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举子
李鸿章接到父亲的来信,学习比从前更加用功了。
乡试的日子已不远,这对他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后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甚至光耀门楣,都要先过了乡试这一关。
弱冠之年的李鸿章,已经懂得很多人生道理。他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知道付出才会有回报。那些日子,李鸿章足不出户,挑灯夜战,闻鸡起舞。天赋异禀,再加上刻苦用功,不考上也难。
1844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四年,21岁的李鸿章顺利地通过了顺天府组织的乡试,成为安徽庐州当地最年轻的举人。
21岁的小举人,在庐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特别是在比照了李鸿章的祖父和父亲屡试不中的经历后,人们觉得这个初出茅庐的李家少年,生猛鲜活,日后定会成就一番大业。以李鸿章的天赋来看,出人头地似乎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中举以后,一家人开始给李鸿章操办婚事。他的母亲李氏是因循守旧的女子,遵循“先成家后立业”的古训。李母觉得这是每个跨过弱冠之年的男人都应该遵循的不二法则,古人留下的东西,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父母想在李鸿章进京赶考之前,为他娶上一个好媳妇儿。最后,李文安和李氏为儿子李鸿章择定了一个媳妇。这个媳妇,是李鸿章童年的另外一位启蒙老师周菊初的侄孙女。
周家女子比李鸿章大两岁,长得眉清目秀,一副人见人爱的样子:气质不俗,知书达理,又颇识大体。在进京赶考之前李鸿章与周小姐匆忙完婚。
对于这位原配夫人周氏,李鸿章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他后来进京赶考时,两人天各一方,一直坚持鸿雁传书。他们靠浓情蜜意的书信,培养出了一段深厚的夫妻感情。这位周氏,给了李鸿章最初的感动和幸福的体验。
李鸿章后来在京城打拼,开拓自己的事业,周氏一直待在安徽老家,悉心照顾李鸿章年迈的母亲。直到李鸿章成为湘军幕僚,成了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她才随他一起初入幕府。伉俪情深、南征北讨,李鸿章一直对周氏不离不弃。当然,这都是后话。
现在,这个已有家室的21岁男子,正在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
进京赶考,中个进士,成为像父亲那样威风赫赫的京官,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他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