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盐城吕内堡

我在德国这些年 作者:林中洋


盐城吕内堡

吕内堡(Lüneburg)是德国北部下萨克森州的一个不大的城市,人口七万多,离汉堡只有三刻钟的车程。因为在二战中逃过了被轰炸的命运,内城里保持住了过去的模样。走在吕内堡圆石铺就的窄街窄巷内,会有时空倒错的感觉。那些曾经精心修建、在岁月的沧桑中逐渐开始东倒西歪的建筑,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城市的繁荣与衰退,散发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浪漫与苍凉混合的气息,好像一首古老的歌曲。

这个城市的盛衰都是因为盐。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发现了盐矿。盐在古代可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它不仅可以用来调味和腌制食物,人们还认为它可以避邪。所以,盐被称作白色的金子。盐业的兴起为吕内堡带来了财富与繁荣。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每年斋戒的次数比现在的人要多,对清规戒律的遵守也更严格;在斋戒期中,鲱鱼是主要食物之一,人们对此的需求量很大。从十二世纪初到十六世纪中,波罗的海和挪威海域可以捕到大量的鲱鱼,在当时丹麦的朔能,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的鲱鱼交易会,成千上万桶鲱鱼从这里被运往欧洲大陆各个国家,而盐,正是保证这些鱼能够经得住长距离运输、长时间保质保鲜的重要原料。作为离波罗的海最近的一个盐场,交易会所需的盐几乎都来自吕内堡。吕内堡也因此成为富甲一方的汉莎城市之一。

为了展示自己的财富,吕内堡的商人们建了很多在当时看来很夸张的房屋建筑。这些房子的山墙向街,修饰精美,顶部是三角形或是阶梯式地逐渐往上递减。这些山墙往往高出其房屋本身的高度,为了保证它们的稳固性,有的房屋还从后面的房顶上支起架子,支撑那面象征着房子主人脸面的山墙,从侧面看,这墙像是舞台上的道具。类似的房屋设计也可以在其他富有的汉莎城市中见到,这种山墙被称为“Blendfassade”,意为“耀人眼的外墙”,其目的就是为了向路人炫耀自己的富有。

可惜好景不长。从1560年起,波罗的海一带忽然捕不到鲱鱼了,盛极一时的朔能交易会也随之没落,加上德国许多城市开始从法国进口盐,使得吕内堡的盐业从此一落千丈。随着汉莎同盟的解体,吕内堡很快就穷下来了,穷得没有钱造新房子,所以,城里的大部分建筑一直到今天都保持着十六世纪时的样子。尽管盐业受了重创,但吕内堡从未停止过产盐,特别是1830年之后,挖矿的设备改进很快,高效率的开采使得位于盐矿之上的陆面开始逐渐下沉,不少建筑因此东倒西歪,有一座教堂因为歪得太厉害而不得不被拆毁。二战之后,很多房屋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有人提议把内城里的老房子全部铲平,盖上现代的新房子。这项提议在市民们的无数次抗议之下被搁浅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城里的历史建筑得到了系统的整修和加固,这些房子从外边看和几百年前一样,里面却有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工作要求的各种设施。

我喜欢在吕内堡的小街小巷里走,那里总是荡漾着一股岁月的醇香,我还喜欢看人家的窗户,古时候的房屋为了保暖,窗户是双层的,两层窗户之间是宽宽的窗台,人们把窗台擦拭得干干净净,摆上鲜花植物或是烛台,轻风过处,纱帘微拂,那情景仿若穿越时空的生活的河流,好像那么遥远,却又如此贴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