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

寻访祖父的秘方 作者:刘宏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

黄钰钧

如果把人的一生浓缩到一天的话:朝阳充满活力,少年时代始终生机勃勃;中午的阳光最烈,中年时代如正午的阳光光芒万丈;夕阳虽然黯淡,但依旧让人驻足,步入暮年,只要心不老,人永远不会老。

其实外公的一生就如这不同时期的太阳,曾经光耀万丈,让人侧目。即便如今步入暮年,仍然发挥着余热。

外公出生于1931年,这是中国即将步入更大战乱的年代。日本人在东北虎视眈眈,中原大地战火未消,就算是远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广西,依旧还有匪患连年作乱。外公的家庭不算富裕,一亩三分地自耕自给,日子过得也算是快活。还在5岁的时候,太公就送外公去上了私塾,同时也让外公跟着自己一起下地干活。外公开始的时候很不喜欢下地干活,觉得这个太累了。而且私塾先生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家里又不是没有人参加劳动,非得要让自己这个小孩子去呢?太公的一句话让外公受益很深,以至于他在教导我妈跟舅舅的时候都参照了当初太公的方式。太公说:“读书能够让你了解知识,劳动能够让你知道如何去运用知识。而且读书能够强健的只是你的心智,劳动能够强健的是你的体魄。没有了体魄,再强大的心智也没有用武之地。”在太公的这句话影响下,外公始终没有放下对于身体的锻炼,即使现在已经80高龄,身体不如当年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天饭后去校园里散步。

少年时代的外公是无忧无虑的,尽管国家战火连年,但是由于平乐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受到战火的影响还是相对较小,哪怕是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平乐也没有遭受过太多的炮火。在这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外公的学识长进很快,而且太公没有用旧有的观点束缚着外公,在他接受完四年的私塾教育后,便把外公送到桂林市里接受西式的教育。外公的视野渐渐开阔,1950年太公去世之后,18岁的外公便离开了家,来到了桂林闯荡,在当时桂林高中任教。

青年时代的外公不安于教书安静的生活,在1951年底,他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来到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虽然是文艺兵,但是战场上的残酷给外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外公背上有道一寸多长的伤疤,就是在一次敌军偷袭中被流弹划伤的。虽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广西湿热的天气还是让外公饱受折磨,每年的雨季都疼得很难受。随着年纪的增长,外公不再操劳,曾经的病痛也逐渐远去。不过外公还是很感谢那次的经历,他在那场战争中认识了自己今生最好的朋友——阳伟明阳公公。阳公公出身是书香世家,如果说外公的国学启蒙是来自于当时的私塾老师的话,那阳公公给外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外公更好地了解了国学这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对于那场战争,我曾经问过外公的感受,外公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不喜欢战争,不管战争本身有没有功利的性质,生命会在战争中流逝。生命无价,众生平等。我之所以会选择上战场,这是基于我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而已。”朝鲜战场给外公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外公之后一直持有的那种平淡的心态也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的,也是那种平和的心态,让外公熬过了之后不少难熬的岁月。

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外公谢绝了组织给他安排的在桂林市政府的一份工作,和阳公公一起去参加了1955年的高考,阳公公顺利考上了中山大学,外公则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外公非常的刻苦,由于当时特殊的规定,大学生的第一外语必须要求是俄语,这对于南方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经常发音发到舌头打结还是没有办法把大舌音给念标准。一个“p”的发音就让外公练习了整整一个月。但外公还是坚持下来,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大学毕业的时候,外公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当时瞒着家里来到武汉求学的外婆。

大学毕业后,外公跟阳公公一起被分到恭城中学任教。1963年,在顺利度过了三年自然饥荒之后,外公不顾太婆婆的反对,跟外婆结婚,这也在当时的小镇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要知道外婆在嫁给外公时已经有了三个小孩,其中最小的孩子还不到5岁。就算已经进入了新社会,但在还没有真正开放的农村,还是惹来了很大的争议。我也曾经问过这个问题,外公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大的人,难道真的没有一点介意之心吗?外公的回答非常幽默:“我介意什么啊,我娶一个还外带三个,这个婚事我赚大了。”婚后的日子一家五口过得非常幸福,第二年年底,外婆便为外公生了一个男孩。外公乐坏了,翻遍《辞海》,还请人给算过,给孩子取了个“铭”字。

好日子过得并不是很长久,“文革”的到来带给外公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伤痛。在访问中,外公不愿意回忆那段颠倒是非黑白的日子。我还是旁敲侧击地从外婆的嘴里得到了大部分的真相。在“文革”里,很多学生辍学去搞运动,外公被认定为“臭老九”,几次毒打之下,外公落下了哮喘的毛病,延绵至今。更令外公痛心的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死在了那场运动中,而且是尸骨无存。外婆告诉我,在得知好友死讯的期间,外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一夜,不吃不喝,当时可把外婆给吓坏了,要知道外公自己受到的伤害也不小。在整个人冷静下来后,外公收养了阳公公的一双儿女,坚强地生活了下来。外公深信,灾难终有一天会过去,日子还是要继续的。外婆还告诉我说,外公有些时候觉得对不起我妈妈,因为怕受到自己的连累,外公把妈妈嫁给按照当时来说出身非常纯正的爸爸,爸爸的脾气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让妈妈吃了很多苦。这也是外公非常喜欢我姐跟我的原因,在我爸妈去到梧州打拼时一直把姐姐带在身边教导,姐姐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不管怎么说都离不开当初外公的悉心教诲。

“文革”过后,大舅、二舅还有妈妈外出闯荡,外公也迎来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在外公成为了恭城中学校长之后,借着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机会,外公率先在学校内成立了民族班,还拉来了桂林市政府和不少企业的赞助,让更多瑶山里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能够有机会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一举措让外公赢得了不少好评,到今天为止,很多受益于外公当年民族班的学生在学成之后,都重新回到这个小镇上,为培养出下一代的建设者而努力。

1990年恭城瑶族县成立,外公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届县政协委员。外公对于政治不是很感冒,也很不喜欢跟政治沾边,成为政协委员也是由于乡亲们对外公在作为恭中校长时为恭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一个高度评价。虽然外公不喜欢政治,但在当政协委员的五年中,外公还是踏踏实实地履行着政协委员应尽的义务,继续为瑶山中需要知识的孩子们四处奔走。

1996年,外公正式退休。但外公整个人并没有完全地闲下来,在外公的倡议下,2000年,恭城县老年大学成立。很多老年人有了锻炼交流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老年大学也成了他们心里的一处避风港,在那里他们能够享受到平静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快乐。刚开始的时候,我外婆很不喜欢外公这么爱折腾,都退休了还不好好享清福,每天都折腾这些实在是让人烦心。而且外公的哮喘病时常发作也让外婆忧心不已。不过外公向来好脾气,每次面对外婆的抱怨都是一笑置之,从来不跟外婆发生正面的争执。我每次回家看到外婆发脾气,外公那份从容时,都不自觉地会笑,这大概就是外公外婆能够相敬如宾的重要原因。

外公退休后的生活除了跟诗友交流外还是相当的闲适。外公的身体一直很好,除了是心态好之外,外公也是最听话的病人。因为医生说吃辣椒不利于根治哮喘,外公毫不犹豫地把辣椒戒掉了。在被我啰嗦了一阵长时期的伏案写作跟玩电脑对颈椎不利后,外公便从电视上学了保护颈椎的操,天天吃完晚饭后坚持做操,也自动减少了对着电脑的时间,重新拿起了笔。尽管右手依旧抖个不停,但外公还是坚持写作,因为诗词已经融入了外公的骨血中,每一首诗词或者每一副对联写出的都是外公的淡然的心境。在采访结束时,外公在那头留下了这么一首诗:“坐观云卷与云舒,苍狗白熊何自如。丘岭弯弓非弋雁,溪河垂钓岂求鱼。山明水净临佳境,海阔天空梦太虚。都道夕阳无限意,不分贵贱及亲疏。”平静而闲适的心情跃然纸上。或许真的只有经历过风雨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风雨过后的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我学习书法后,给外公写的一幅字。外公很喜欢,装裱之后把它挂在了客厅中,逢人便炫耀这是能够接我班的外孙女写的。看着那稚嫩的笔法,我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有些时候自己觉得很对不起外公,因为我没有把外公的学识完全地接下去,而表弟用我外公的话来说缺少这方面的灵气而注定没有办法去学习这些老祖宗的东西。每每至此,外公都不停地叹息,但正如他自己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路都是自己选择,只要自己不后悔,他也没有权利去干涉我们自己的选择。

在与外公的交谈中,外公始终回答不多,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外公一直在享受现在难得的平静。名声荣辱在很早的时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浮云了,他老人家现在唯一关心的便是儿女的前程,我想,这应该也是天下所有父母自始至终都关心的。

访问:

1.您刚过了80岁,80岁对您意味着什么?

人家都说80岁是老人的一个坎,现在看来,我又过了一个坎。其实80岁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数字,生死是很平常的事情,多一岁就多感谢一次上天的恩赐,让我能够多看一会儿这么美好的世界,多享受一天平静的日子。

2.小时候有什么样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了没?年轻时候遇到的最大烦恼是什么?是怎么解决的?

梦想?理想?在那个时候,能够顺利地活下来就是最大的梦想。你说这个梦想实现了没。年轻时候的烦恼有很多啊,比如说刚上大学时,觉得俄语很难学,一直都跟不上。工作的时候,学生很不听话,组长经常性给你找点麻烦。所以烦恼总是有的,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这些烦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个去解决你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这就是我对待烦恼的态度。

3.喜欢谁,为什么?

你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好笑,我首先要保证最喜欢你外婆,不然你外婆会不高兴的。其次我要喜欢你舅舅,不然他会说我不爱自己的儿子。第三我要喜欢你表弟,他降生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盼了很久的孙子。没有为什么,我喜欢的都是我的亲人。

4.1986年我出生的时候,您在做什么?对这个孩子出世的感想?

说起来1986年对于我来说是还真的是有点纪念意义的一年啊。你的降生,还多少给我带来点乐趣,最记得在你抓周礼上你竟然抓了支笔,当时我觉得我的才学是真的有了继承人了。当然,你现在选择了另一条路,我也不会怪你,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欢,都有自己的选择,只要你最终不会后悔。

5.您对健康两个字是如何理解的?遇到过哪些健康问题?如何处理的?结果如何?

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没有病痛就是健康。对于此刻的我来说,能够好好地活着,不感觉到任何痛苦就是健康了。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哮喘病,为了这个病我可是四处找寻秘方,而且还戒掉了吃辣椒,严格遵照医嘱,现在看起来,它是发作得越来越少了。

6.您喜欢工作吗?您觉得工作对于您来说是什么?

没有喜欢不喜欢,当然我喜欢我的这个工作。我爱我的学生。工作对于我来说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人活着就必须要工作。既然都要工作了,你就得选择一份你喜欢的工作,不然这一辈子你过得都不会开心。

7.对财富的看法?

你们年轻人不是有一句话吗,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钱或者财富对于我来说,够用就好了。不求锦衣玉食,只求安然平稳地过日子。

8.远行去过哪里,有什么印象?

远行去过很多地方,不过真的没有什么印象。风景优美是我选择出行目的地的首要条件,我每次去的都是苏杭、海南这些风景比较优美的地方。看到美丽的风景,心情会变得很好,这样继续工作也会有了更多的动力。你不是也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不去西安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吗?诚然历史不可忘记,但是人应该是向前看的。我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去台湾看看你二舅公了,在我还有力气的时候,两岸没有实现三通,现在有条件了,但我却已经有心无力了。

9.1951年,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尽管只是一个文艺兵,但您依旧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对于战争,您有何看法,对于生命呢?

你都说了我是个文艺兵,我看问题的方式也有些文艺。古诗也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不喜欢战争,不管战争本身有没有功利的性质,生命会在战争中流逝。生命无价,众生平等。你知道的,我是信佛。

10.从朝鲜战场回来之后,您放弃了组织上本来的安排,选择了进入大学深造,这是为什么?

这个是兴趣所在,我对于成为体制内的人兴趣不是很大。进入大学是为了能够学些知识,学习以后的立身之本。而且我一直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成为一个老师,让瑶山的孩子们能够有机会看到大千世界的美好。

11.您哮喘的老毛病都来自于“文革”的批斗,对于“文革”,您有何看法吗?

这个问题真的是相当敏感。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文革”就是一个错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场噩梦,比三年饥荒时期更加恐怖的噩梦。在当年的三年饥荒中,为了能够活下来,我们吃树皮,啃树根,还真得感谢活在广西啊,山清水秀树多。要是北方没这么多树不是惨了。我只是没有想到“文革”的噩梦比这更可怕。我不想过多地回忆,我只能告诉你,小说里看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真的。

12.在您成为恭城中学的校长后,您一力主张成立民族班,这是为了什么?

我说过了,我想当老师的原因是为了能够让瑶山的孩子能够有机会看到大千世界,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在那时候,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恭城瑶族的孩子最多,成立民族班能够集中一些优秀的资源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13.在您70岁的时候,电脑开始普及,您又开始学电脑,用它进行打字写作,为什么?长时间面对电脑会带来一些颈椎疾病,您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

你又开始唠叨了,我知道自己上网时间太长了。我会注意的。我每上一个小时都会休息半小时,而且我每天早上都按照电视上说的在做操,也在做电疗,效果一直都不错。虽然我们老了,但还是要与时俱进,而且电脑能够带来方便啊,我也能够更好地认识更多的人。

14.您酷爱写作古诗词,但无奈现在社会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不大,很多人甚至都不写了,您为什么还在坚持啊?

这纯属于业余爱好,而且诗词怡情。对于现在的这种趋势,其实我觉得很无奈,很可惜。现代的社会过于浮躁,诗词有着严格的格律,很多人都不愿意沾染这些老古板的东西。其实我很喜欢苏轼的《定风波》里的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真希望这种浮躁的风气能够淡下来,而且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希望这些老祖宗的东西有人传承下来,不要真的失去了才知道后悔。

15.现在的生活比起改革开放前好多了,对于这些变化,您有何感想吗?

这真得感谢国家啊。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慨,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我现在只想享受现在的生活,这样安定的日子在以前是没有的。

16.作为长辈,您最想跟您的孩子们分享的是什么?

对自己的人生要有计划,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有了目标就要坚定地去做,不要对你的每一个决定后悔。最重要的一点,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莫生气。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采访后记

确实有很长时间没有跟外公有这么长时间的交流了,尤其是在上了大学之后。每次回家,都感觉外公的废话一次比一次多了,即使是陪着外公打麻将的时候,也很不耐烦地回答着外公一个又一个问题,答案一次比一次简短。感谢老师布置了这次的作业,让我了解了我的外公,这个已经年过八旬的老人。

淡漠是外公目前最大的心境,也是他在经历了战争和争斗后所保留下来的最为适合他目前的心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外公的话很少,哪怕是我千方百计地引诱他说话,他的回答依旧非常简单。但是外公的淡漠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不关心,他依旧在每天吃完饭后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遇上某些事件还会发表一下感慨。外公对我们这些后辈都非常关心,每次回家都会让保姆做好爱吃的等着我们,然后再细细地询问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如意。外公听得很认真,却不插话,因为他说过,儿孙自有儿孙福,未来的道路如何去走,应该是我们自己决定而不是由老人家来决定。

外公不愿意回忆,不管是辉煌的或者是惨淡的,我也曾经问过为什么,外公当时给我的答案很有些意思,“人生很长,要记的东西很多,有些东西是时候该放下就要放下”。可惜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办法领悟到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或许是经历得还不够,或许真的只有到了外公那个年纪,才明白放下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外公已经八十高龄,但整个人依旧神采奕奕,比外公小三岁的外婆却没有这么精神。外公依旧坚持和学校的老朋友一起每天外出散步,甚至是风雨不改。问及外公的养生之道,外公只跟我说了三个字:“莫生气”。外公确实很淡定,外婆的脾气不是很好,有些时候让我觉得她老人家简直小气到了家,但是外公什么都没有说,依旧是给他买什么用什么,做什么吃什么。怒易伤肝,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但是却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做到,难道真的只有到了外公这个年纪才会去重视这个问题?

耄耋之年的外公依旧笔耕不辍,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去写长篇的论文或者是小说,但那一副副对联、一首首诗词依旧在抒发着他的情怀。采访将要完时,网上的外公打过来了一行字:“你写完的时候记得拿给我看看。”瞬间我就愣住了,要知道外公有轻微的帕金森病,手一直抖得厉害,但却打下了这么一行字,可见对这次的采访还是很认真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