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苏州艺圃:玉兰树下读《长物志》

暮光寻旧梦 作者:南京老克 著


苏州艺圃:玉兰树下读《长物志》

来苏州前,我就听朋友说,艺圃在苏州深巷之中,绕来绕去特别不好找。其实,我沿着叫吴趋坊的巷子没走多远,就看到墙上刷的“艺圃”红字标识——沿着指示箭头,先左转进宝林寺前巷,再往右转到更小的文衙弄,就到了传说中的艺圃。

爬满古藤的艺圃粉墙

我很喜欢在这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巷中穿行的感觉。有一次我在苏州小巷问路,迎面走来一位中年妇人,她那淡定从容的“吴侬软语”让人恍惚。就像眼前的小饭店、理发店以及屋檐下晾的衣服一样,都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艺圃的门不大,深朱红木门,挂着两盏宫灯,朴素又不失庄重。走进小院,沿着右边小巷往里走,白粉墙上竟是爬满古藤,很像一幅写意的中国画。穿过一扇小门,豁然开朗,眼前出现一片池水,水边的乳鱼亭里,一对穿中式服饰的情侣正在拍写真。这个建于明代的私家园林依旧保持着最初的格局,眼前的乳鱼亭就是明代的遗物。

艺圃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这座明代私家园林的主人之一,就是《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长物”源于“身无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或无用的东西。这本书里谈到室庐、花木、书画、几榻、香茗等十二类“长物”,它们虽不能当饭吃,但对像文震亨这样的文人来说,恰恰是凭借对这些美好事物的眷恋,才能对抗外面的“严寒风霜”。换言之,这些东西看似无用,但对心灵来说,却是最有用的东西!

据说《长物志》在当时可谓一本“生活美学”教科书。许多土豪就是按图索骥,学着把“俗”的东西扔掉,把“古”、“雅”的东西搬回来。

在今天看来,《长物志》依旧是一本高级审美之书。它的审美核心是“雅、古、隐”,整个审美气韵是与明式家具相匹配的。

闲话少说,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长物志》的作者文震亨先生。文震亨的曾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祖父文彭是国子监博士;父亲文元发当过小官;而哥哥文震孟是天启二年的状元。

私家园林的核心是隐逸文化

“朴素清朗”的庭院

不过,我这样介绍,是否会让人觉得文震亨有“拼曾祖父”之嫌?其实,文震亨不但人长得帅(人赞其“长身玉立,风姿韶秀”),而且有真才实学。一是琴艺佳,不仅善于抚琴,还著有《琴谱》,曾应召入宫为皇帝奏琴。二是书画好,懂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后有四篇题跋,其中一篇就是文震亨写的。三是园林专家。中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文人参与创造的,就拿苏州园林来说,拙政园有文徵明,狮子林有倪云林,沧浪亭有苏舜钦,艺圃有文震孟、文震亨弟兄。文家四代人在造园上都有“两把刷子”。

文徵明除了参与设计著名的拙政园,还画了不少流传甚广的拙政园画作。这次我在苏州博物馆不仅看到让人赞叹的文徵明《小楷落花诗》,还在与拙政园相连的后院看到文徵明手植的紫藤。这株四百六十多年高龄、苍老遒劲的紫藤几乎布满半个天井,也算是文徵明与好友、拙政园园主王献臣一起参与拙政园的构思设计的见证。

那天走进艺圃,我是顺时针方向游园的。向左是一片假山,小山有亭一座。我特别欣赏亭子后面那片有野逸气的树木,树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穿过一堵爬满青藤的老墙,是一个有水池山石的院子。我依次看了简素雅致的南斋书房、香草居,据说都是文氏兄弟生前喜爱的屋子。还有一个叫响月廊的地方,靠漏窗有一琴石,估计是主人操琴望月的去处。不远的水边还停泊着一只木船,让人有泛舟荡漾的联想。我本打算去延光阁喝茶,据说这个水榭茶楼是苏州园林中喝茶的好去处。没想到推门进去,里面坐满的退休老人很是热闹,喝茶本身是一件静心的事,我只好退了出来(在离开艺圃的路上,还一直后悔呢)。

可操琴望月的响月廊

“宏敞精丽”的博雅堂

后来,我就依次在博雅堂、世伦堂、东莱草堂、思嗜轩,爱莲窝等屋子里穿行,用《长物志》中的观点来阅读艺圃,比如:厅堂要“宏敞精丽”,书斋要“明亮干净”,庭院要“朴素清朗”,树木要“萧瑟有致”等。

《长物志》中许多审美细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悬画月令——四季不同,时令不同,家里的画也要随季节更换;比如种松树——要对偶种植,才有绘画的笔意;比如座椅——强调舒适、实用和方便,排斥那种华而不实,甚至刻意雕琢;比如养金鱼——不以畸形为美,而是以周正、均匀为美。其余关于花、果、书画、器具等等,文震亨也有独到的看法,不愧为真正的“生活家”。

《长物志》虽然被选进了《四库全书》,但在那些正统人士的眼中,写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算不得宏大题材,更不能进入文学史。事实上,文震亨在历史上确实不被大家熟知,也许是被文氏家族的光芒遮盖住了,也许是他生前有意低调做人。

他的哥哥文震孟中过状元,做过官,还给那位“木工皇帝”教过课。而文震亨就没有科举考试的天赋——天启元年从南京国子监毕业后参加了科举,但名落孙山。我曾在夫子庙贡院看过当年考试的考棚,巴掌大一块地方,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文震亨是明白人,没有“一根筋”执着科举伟业,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不了官,就在家做个闲人,读书、弹琴、喝茶、收藏,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还带领工匠们挖土建房,养花弄草,某种程度上,《长物志》里写的都是他第一手的心得体会。

延光阁是喝茶的好去处

有野逸气的月亮门

“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可谓是文震亨的美学精髓。尚古、简朴、节俭,这种生活美学与今天提倡的极简、素雅、自然的生活态度恰好十分吻合。其实,任何时代风尚潮流都是在不断轮回的,我十分欣赏有位朋友所讲的:我哪儿都不去,就坐在大石头上等你们!

文震亨的《长物志》,就是一直在等我们的书。

明代天启六年,苏州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阉党运动。朝廷派兵来抓捕东林党人时,一向温和的苏州人奋起反抗。而这起群体反抗的领头者,居然就是写《长物志》的文震亨,读书人的良知和血性让他挺身而出。苏州巡抚毛一鹭上旨说文震亨带头造反,五位苏州市民大义凛然,把责任揽过来,最后壮烈牺牲。这件事被张溥写入《五人墓碑记》,收为《古文观止》压卷之作。

这次,我特意去了山塘街长堤上的五人墓碑遗址,那个长方形的五人墓地,青草萋萋,一片萧然气息。

文震亨逃过了一劫,但不久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杀,大明帝国崩溃。紧接着清兵南下攻陷苏州,推行剃发令时,文震亨避难出走,投水自尽于阳澄湖。家人将其救起,文震亨又一连绝食六天,呕血而卒,终年61岁。

如果没有明朝的灭亡,文震亨也许会依旧在他的园子里读书弹琴、养花写作,做他喜欢的事情。其实他也可以妥协一下的,但一个人对文化、对艺术的痴情,会让心变得特别纯净,掺不进半点沙子,在他的心里,维护清洁的精神甚至比保住性命更重要。他用这种毅然决然,维护了内心的高洁,成全自己的人格之美。他留下的《长物志》,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馈赠。

记得那天,我坐在世伦堂的台阶上,边休息,边读带来的《长物志》。院子里的两株树上开满白玉兰,风一吹,白色花瓣就纷纷落下,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那个场景有点让人恍惚,像是在梦里。

世伦堂院内的白玉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