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肖勤:女性作家的伟岸身影

黔北作家论坛(第1辑) 作者:王刚 著


论肖勤:女性作家的伟岸身影

熊敬忠

肖勤是一个勤奋而高产的遵义本土中青年女作家。在短短的时间内,她迅速为文坛奉献了《暖》《金宝》《我叫玛丽莲》《丹砂的味道》《上善》《水土》《陪着你长大》《灯台》《霜晨月》《好花红》《长城那个长》《返魂香》《亲爱的钻石》《一截》《云上》等大量中短篇小说,共计100多万字。其于2012年获奖的中短篇小说集《丹砂》,成为贵州省年度唯一获国家级奖项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显著影响。举行肖勤作品讨论会,意义非同寻常。因时间关系与客观原因,此文不一定能概括肖勤作品全貌,评价也不一定完全准确。今后,要多阅读遵义本土作家的作品,关注遵义文艺发展,挖掘黔北作家创作思想与审美价值,弘扬遵义文学事业。本文结合肖勤的创作历程及其中短篇小说作品,对肖勤的创作给予评论。

一、文学创作主体与文学敏感

肖勤不是中文专业出身,也不从事文学教学与研究,而是在行政岗位上就职,但她却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如此重要的成果。这对我们有以下启发。

首先,对文学创作的无比热爱。文学创作主体不受职业身份制约,只要对文学有激情,有爱,有持之以恒的追求,每个人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展文学写作,并做出成绩,为文学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肖勤大学毕业后,在乡镇上从事基层工作多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就行政工作来说,它与文学距离甚远。行政工作是理性的、规程式的,文学是感性的、审美的。但肖勤凭着对文学的至诚热爱,在工作之余,对大千人生世象进行审美把握,以细腻的女性视角,把基于乡土的热诚转换为美丽的文字,表达出云贵高原仡佬族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生命感悟,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其实,这也是我们今天文学主体多元化、文学园地百花齐放的重要原因。

在当代社会中,文学创作主体多元化、文学园地百花齐放,表征了在二十一世纪社会转型期,并非像人们所误解的那样,文学真的没有市场了。相反,文学市场越来越具有鲜活的力量源泉,这一力量源泉显示出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学强烈的时代特征,即新的文学创作主体敢于打破传统文学边界,以多种方法、多重视角的文学现代性图景,表达出他们对全球化、中国社会、历史与传统的反思与前瞻。

其次,敏锐的观察力与语言表现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要通过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就需要极强的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体验人生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通过语言塑造成文艺形象。肖勤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热情与表现能力。在大学时代,肖勤在报社实习过,做过实习记者,写过很多报道。那段经历,使肖勤对文字产生了特有的敏感。参加工作之后,丰富的工作阅历又强化了她对社会与人生的感知。她喜欢以文字吐露这些经历,倾诉年轻女性身处基层的喜怒哀乐,并最终转化为文学作品。

肖勤在“中篇小说《陪着你长大》创作谈”中谈到她的文学观察与文学敏感:

最初的时候是想写写空巢老人,写写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与生存关系异常紧张的时代中,被忽略的老人的困境。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正好从云贵高原来到上海挂职学习,每天,我穿过大渡河路、走上金沙江路、再路过怒江路,仿佛自己正重温长征,身处异乡的行走总是带点沧桑感和孤独感,这使我看身边景身边人的眼光有了更深的感伤。[1]

也许,对常人来说,习以为常的生活世界,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但对肖勤而言,哪怕是上海五彩缤纷的世界遮掩了人们太多的视线,但她能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抓捻住大都市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群体,将之作艺术化想象,谱写出撼动人心的当代社会空巢现象。

二、文学民族性与文学整体性

仡佬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成员中重要的一员,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学资源与独特审美视野。作为仡佬族作家的肖勤,从仡佬族民族文学视野,审视仡佬族人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在作品中塑造了立体的、具有仡佬民族审美属性的艺术形象。

什么是民族性?对此,别林斯基有过精彩论述:“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女人的无袖长衣,而在于描写人民的精神;一个诗人甚至在这样的时候—— 当他在描写完全不相干的世界,但却是用自己的民族的自然性的眼睛、全体民众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他这样感觉和说话的时候,也是民族性的。”[2]民族性是“民族特性的烙印、民族精神与民族生活的标记”[3]。除以独特的民族审美眼光审视本民族社会与人物外,别林斯基认为,民族性是基于真实性层面上的美学范畴。“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以真实性、自然性、正确性、自然性来打动读者……在艺术中,一切不真实于现实的东西,都是虚谎,它们所能揭示的不是才能,而是腐碌无能。艺术是真实的表现,而只有现实才是至高无上的真实,一切超出现实之外的东西,也就是说,一切为某一‘作家’凭空虚构出来的现实,都是虚谎,都是对真实的诽谤。”[4]

肖勤对仡佬族充满了无限热爱,她的作品,以云贵高原黔北作为文学背景,真实记录民族文化与心灵状态,抒发民族情感,勾画出仡佬族文学民族性基本范式,那就是勤劳、善良、抗争、追求真善美的伦理倾向。《霜晨月》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莺闹的女人盼水。都说女人是水做的,没水,女人也不像女人了。缺水的莺闹让小媳妇们一个个干巴拉瘦、干巴拉灰。水太金贵,逢好日子做酒席要讨水,叫“讨喜银”。莺闹的女子,只有出嫁那一夜才有幸在家里洗个囫囵澡。出家之前的三天,家里选出皮肤最细滑的姨当银娘子。银娘子早早三天便守在井旁,从每家的桶里均出一瓢“喜银”,回来倒进水缸里存着。等到女子出嫁前夜,娘家人才用它烧满满一大锅水,然后关上门让女子进去慢梳细洗。这趟澡洗得透莹,浑身披满晶晶亮的“银子”。出嫁以后的日子,洗澡便不叫洗澡了—— 半盆水应付着拿毛巾蘸蘸擦擦,叫“过水”。这让莺闹的夜晚多多少少有点尴尬—— 那来自于白天劳作后的体味,在夜晚幸福的蒸腾下变得异常浓烈。男人们无所谓,可小媳妇们在意!小媳妇们一在意,小日子过得便有点疙疙瘩瘩的。莺闹人修渠,除了盼土地里的庄稼有水喝,也是盼着让小媳妇们能每天舒舒服服过一回水!让自家的夜晚过得更舒畅呐!

这无疑是仡佬族人真实的生活情景与深层心态。在道真、务川等高原山区,石漠化生态即使造就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但石漠留存不住水,总是缺水,不用说农田灌溉少水,就是日常生活中,也是“水贵如油”。因此,仡佬女人出嫁洗澡就变为最美的生命享受。

肖勤的文学思考是深刻的,除了颂赞民族精神的伟岸外,也在反思民族未来。因此,在作品中,她提出了仡佬族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颠覆民族劣根性、追求现代化理想的价值取向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肖勤没有将仡佬人孤立于中华民族整体族群之外,而是把仡佬族文学民族性与中华民族文学整体性结合起来,以仡佬族作家的特定视角看待现代社会,试图以文学幻想实现仡佬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同步前行。其《陪着你长大》《暖》《好花红》等作品中就渗透了这种深层思考。

三、文学原型与文化象征

按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说的那样,文学原型在文学创作中总是以循环、季节更替式的方式呈现。这是一种族群发展的集体无意识,是文化继承和创新的根脉。在我国各民族中,图腾、宗教崇拜、原始巫术等太古文化象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仡佬族也不例外。在仡佬族文化原型中,乡土、乡村、故园总是以惯性一样的方式,潜存于仡佬族人的原始记忆中。那就是一直深居于云贵高原大山之中的仡佬族,对云贵高原边远地域的无限钟情和热爱。尽管对于这片土地,外界的人们还比较陌生,但对仡佬族人来说,却是永远的乐土。与这片古老乐土相伴随的原型意象,是仡佬族人的原始崇拜意象—— 丹砂。肖勤在其于2012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中短篇小说集《丹砂》中,成功塑造了丹砂这一原型意象。在《丹砂》中,丹砂被视为治病的灵丹妙药,是仡佬族精神的信仰,是通向天堂的灯塔。丹砂,让仡佬族人经受了无数坎坷与悲凉,也获得了无限慰藉和希望。

这种原型意象,构建了仡佬人的文化象征。换句话说,仡佬族人的文化象征,就是对丹砂及其相伴而生的各种符号的形象化阐释。在肖勤作品中,丹砂与人性塑造、审美表达、社会变迁及其艺术处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在《暖》中,瘦弱而年幼的小等面对生活的重压,尤其是面对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奶奶整夜闹鬼的恐惧,几乎陷入绝境。但是,无论是村主任周好土,还是民办老师庆生,都以特殊的方式默默地帮助小等,让她在凄苦的生活中感受着温暖,领悟到爱与关怀。也正是这种最为朴实的人性之暖,使小等能够以顽强的意志和罕见的韧性,守望着母亲的归来,守望着家人的团聚。在《霜晨月》里,村长庄三为了给村里人修渠引水,要求妻子以模范家属的身份带头上工地,结果使得妻子早丧,以至于多少年来,儿子阿哑坚决不肯饶恕父亲,并誓死守护母亲的坟墓不予动迁,导致村道的修筑计划始终无法实施。然而,随着庄三伯渐渐病重,人们终于发现,他对妻子的负疚,对儿子阿哑的爱和保护,对自己作为村长的责任与承担,从来就没有中断。他像一座缄默的大山,用一生的无私之爱,呵护着这片山村,哺育着这块土地,也用一生的善良和牵挂,唤醒了村民的灵魂,包括他的儿子阿哑。

基于此,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世俗文化如何演变,肖勤都坚守着来自本民族的审美立场,并不断加以艺术性呼吁。这是以作品来传递民族精神的宣言,也是对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呼唤。肖勤认为,她的创作“充满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可以预见,肖勤将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方面,沿着自己的文学梦想,继续为仡佬族民族文化重建与黔北地域文化发展呈送更多更好的绚丽“果实”。

作者简介:

熊敬忠,男,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参考文献:

[1]肖勤.谁陪着你长大·《陪着你长大》用稿创作谈[J].中篇小说选刊,2012(4):28.

[2][俄]别林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M]//文学的幻想.满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29.

[3]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一卷)[M].满涛,译.北京:时代出版社,1953:107.

[4]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玛尔林斯基全集(二卷)[M].满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84-285.

[5]洪治纲.一捧丹砂照心魂—— 论仡佬族作家肖勤的小说[J].南方文坛,2011(5):49-53.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