过渡的文明进程中,礼教的出现最初却是应运而生和有其积极作用的。统治者“以道貌岸然化其民”即推行礼教,而“淫奔之耻,国人不齿”,可见它曾一度深入人心。

不过,作为封建时代的上层建筑,礼教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二重性。它对在促进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使人类付出了丧失婚恋自由、人性遭受压抑的代价。这首短小的诗,便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论如何向一个自行其是的女子施加压力的,封建礼教如何通过正人君子的义愤对生活实施干预的。诗的认识价值超过其审美价值。

《蝃》,在《释名》中写作“螮”,即虹。书中注云:“虹又曰美人。阴阳不和,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可见周人迷信虹的出现,有关妇女贞邪。而“蝃在东,莫之敢指”是有所取义的兴起,不敢指云云,可见时人忌讳之深。次章又用早上的云雨变化进一步渲染,兴起人事中的男女私奔,伦常的扰乱。“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是两章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因押韵,末句词序小有腾挪),这同样的话还在《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二诗中出现过,可知是卫地流行的谚语或熟语。其意本是说女大当嫁,而在此诗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则有言外之意:女子应该规规矩矩地出嫁。反复强调,意在谴责。

末章水到渠成,一连四个“也”字惊叹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败坏道德规范的行动的不能容忍,充满了合乎礼教的义愤。“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郑风·将仲子》),在礼教压力之下,有人忍痛割爱,求合于礼。可也有桀骜不驯,任从爱欲,大胆行动者,那就不免为千夫所指了。诗中人的追求婚姻自主,自然合情;而舆论的批评,亦持之有理。这里有情与理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人性与历史的冲突。其中是非,是耐人寻味的。不同时代不同眼光的读者,对于诗中公案,容有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篇说不完的《蝃》。

末了还应提到清人方玉润的一个别解。他猜测这首诗是代宣姜答《新台》之作。诗人是用宣姜自我开脱的口气,对卫宣公劫夺儿媳(即宣姜)一事予以讥刺。“其意若曰:予之失节岂得已哉?予固一弱女子,而又远自齐东,来嫁卫西,父母兄弟,均无所依。当其初来,亦以为两姓昏(婚)姻不爽夙约,讵料卫君其人心怀叵测,只恋新婚之美,罔顾伦常之重,竟夺子妇,是无信也,是不知天缘自有命在也。”(《诗经原始》)这里加入了一些想象,所以他又补充道:“特无实证,未敢遽定。”《诗经》解说中的这种多解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文本的简古,空白多多,就给了好求甚解的读者以见仁见智、自由发挥的余地;其中某些解说,定非诗之本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