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通讯报道卷
A.98抗洪抢险篇
抗洪抢险保障工作非常有力——访湖北、湖南抗洪前线总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上将
在长江沿线抗洪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参战部队即将班师凯旋之际,我们采访了湖北、湖南抗洪前线部队总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上将。
在此之前,我们听说,当然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陶司令员工作十分紧张、繁忙,他谢绝了一家又一家新闻单位的采访。我们能不能见到陶司令员,开始心里实在没底儿。然而,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广州军区武汉前指成员、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王长庆少将向陶司令员说明我们的采访意图后,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说“对《后勤》杂志记者的采访我可以破例”。后来一想,这本身就饱含了陶司令员对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因此,我们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来到广州军区武汉前指采访抗洪抢险总指挥陶司令员的。
一见面,我们发现陶司令员比原来明显消瘦且黑了一些,但精神仍然那么饱满,两只眼睛仍然是那样明亮有神。是的,在洪水肆虐、洪峰叠起、险象环生、八方告急的关键时刻,江主席和中央军委任命他为湖北、湖南抗洪抢险部队的总指挥,率三军部队与洪水展开殊死搏斗,而能不能战胜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央领导关注着,全国人民关注着,世界都在关注着,这是多么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这是一副多么沉重的担子啊!一个多月来,他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耗费了多少心血,指挥千军万马决战在千里江堤上。想到此,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
一落座,陶司令员就对我们说,对你们前来采访非常欢迎。江主席讲,抗洪抢险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以说,这个胜利的取得,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一线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后勤保障工作坚强有力的结果。总后党委、首长、机关为做好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工作,先后作了很多指示,考虑得很周到,工作做得很细。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非常时期,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工作效率很高,保障非常有力,我们广州军区领导和全体参加抗洪部队的官兵都很感谢。在抗洪抢险最紧急的时候,沈滨义副部长来到我们抗洪抢险的前线,带来了总后首长和机关的关心,使部队很受鼓舞。因此,如果没有总后首长和机关的关怀和支持,没有广大后勤官兵的艰苦努力,顽强拼搏,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好这次抗洪抢险任务。下一步,如果再把部队回撤的工作做好,安全、顺利地返回驻地,应该说我们这次抗洪抢险的任务完成得还是很圆满的。
陶司令员说:江主席讲,这次抗洪斗争,是一次人民战争。我认为,这是一次江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的人民战争,是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为突击队,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为后盾的与大自然搏斗的人民战争。这次斗争,是对我们党心、军心、民心的一次大检阅,是对我军新时期全面建设成果的大检阅,是对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大检阅。对于取得这场斗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江主席已经有很多评价,非常精辟。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军民团结奋战,万众一心,共同创造了伟大的抗洪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共同的伟大精神财富。因此,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既有巨大的经济意义,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我们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一向重视精神对物质的促进作用,所以政治意义比经济意义更为深远。有了这种伟大的抗洪精神,我们就能更好地克服经济方面的困难,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许多实践经验证明,一旦精神变物质,就会焕发出巨大的力量,那就不得了。
当我们向陶司令员问及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时,他略一思考,向我们介绍说,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不同于与拿枪的敌人作战的后勤保障,有一些新特点,应当好好地总结一下,为部队今后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提供一些经验。第一,部队行动急,后勤准备时间非常仓促,甚至根本来不及准备。如果是打仗,组织一个战役,事先要很好地筹划,预计打多长时间,需要准备哪些作战物资,准备多少,提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叫不打无把握之仗。可是我们抗洪抢险是同自然作斗争,俗话说水火无情,洪水来了,险情出现了,它不让你在那里先作准备。因此,许多部队接到命令就紧急集合出发,或摩托化开进,或坐火车,或乘飞机,人先到了抗洪第一线再说,真正打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惯例,整个调了个过儿,兵先动,粮后行,这对后勤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的确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第二,参战兵力多,保障任务相当繁重。这次抗洪抢险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之后在长江沿岸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而且建制单位多,涉及广州、济南、北京三个军区,有海军、空军、二炮的部队,还有武警的部队。过去组织的演习,也从来没有集结过这么多的兵力,军兵种也没有这么齐全过。因此,这次抗洪抢险,是名副其实的联合作战。由于军种、兵种多,数量大,这些部队又分属不同的建制,保障渠道不同,使后勤保障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任务十分艰巨。第三,作战战线长,保障区域大。1949年渡江战役,战线也只有500公里。这次抗洪抢险,仅湖北段就有1061公里,干堤(长江两侧加起来)达1557公里。有句民谣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难在黄(岗)广(济)。战线这么长,后勤保障区域如此之大,其艰巨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第四,与天作斗争,很多情况难以预测,后勤保障工作的难度、应急性、不确定性都是空前的。《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人们常讲的,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还有一句话,叫“知天知地,胜乃无穷”。抗洪抢险,更需要知天知地,但大自然变化无穷,很难把握。虽然现在天气预报比较准确,但也只是对“最近情况”的预报准确率高一些,什么时间下雨,下多大、多长时间,很难完全搞准。江主席第一次到长江前线视察,8月14日下午离开之后,我们觉得第五次洪峰过了,可能差不多进入尾声了,谁知第6次、第7次、第8次洪峰又接踵而来,使抗洪抢险进入更严峻的阶段。所以,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工作,其难度、不确定性、应急性比组织一次大的演习,甚至比进行一次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五,在灾区抗洪抢险,后勤保障不能给灾区人民增加负担。我们部队参加抗洪抢险的地域,大都是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都很困难。尽管人们的拥军热情很高,但我们的后勤保障工作不能“与民争食”,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所以大批物资需要从灾区之外筹措调运,工作量之大是创纪录的。
陶司令员说,根据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工作的这些新特点,广大后勤人员一切为了抗洪斗争的胜利,一切为了抗洪第一线的官兵,严密组织,精心筹划,忘我工作,连续奋战,及时、快速、高效、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我本人对后勤保障工作非常满意,在抗洪一线所听到的反映,广大官兵对后勤工作也都很满意,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是全体后勤人员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么多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迅速集结到位,全部及时到达抗洪第一线,没有一个延时的,这是多么不容易。而且有些部队正在精简调整,去留都没有定,一声令下,就火速奔赴抗洪的战场。在输送部队及时到位和抗洪物资的调运方面,我们的军交运输保障可以说组织得非常漂亮。部队上来之后,没有停留休整就马上展开,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斗争中,保障这么多的部队展开后有饭吃,有水喝,能够先住下来,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抗洪抢险持续了一个多月,迎战了8次洪峰。在高温下作业,大堤上最高温度曾达到42℃,而且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又是在野战条件下饮食宿营,居然没有发生疫情,患病率、住院率、死亡率都非常低,非战斗减员很少,这都是因为卫勤保障搞得好,我们的医护人员功不可没。在这么长时间的持续战斗中,能有这么好的结果,确实很不容易,这充分说明后勤保障非常有力,全体抗洪将士没有理由对后勤保障工作不满意。
陶司令员接着说,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工作,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我感到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三军联勤必须搞。三军部队联合作战,一块行动,必须搞联勤保障,统一供应,不联不行,非联不可。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实际是联勤体制在运转,否则不会有如此高的保障效率,不可能使部队都普遍满意。二是要依靠省军区这个系统统一组织协调保障供应。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军地协调配合得非常好,这实际是战时动员保障体制的一次启动,包括民间运力的征用,物资的调拨,地方部门都是全力支持,一切为了抗洪。救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地方党委、政府关系密切,与当地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一致,通过省军区、军分区、县市人武部这个系统出面协调,许多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快速、及时、方便。三是要体谅灾区人民的困难。对人民群众自发拥军赠送的物品,要尽量谢绝,能退的退,不能退的要想办法按价付钱,不能让灾区群众吃亏。对地方政府统一规定补助部队的钱物,可以视情收留下来。比如这次湖北省政府规定为抗洪部队的官兵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的生活费,我们通知部队收下了,但超出规定标准之外的,比如有的地市补助到12元,还有的给15元,超出部分我们让部队全部退掉了。
采访临到结束时,陶司令员说,这次抗洪抢险,广大官兵是有功之臣,人民群众是有功之臣,要多宣传和报道他们的事迹,所以许多新闻单位找我采访,我都谢绝了。通过这次抗洪抢险,广大人民群众深深感到还是共产党好,还是解放军好,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这是一份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这次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也充分证明我们的军队按照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通过这些年的全面建设,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对将来打赢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充满了信心,对任何拿枪的敌人,我们都一定能战无不胜。
陶司令员最后意味深长地说,从去年7月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我们顶住了;今年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我们战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要保证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这是真正的世界奇迹,没有哪个国家能办得到,这将对全世界产生多大的影响呀,不能不让全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
望着陶司令员那信心十足的神情,我们也受到感染,受到鼓舞。望着墙壁上那张醒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我们想,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军队将永远无往而不胜,我们的民族将不断走向辉煌!
(原载《后勤》杂志1998年第10期)
前线告急,更显后勤神威——长江沿线98抗洪抢险后勤保障大写真
98大洪水,南北夹击,三江告急,举世关注,使中华民族经受了一次历史性的考验。
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奉中央军委江主席的命令,抽调27万多官兵火速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决战千里,殊死搏斗,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实战锻炼。
各级后勤官兵,想前线之所想,急前线之所急,一切为着抗洪斗争的胜利,一切为了战斗在一线的官兵,全力以赴,打破常规,尽心竭力,超常保障,经受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全面考验。
洪水肆虐,八方告急,部队火速驰援,频繁调动,更显我后勤之神威!
朱镕基总理在九江抗洪抢险第一线情系官兵,问了三句话,句句都关注着后勤
8月9日,朱镕基总理来到九江城西长江防洪墙4至5号闸段决口处,看着数千名官兵正在挥汗如雨,殊死拼搏,奋力填堵8月7日溃堤的决口,略有所思。他突然转过头,怀着无限深情,问站在身旁的南京军区抗洪前线总指挥、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中将:“官兵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
“能,我们一天送5次热食,吃6餐。”董副司令员回答。
“能不能喝上水?”朱总理又问。
“能,茶叶水、盐开水、矿泉水随时保证。”
“有病能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朱总理再次问。
“能,堵口决战以来,我们建立了一条水上救护线,固定一条救生船,开展现场救护,始终有20名医护人员轮流值班。对重病号,随时组织后送,到驻九江的部队医院救治。”
朱镕基总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朱总理的三句问话,句句关注的都是后勤的事。一个泱泱12亿人口大国的总理,工作繁忙,日理万机,却时时挂念着抗洪抢险一线官兵的吃饭、喝水、就医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总理对部队官兵的亲切关怀,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勤保障在抗洪抢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切不可掉以轻心,存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
今年长江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是历史上所罕见的。从6月到8月,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降雨不断,暴雨频繁,形成全流域性大洪水,到处都水满为患。长江干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里的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特别是沙市江段水位曾高达4522米,超过了按常规应分洪的水位。由于水位高,持续时间长,长江中游地区渗漏、管涌不断,险象环生。九江城西、嘉鱼□州湾、公安盂溪等江段相继溃口决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七、八月份,长江沿线,洪水肆虐,四处狂奔。长江、汉江、清江、信江、湘江等水系纷纷告急;长沙、武汉、荆州、石首、九江等城市也频频告危。
灾情就是命令,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按照江主席的指示,广大官兵火速奔赴抗洪第一线参加抢险救灾,战洪魔,保大堤,救群众。如此规模的快速机动、集结,没有现代化的运输保障是不行的。部队不能及时到位,又谈何抢险?部队到达抢险地域,战高温、垒堤坝、堵决口,连续战斗,没有高质量的热食保障、饮水供应又哪能有持续战斗的能力?大灾易发大疫,加之昼夜抢险,住宿、生活条件差,极易感染疾病,没有技术过硬的救治力量,战斗力何以保持和恢复?采访时,广州军区武汉前指成员、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王长庆对我们说,在整个抗洪抢险中,我们后勤官兵始终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但是,经过各级后勤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夜以继日的拼搏,在参战部队多、保障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各级后勤打破常规,采取多种手段进行保障,始终做到了保障部队快速机动,一线官兵一日三餐能吃上热饭热莱,随时能喝上清洁水,有了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从未发生断供、漏供、错供现象,为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的实践证明,广大后勤官兵没有辜负中央领导和军委的重托,没有辜负部队官兵的希望,圆满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的后勤保障任务,其功绩将永载史册。
湖北、湖南抗洪前线总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上将动情地说: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就没有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
部队作战,可以根据敌我双方的态势选择和把握战机,而抗洪抢险,是人与自然的较量和搏斗,险情根本不等人。因此,今年抗洪抢险后勤保障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紧、行动快、要求急,各项后勤保障必须以快求效,以快制胜。
从8月1日开始,长江中上游洪峰接踵而来,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仅上旬到中旬的10天时间里就连续出现三次洪峰,长江中游全线告急。为了战胜洪峰,守住大堤,确保沿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军委决定增加兵力,支援抗洪抢险。为了保证人员、物资快速到位,确保抗洪抢险急需,前指后勤请求空军实施紧急空运。这次紧急空运任务完成后,军委张万年副主席亲自给空军刘顺尧司令员打电话说,空军担负了大量的空中运输任务,完成得很好,这次抢险,空中运输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空军运输部队立了大功。
短短几天时间里,这么多部队官兵云集长江中游地区,要保证大家顿顿吃上热菜热饭,随时喝上开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则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历尽千辛万苦。在6次洪峰到来之前,面对水位持续上涨的严峻形势,住在湖北公安县分洪区的群众有组织地迁出疏散,拟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分洪措施。人民群众走了,但负责守堤抢险的部队官兵不能撤,就地购买蔬菜和副食成了难题。广州军区后勤部军需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骆定学部长的亲自组织下,找广州市蔬菜公司组织货源,很快购得青椒、西红柿共9个品种、48吨蔬菜,紧急空运到武汉,又装上汽车,火速送到驻公安县抗洪抢险部队,保证了一线官兵的急需。九江军分区后勤部的同志,在数千名官兵奋勇封堵长江决口的九天九夜里,部长卢克苏亲自组织制作前送盒饭121万人份,包子、馒头、面包108万个,茶盐蛋41万个,矿泉水27万瓶,西瓜48万斤,共计有16个品种,226吨热食和饮用水,最多的一餐达6000人份。
参加抗洪抢险部队的后勤官兵,身在第一线,对前线官兵的疾苦最了解,对他们的需求最清楚。凡是抗洪抢险需要的,凡是有利于保持官兵战斗力的,部队后勤自已能办的立即办,本级办不了的则及时请示上级帮助解决。空军武汉基地参加抗洪抢险的人员多,自身保障任务十分繁重。8月5日晚,一线部队要求增发救生器材,后勤部领导把任务下达给了军交运输处。该处李刚毅处长马上组织本处的同志分头到市场采购,由于货源十分紧缺,市面上根本买不到,李处长想方设法找地方防汛部门联系,终于筹措到1800件救生衣,并连夜组织抢运,及时发到抗洪一线官兵的手中。8月6日,基地所属的高炮团急需一批车材,因为该团装备的是载重牵引车,当地难以筹措。李处长马上与广空运输部门联系,在机关的支持下,很快就将所需车材空运到武汉,保证了部队的需要。抗洪期间。该处在没有车材仓库和战术储备的情况下,为满足抗洪抢险部队的需要,开设了临时车材仓库,抽出专人负责,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部队随要随发。
由于抗洪抢险物资消耗量大,随着时间的延伸,前线抗洪救灾物资日趋紧张,军委、总部领导决定动用部分战略储备,以确保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从8月8日开始,一道道命令下达到总后某后方基地,要求他们按下达的计划,为全军抢险部队紧急发运有关物资。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基地所属的十多个仓库昼夜奋战,快装快运,使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抗洪抢险第一线。进入8月下旬,东北地区天气转凉,在嫩江、松花江沿线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急需一批帐篷。8月21日晚,某营材仓库接到向哈尔滨抗洪抢险部队发送军用帐篷、铺板的命令后,迅速调集力量,仅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900包(箱)帐篷、1000块铺板的紧急装载、发出任务。沿线铁路更是一路绿灯,两天时间就把这批物资安全运抵哈尔滨。这些物资的及时到位,有力地保证了抗洪抢险斗争的急需。
在武汉广州军区前指,我们采访了总指挥、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上将,请他谈谈后勤保障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陶司令员非常动情地说: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组织得非常好,可以说,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就没有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
抗洪一线的官兵充满感情地说: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非常好,比在家好,从来没有这样好
在长江中游地区,从荆州、公安、石首、仙桃,到洪湖、赤壁、嘉鱼、武汉、九江,我们采访了济南、广州、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许多抗洪抢险部队的官兵,问及他们后勤保障怎么样,对衣、食、住、行、医满意不满意时,官兵们一致反映,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非常好,比在家保障的好,从来没有这样好。言谈话语之间,表露出十分满意的神情。
在石首济南军区前指,我们采访了军区后勤部王金义副部长。他对我们说:“这次济南军区到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所有部队一日三餐都能吃上热食,晚上参加抢险,只要超过10点钟,我们就前送二次热食。白天参加抢险,除带足矿泉水,上下午还分别送一次开水或绿豆汤,做到既解渴又防暑。为了保证一线官兵吃饱吃好,有旺盛的体力参加抗洪抢险,我们要求部队每天早餐让战士吃上荤菜和两个鸡蛋,午、晚餐要做咸汤,以补充因大量流汗而消耗的盐分。另外,我们提出组织伙食要做到荤素搭配,米面搭配,干稀搭配,根据战士平时的伙食标准和加上各级的补助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的生活补贴,战士人均生活费每天达到20元左右,保证了抗洪一线的官兵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军需部给养处王金宇处长告诉我们,部队在执勤点住下之后,我们发现制作面食困难,而北方部队的战士又多爱吃面食。因此,我们及时向上级反映,很快为部队解决了200套野战蒸笼,满足了连队蒸馒头、包子的需要。采访中,我们品尝了一些连队的饭菜,看到虽然是在外执勤,炊事条件差,但生活确实搞得不错,午、晚餐基本都是“四菜一汤”,主食花样也在三种以上。
这次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绝大多数都是异地执行任务,远距离输送,有乘飞机的,有坐火车的,有摩托化开进的。即使进驻之后,由于执行抢险任务的地点经常变换,乘车调防是常有的事。但是,据我们调查了解,部队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机动,不论走到哪里,基本上都能吃上热饭热菜。经常是部队还没到进餐地点,热饭热菜都早已准备妥当。济南军区某师在由武汉向石首机动时,路经荆州,提前打一个电话,政府部门早就组织沿途有关饭馆、食堂,把饭菜准备好了,并装好饭盒,每人一份,部队一到,马上开饭,部队官兵吃得有滋有味。抗洪抢险部队在摩托化开进中,基本上都是这样安排饮食的。乘火车前往抢险的部队,途中饮食保障都由军供站负责。武汉军供站仅8月6日至10日,五天时间就接待供应军列17个,不仅保证了军人按时进餐,而且供应携带干粮10857人份,供应茶水238吨,发放药品2500多人份,使过往官兵满意而去。仅8月6日,先后有5个军列、2100名官兵进站就餐,他们为了保证按时开饭,就把站里的大多数人员集中到餐饮部,迅速组织采购,精心制作膳食,为进站官兵准备了“七菜一汤”,还烧下足量的开水。部队一到站,他们抽调40人组织开饭,使2150名官兵很快就餐完毕。因为部队要日夜兼程换乘汽车赶赴抗洪前线,他们又为每个官兵送了一份干粮,有两个包子、两个馒头、两根火腿肠、一袋榨菜,官兵们辞别时连连道谢。
8月1日晚,嘉鱼□洲湾发生溃堤,部分参加抢险的官兵和人民群众被洪水围困。舟桥某旅立即出动20多条冲锋舟前往营救。为了保证冲锋舟持续作战,油料部门的同志专门为每个冲锋舟加配了一个油桶,同时派出一条船,上面装满了油桶,在水面上为冲锋舟巡回加油,保证了抢险救人的急需。
处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官兵,长时间在水中浸泡筑堤,或者在水里泥里奔波,来回扛运沙土袋,鞋子衣服磨损很快。一双崭新的胶鞋三五天就脱了帮,一身结结实实的迷彩服七八天就露出洞。为了让抗洪抢险的官兵随时穿上鞋子,换上衣服,各级军需部门紧急调运了大量的被装物资到抗洪第一线,为每个官兵增发了一套迷彩服,胶鞋基本保证抗洪需要。许多部队根据天气酷热的实际情况,还为一线官兵配发了迷彩背心和短裤。广州军区在库存告罄,市场筹措又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迅速与驻武汉的3510工厂联系,几天时间里昼夜加班,紧急生产出10万套迷彩圆领汗衫、短裤,很快发放到抗洪官兵的手中。在九江堵口大决战的日子里,后勤部门不仅把饮食保障搞得很好,而且还向战斗在大堤上的官兵送牙膏300盒、牙刷2000支、卫生纸2500卷,官兵们一致赞扬后勤想得细致、周到。
为了尽可能让抗洪一线的官兵利用战斗间隙休息好,各级营房部门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联系,努力让干部战士住得宽敞一些,通风、避热条件好一些。九江军分区在3万多抗洪大军到来之前,先后到九江城区近100个单位进行选点,按照部队进驻后有水用、能洗澡,有床铺、伙房、车场,照明条件好,通信方便的标准,选定了55个临时宿营点。对条件不太具备的单位,重新铺设自来水管3000米,安装洗澡水龙头500个,紧急安装电风扇1000多台,并分发了大量的蚊香。临近9月1日,原驻在地方中小学的部队,为了使学校能开课,又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下,找企业的空闲厂房,找政府机关的办公室,重新安排住宿。即使找不到固定住房,住进野战帐篷的部队,也都能做到水通、电通、通信通。南京军区某师住帐篷后,九江自来水公司立即为他们架设了水管,电力部门在营区四周安装了探照灯,通信部门在宿营地开通了磁卡直拨电话。
为了保证战士有病能随时救治,抗洪一线做到了部队在哪里抢险,医务人员就在哪里开设野战医疗所,并把救护车开上大堤。平时,做到了连有卫生员,营有军医,团有野战医疗队,师有野战医院。各级卫生机关和一些中心医院派出的野战医疗队,直接配属到师。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做到了官兵有病都能及时救治,需要哪级救治就送到哪一级。在长江前线,先后有三名战士突发急病,而且因病情严重,当地医院救治困难,前指都是在深更半夜派出直升机,把病号紧急空运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进行救治,使三名战士转危为安。南京军区某团战士翟冲在堵口决战中昼夜奋战,终因体力消耗过大,中暑晕倒在现场。当时,小翟体温高达41℃,采取了多种措施体温都降不下来。而且,呼吸、心跳骤停长达10分钟。九江驻军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对小翟实施紧急抢救,终于使小翟起死回生。军区卫生部又从南京总医院请来专家参加会诊和救治。在8月16日,翟冲脱离了危险,并逐渐得以康复。小翟出院时,激动地说:“今后我一定要以百倍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报答各级领导和医护人员对我的厚爱,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及时有力的保障,热情周到的服务,怎能不使抗洪第一线的官兵高兴,满意呢!
采访结束时,我们深深感到,如果说抗洪第一线的官兵为战洪水、守堤坝、排险情、降洪魔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那么我们广大后勤官兵为一线官兵提供的衣食住行医保障,则是使部队保持旺盛战斗力的不竭之源!
(原载《后勤》杂志1998年第10期)
联勤保障,在抗洪中展示威力
1949年4月,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挥师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直捣蒋家王朝。
1998年7、8月间,为了战胜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江泽民调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云集长江中游地区,与洪魔展开气势磅礴的大决战,迫使8次洪峰败退东流,乖乖入海。
今年,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长江沿岸集结部队最多的一次。
面对迅速集结到位的抗洪大军,后勤保障怎样搞?
一个多月中,艰难卓绝的后勤保障实践证明,三军联勤在抗洪抢险中展示了威力,成为实施快速保障,提高保障效能,确保抗洪抢险胜利的必然选择!
天公发难,三军集结,后勤抓住战机组织联勤保障“热身赛”
进入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连降暴雨,天公发难,洪峰叠起,抗洪大军迅速集结到长江中游两岸,我军后勤抓住战机组织了一次三军联勤保障的“热身赛”。
这次参加长江前线抗洪抢险的部队,有广州、南京军区的部队,也有济南、北京军区的援兵;不仅有陆军的部队,也有海军、空军、二炮的精兵,还有武警指战员。这些抗洪大军,绝大多数都是远距离机动到抗洪抢险第一线,脱离了原有的保障体系。南京军区某部正在进行光缆施工,突然接到赴九江参加抗洪抢险的命令,扔下工具,收拢人员和车辆,立即摩托化开进向九江进发。济南军区驻河南某师,凌晨3点多接到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的命令,半小时后前指出发,3个多小时部队就全部出动。那些乘飞机、坐火车向长江沿线集结的部队,也都是“打起背包就出发”。由于部队行动十万火急,后勤根本来不及准备,真正是“兵马已动,粮草未行”。抗洪抢险使部队部署高度密集,三军部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又因执行抢险任务的需要,部队要频繁机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传统的保障模式,按建制垂直保障,别说参加抗洪抢险,就是吃饭、喝水、穿衣、医疗都是大难题。要为抗洪抢险提供及时、有力、高效的后勤保障,就必须打破建制,实行三军联勤,就近就便,统一供应保障。
在广州军区武汉前指,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王长庆少将向我们介绍说,这次抗洪抢险,我们对后勤力量统一调度使用,统一计划安排,统一标准供应,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对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官兵实施不间断地供应保障。经费保障,按部队建制统一下拨。这次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省政府规定给予每人每天10元钱的生活补贴。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地市按每人每天12元发放,还有的达到15元。我们要求所有部队,一律执行省政府的规定,凡是多发的一律退给当地政府。对各部队抗洪中所需的军需、药材、车材、营材等物资,一律统一调拨供应,保证需要。驻荆州到石首一线抗洪抢险的济南军区部队,刚到时有些连队用水困难,需要从别处运水,而连队又没有储水器具。我们前指后勤紧急从就近的仓库中调出68个2立方米储水罐,及时配发到连队,保证了连队用水的需要。实践证明,实行联勤保障,统一就近供应,符合任务重、战线长、机动频繁的实际情况,能大大提高保障效率,做到在部队多、保障关系复杂的情况下不断供、不漏供。
沿长江抗洪前线采访,我们感到,这次抗洪抢险联勤保障,最有效、最成功的是油料保障。仅在湖北长江一线,前指油料部门依靠部队自身和协调地方,先后开设了81个军车加油站,只要是部队参加抗洪抢险的车辆,不管是哪个部队,哪个军种,只要有单位介绍信,有司机和带车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登记车号和姓名,就可以免费加油。部队车辆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就近加油,十分方便。另外,不少加油站还多次派出机动加油车,亲自把油料送到大堤上和部队抢险地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仅长江湖北一线就保证了抗洪抢险5700多台(艘)车辆、机械和舟船的用油。到9月2日,81个加油站为各部队加注油料达5000多吨,没有一台车因油料保障不及时而影响执行任务。广后物油部副部长周正国深有感触地说:联勤不仅出效益、出保障力,而且出战斗力。
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三军联勤使保障工作快速高效,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军联勤,要阐述其内涵和意义可以写成很长的论文。但是,联勤,从本质上说,就是三军部队统一就近供应保障。如果按照原来的保障体制,同是人民解放军,由于建制不同,难以实施就近保障,常常舍近求远,人为地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然而,在抗洪前线,洪水滚滚,险象环生,频频告急,哪能再做舍近求远的傻事,人为地贻误战机呢?许多紧急情况下,稍慢一个节拍,就可能造成溃堤决口的严重后果。因此,打破建制,就近供应,方便部队,一切为了抗洪抢险的急需,成为后勤保障的行为准则。在长江沿线采访,我们听到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感人事例:
——3000双胶鞋连夜送到部队。济南军区某师是较早调往长江一线的,担当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次,他们参加围堵一处较大的管涌,由于道路泥泞,干了一天,许多战士的胶鞋有的磨破了,有的陷在了烂泥里,部队库存也已发空,只好赤脚干活。如何补充?按规定,总部加大配发的胶鞋已按建制划拨给济南军区,如果从大本营调运,最快也得两天才能送到。总后武汉后方基地下午了解到这一情况,火速从当地仓库调出3000双,连夜直接派车送到前线,前后仅用了3个小时。
——先发帐篷,后补手续。某部军械士官学校,这次也参加了守堤抢险。开始,他们住在民房里,轮流到大堤上巡堤抢险。但在8月1日□洲湾决口之后,前线的形势一下变得十分严峻,官兵们要直接住到大堤上去。当时连续下雨,官兵们一天24小时露宿在大堤上。校领导找到总后武汉后方基地,请求支援20顶帐篷。江杰生司令员立即拍板:先发货,后补办手续,马上派出车辆,将20顶帐篷送到了大堤上。
——为海军陆战旅急送药材。某部两个陆战旅,8月初,被火速空运到长江抗洪第一线。药材保障,如果按建制供应,需要从海南调运,既不方便又误时间。于是,总部把任务下达给总后某基地,就近保障。在整个抗洪期间,两个陆战旅需要什么药材就保障什么药材,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送到,使陆战旅的医护人员非常满意,官兵们也十分高兴。
——直供饮食到一线。这次抗洪抢险,各部队大都是自我组织饮食保障。但是,在南京军区组织九江堵口的大决战中,由于一些部队的驻地被洪水吞没,加之前线集中兵力鏖战洪水,几天几夜不下第一线,对饮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前指责成九江军分区后勤部具体筹划,为参加一线堵口的近6000名官兵统一组织饮食保障,直供到一线。在惊心动魄的九天九夜里,他们建立起二条水上补给线,每天前送51次热饭热菜,共6餐,并专门安排一条船在现场烧开水,随时供应西瓜,为夺取堵口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饮食供应保障。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统一供应,保障及时,联勤的好处道不尽,说不完,官兵们普遍叫好
就近供应,是后勤保障及时、有效的基本条件。常言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许多年来,我们三军部队修了不少“隔壁仓库”、“对门医院”,说到底,也是为了实现就近供应保障。如果实现了联勤,那就可以统一筹划,合理部署,“按需设点”,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因此,通过这次抗洪抢险后勤保障,不论是后勤部门还是军政首长,不论是干部还是战士,对实行联勤的必要性、优越性认识得更加清楚了。综合抗洪一线广大官兵的反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条:
第一,有利于对全军后勤保障实施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供应。实行三军联勤保障,不论哪个军种、兵种,在总部的统一协调下,除了特殊需要,使后勤保障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一标准供应,不仅能有效地节省经费,保证各项标准制度的落实,而且可以防止和避免各部队之间相互攀比。在这次抗洪抢险中,那么多不同建制的部队奋战在一起,在前指后勤的统一领导协调下,统一标准要求,一视同仁,各种关系处理得很好。比如有的驻地政府给抗洪部队官兵每人每天10元钱的伙食补助,超出了湖北省政府和前指的规定,他们通过做工作,坚决退了回去,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理解。
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后勤保障机构、设施的效能。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如果仍然按建制垂直保障,不知要增加多少保障机构和人员,造成多少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容易打乱仗,严重影响保障效能。统一保障,划区供应,使部队走到哪里都能得到有效保障,非常方便,后勤也忙而不乱,效果很好。联想到平时的保障工作,如果实现了联勤,合理配置后勤保障机构,统一建设后勤保障设施,就能减少相当数量的重复建设,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投资,而且可以大大减少维持正常工作运转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使合理编组的后勤机构和建设的后勤设施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三,有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三级物资储备。实现三军联勤,各级后勤可以按照任务和责任分工,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战役、战术储备,各负各的责,各管各的事。按建制垂直供应保障,各级都热衷于加大物资储备,以求“用着方便”,而三军联勤以后,军区以下部队主要以满足平时供应为主,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物资储备数量,把现有的物资管好用好。这次抗洪抢险,担负战略储备任务某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向抗洪部队紧急发运了上亿元的物资,任务完成得很好。基地江杰生司令员说,实行三军联勤以后,应进一步加大战略物资储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战备物资管理水平,而且指挥通畅,调用方便,运得出,供得上,真正能保证一线的急需。
第四,有利于减轻部队后勤保障的负担,更好地实施机动作战。俗话说,轻装才能快行,而按建制垂直保障,部队在离开驻地执行任务时,就必然要携带大量的物资,不仅不方便,而且严重拖累部队的行动。实行三军联勤,部队走到哪里执行任务,都能就近得到保障供应,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各种物资的携运行量,便于部队实施机动作战。这次部队抗洪抢险,其所以都能快速机动到位,“轻装简行”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按常规,仅进行必要的物资准备也得几天时间,而延误时间,就会丧失战机,陷入被动。
第五,有利于后勤保障机构和部队的全面建设。实行三军联勤,各级后勤保障机构和后勤部队及设施进一步优化,职责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繁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好自身建设,更加尽心竭力地做好保障工作,把服务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抗洪抢险中,全体后勤人员责任意识非常强,不论是哪个军种,哪个部队,都能热情服务,全力保障,并多次深入抗洪第一线,直接到基层官兵中征求意见,深得人心。因此,有些同志存在的三军联勤后会有“远近厚薄”之分,担心吃亏遭冷遇的顾虑是完全应该丢弃的。
三军联勤,统一保障,适应我军加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现代条件下三军联合作战的要求,是提高保障效能和部队战斗力的必由之路,符合新时期后勤保障的规律,这就是98抗洪抢险联勤保障实践得出的必然结论,它充分证明了中央军委决定在军区实行三军联勤的决策非常正确。
我们相信,三军联勤的路子,必定越走越宽广!
(原载《后勤》杂志1998年第10期)
严防死守“生命大堤”
军委江主席要求抗洪抗险的部队对长江大堤要严防死守,死保死守,做到“三个确保”。
而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对全体将士的“生命大堤”也是严防死守,为保证广大官兵的生命安全,有旺盛的体力参加抗洪抢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长江前线采访,我们看到挂有“红十字”旗帜的冲锋舟在江中穿梭,佩戴“红十字”袖标的医护人员在抢险部队中格外醒目。哪里有抗洪部队,哪里就有医疗队员的身影。我们的白衣战士同抗洪官兵一样,顶烈日,战酷暑,奋战在第一线。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一切方便官兵,一切为了前线”的诤诤誓言。在广州军区武汉前指,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梁光柽大校说,经过抗洪一线全体医护人员的艰苦努力,整个长江抗洪前线没有一例因抢救治疗不及时而牺牲的官兵,非战斗减员大大减少,为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救护车开上大堤
这次部队抗洪抢险动用兵力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加之大灾之后易发大疫,抗洪官兵在高温下野外作业,露天食宿,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卫勤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参加抗洪抢险的各级卫勤部门,急部队所急,想部队所想,周密计划,精心安排,热情服务,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了哪里有抗洪抢险的部队,哪里就有医务人员跟随保障。部队在哪里抢险,医护人员就在哪里战斗。我们在长江大堤上看到一台台救护车开上了大堤,守护在抢险官兵的身旁,部队官兵心中像有了“定心丸”。8月7日,九江城西4—5号闸口发生决堤的险情后,驻地医院迅速抽组2支医疗队,在堵口现场开设了野战救护所,医护人员昼夜值班,轮流替换,为一线将士提供了强有力的医疗保障。在九天九夜的大决战中,他们现场输液241人次。在整个抗洪抢险中,各级卫勤部门纷纷抽调精兵强将,组织医疗队深入到一线给予支援。据不完全统计,上至总部机关,下至后方医院,全军共派出医疗队上百个。某医院抽组的医疗队,在全院精选医务人员15人,他们思想好、技术精、学位高、身体棒,不但有内、外科,检验、药学专业人员,还重点配备了从事传染病和防疫专业的人员。他们临床经验丰富,一专多能,多次完成野战条件下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病人的救治,有力地保障了坦克某师抗洪救灾的医疗需要,受到前线官兵的广泛赞扬。
各级卫勤部门还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药材供应保障体系,做到“两个结合,两个为主”:一是计划供应和随机供应相结合,以计划供应为主。计划供应主要是上级机关按部队需要统一采购调拨的药品;随机供应主要是对一些特殊急需药品,采取就地筹措供应方式,保证部队官兵的医疗急需。二是组织车队前送与部队自取相结合,以统一组织前送为主。对成批量药材基本做到了前送到师,零星补充药品采取部队自取或利用其他运输车辆捎带,以不误部队使用为准则。由于采取灵活保障的方法,保证了药品及时到位。据统计,广州军区前指后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为部队筹措调拨前送药材13个批次,上千个品种,价值达359万元。
直升机夜间起飞
险情不等人,病情照样不等人。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为了及时抢救一些危重伤病员的生命,医护人员和指挥机关采取了许多非常措施,动用车辆、船艇乃至飞机后送伤员,为挽救官兵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8月16日凌晨,在荆江大堤抢险中,广州军区某团一名战士突然晕倒。当时这个战士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伴随保障的医务人员经过认真检查和在现场组织抢救,认为需要紧急送至后方医院救治。由于许多道路被洪水冲毁,破烂不堪,加之路途较远,医护人员请求用直升机抢运伤员。广州军区前指后勤领导得到电话申请后,立即与空军武汉基地联系,果断下达命令,速派直升机空中抢运。
部队救援电话是凌晨3点10分打出的,从勘察地形到降落,只用了2个多小时。凌晨5点20分,一架直升机划破黎明前的夜空,直接降落在荆江大堤上。此时此刻,在场的领导和医护人员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抗洪英雄终于有救了。飞机载着伤病员,迅即飞向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及时挽救了这位年轻战士的生命。在整个抗洪抢险中,空军武汉基地先后出动直升飞机3架次,紧急运送伤病员4人次。
为了守护好抗洪官兵的“生命大堤”,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各级卫勤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做到救治方案纵向到连,横向到人,积极协调地方医疗机构,建立了网状医疗体系,把抢救医治辐射到了每个角落,真正做到伤病员需要在哪诊治,就在哪诊治,需要送到哪一级就送到哪一级。济南军区某师教导队有一名战士,在抢险现场中暑晕倒,当时已没有脉搏和心跳。军区后勤部王金义副部长带着某医院医疗队的同志,立即展开抢救,医护人员对这个战士进行了人工呼吸,待其苏醒后,立即用救护车送往仙桃人民医院,终于使这个战士转危为安。
预防药送到手上
8月26日下年,记者在汉南大咀乡的大堤上,见到了总后某医院医疗队的杨忠渝主任。洪水翻滚,烈日当空,50多岁的杨主任和她的队友们正在为守堤的官兵讲解预防血吸虫病的知识,并把预防药发到每一个战士手中。
在抗洪抢险中,各级医疗机构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和治疗紧密结合,巡诊到连,预防到人。各医疗队、防疫小组与师团卫生机构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预防,为防治地方病和流行病,采取拉网式普查,预防药送到手,看着战士服下口,各种预防针注射一人不漏。
南京军区总医院,派出十多名专家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宣传防病知识,受到官兵的热烈欢迎。广州军区卫生部组织军事医学研究所、卫生防疫队的有关专家教授,编撰了《抗洪救灾卫生防病常识》,下发到每个班。南京军区某医院医疗队为了做好防病工作,做到了“三个必须”,即必须为每个连队上8—10分钟的卫生课,必须为每个官兵送去一份预防中暑药品,必须向部队领导提出权威性的防病建议。
济南军区某医院外科副主任刘书臣,针对官兵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皮肤病增多的现象,组织医务人员对皮肤病进行技术攻关,认真分析和研究官兵患皮肤病的原因和特点,利用他近30年临床工作的经验,并用电话咨询在医院从事药学工作的妻子,进一步了解有关药物的治病机理和药性,终于在抗洪救灾的一线调配出了防治皮肤病的“复方皮肤擦剂”(未取正式药名)。经过千余名患皮肤病的官兵和灾区群众的使用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在抗洪前线被传为佳话。
抗洪前线的官兵,经常是患病不下“水线”。为了对广大官兵的健康和生命负责,防止发生意外,医护人员常常对病号“跟踪追击”,强行把他们“绑架”回医疗所或送到医院。8月13日上午11点,九江驻军医院来了一位少校,当时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心脏缺血,测血压为“160/110mmHg”,大大超出正常范围,需立即住院观察治疗。一听住院,这位少校扭头跑掉了。为了对病人负责,院领导马上派出医护人员,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个溜走的病号,他是某师教导员张留意。经再三劝说,强拉硬拽,终于把他拖回医院,进行了及时必需的治疗,防止了可能发生的意外。
“红十字”医疗旗帜,在长江大堤飘扬,在抗洪抢险的官兵心中飘扬。
(原载《后勤》杂志1998年第10期)
千难万险只等闲——长江沿线抗洪抢险军地联合保障纪实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今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使抗洪大军火速集结到长江中游地区,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吃饭、喝水、住房、用油、通信等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在地方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许许多多的难事都迎刃而解,乐坏了各级“粮草官”,充分显示了军地联合保障的巨大优越性和无限生命力。我们在长江沿线部队采访,许多后勤主官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市场的巨大丰富,大量军民通用的物资都可以就地筹措,依靠地方政府、单位做好保障工作,既方便快速,又节省人力、财力、运力。”
为了官兵的吃、住、医
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顶烈日,冒酷暑,常常昼夜奋战,体力消耗非常大。因此,保障抗洪抢险的官兵吃好、喝好,成为后勤保障的头等大事。地方粮食部门,在部队住下以后,普遍迅速在驻地附近开设了军粮供应站,保质、足量、及时地为部队供应米面、食油等。济南军区的部队到达荆州地区后,地方粮食部门采取粮票不足先借支后结算的办法,先后开设了21个军粮供应网点,满足了部队需要。有些受灾地区,在当地蔬菜、副食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从外地调运新鲜蔬菜,优先平价供应部队。九江市专门指定一个大的蔬菜、副食批发市场,每天早上5点到7点,作为向抗洪部队供应的专门时间,而且有物价局的同志现场监督,规定卖给部队的蔬菜和副食价格要低于市场价20%~25%,被当地老百姓称为“拥军菜”。在九江堵口大决战中,一线需要的热食供应量大,部队食堂根本忙不过来,市政府经过考查挑选,指定8家卫生条件好的机关食堂和餐馆负责为部队官兵制作饭菜,不仅保证了供应,而且饭菜质量很好,9天时间里共做盒饭8万多份,没有发生一例食物中毒或因饮食问题引起泻肚,帮助部队解决了急需。在部队机动途中,不论走到哪里,只要事先联系一下,地方政府都能安排好热饭热菜,尽可能让官兵们吃饱吃好。荆州是抗洪抢险的一个“热点地区”,来往官兵多,市政府专门在荆州饭店开设了军人就餐点,采取“自助餐”的方式,为部队官兵提供饮食保障。武汉铁路分局,8月初大运兵的时候,在各个卸载站都以军供站为主组织饮食保障,人手不够,就调动其他生活服务部门的同志一起上,加紧制作,保证了过往官兵的饮食需要。
为了保证让抗洪部队的官兵利用作战间隙尽可能休息好,地方各级政府在部队到来之际,都充分利用学校正在放暑假的时机,把宽敞明亮的教室让给部队官兵住,有的还专门新装了电风扇。在8月底学校即将开学的时候,地方政府既要保证按时开学,又千方百计保证部队休息好,纷纷腾出办公楼和条件较好的企业厂房、仓库给干部战士住。九江的许多老百姓见解放军要搬出学校,一起上前阻拦,说解放军为了抗洪吃了那么多苦,我们的孩子晚开几天学没关系。经过反复做工作,老百姓才让了步。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千方百计为部队官兵安排住房,大大减轻了抗洪部队营房保障的负担和难度,不仅方便了官兵生活,而且为部队节省了大量的宿营物资。
在为抗洪部队官兵搞好医疗保障方面,地方的医疗卫生机构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从乡医院到县医院,再到地市医院,都免费为参加抗洪的官兵诊治。济南军区某部一名战士中暑休克,呼吸和心跳曾一度停止,经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紧急救治后,被立即送到仙桃人民医院,使这位战士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终于转危为安。在抗洪抢险中,由于部队各级医疗保障力量比较强,真正送到地方医院的部队病员不多,但地方各级卫生机构的救治潜力是很大的,是完全能用得上的卫生资源。
用最好的车接送解放军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车辆的社会保有量迅速提高,一旦有大的行动,可供征用的社会运力相当可观,战争年代那种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的场景被现代化的滚滚车流所代替。8月7日至9日,先后有8300名部队官兵和一批抗洪物资紧急空运到某军用机场。为了及时把官兵送到抗洪第一线,湖北省防汛办向武汉市几个运输公司下达了调用车辆的命令,这些公司的领导表示,一定派最好的车接送解放军。3天时间里,先后调用车辆355台次,大多数都是沃尔沃、北方、伊里萨尔等豪华大巴。最多的一天,汉口机场大门口等候接送解放军的大客车绵延排了2公里远,望不到头,那种拥军的氛围实在让人感动。据湖北省交通战备办公室统计,仅8月上半月,全省就调用各种车辆23044台次,各种船只4454艘次,抢运各种物资17万余吨,运送编织袋965万余条,紧急渡运军车20万台次,接送解放军上万人次。
实践证明,社会运力资源,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铁路运输,地方各铁路局更是给予了全力支持。广州铁路总公司提出了“为抗洪军列让路”的口号,要车给车,要人给人,全力保障。由于铁路部门的密切配合,各项工作协调到位,抗洪首列在接到预先号令不足3小时就开出了。在8月初的5天时间里,广铁筹集铁路车辆达2077车,编成41个列车梯队,向武汉输送了兵力及装备物资。上海铁路局在向江西九江输送抗洪部队时,局长王兆成明确提出:凡运送部队人员,全部使用客车,以保证子弟兵的安全和体力。9日晚,驻浙江某部万余名官兵奉命赴九江支援堵口大决战,杭铁分局根据上级指示,立即下令停开573、689、690、762次旅客列车,全部改为部队使用。从8月初至13日,上海铁路系统共腾出客车255辆,运送抗洪抢险官兵,受到部队官兵的交口称赞。
为了保证部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车辆能够就近随时加油,在地方油料部门的统一安排下,按照部队驻地和执行任务的区域,在长江沿线专门指定了上百个军车加油站,全天24小时免费为部队车辆加油。有些加油站还派出机动加油车,巡回到部队驻地加油。有的还专门为加油人员配了寻呼机和手机,随时联系,一呼就到。这次部队抗洪抢险,油料保障基本上是依靠地方,既方便又及时,充分显示了依托社会搞保障的优越性。
“顺风耳”真畅通
“喂,三营吗?我是炊事班,你们现在在什么位置,怎么送饭找不见你们了?”
“我们正在抢险,从中午送饭的地方沿大堤往前走大约10公里,堤坝上插有咱们部队的旗帜。”
“明白了。”
仅仅几分钟过后,炊事班就找到了抢险的部队,及时把饭莱送到了战友们的手上。这是在采访中,我们看到的炊事班用手机与抢险部队直接联系的一幕。
前线部队的同志普遍反映,在地方通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次抗洪抢险通信联络非常方便,“顺风耳”十分畅通。部队不论走到哪里,都能随时与各级沟通联系。
湖北省交通战备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们,为了做好抗洪部队的通信保障工作,他们是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一起上。在抗洪部队的驻地和执勤点,全部安装了程控直拨电话,身在大堤上,电话可以打到祖国的四面八方,而且通话非常清楚。为了保障部队在机动抢险中也能随时与各级取得联系,湖北省政府统一为抗洪部队每个团级单位配备了两部以上的手机,在千里长江大堤上真正形成了一个“抗洪通信漫游网络”。有些基层的官兵说,这次抗洪,我们第一次体会到“大哥大”的优越性。省机动通信局的同志,从7月底以来,全力投入抗洪抢险通信保障工作,多次出动各种通信设备到抗洪第一线,确保指挥畅通。据该局的领导介绍,在8月上旬,他们先后出动移动电话设备、一点多址微波设备、海事卫星设备、微波通信设备等,转战在嘉鱼、洪湖、公安、石首等重点防汛地段,保证了抗洪抢险通信联络的需要。黄岗市电信部门在抗洪抢险期间,出动人员1548人次,先后紧急新购设备49台套,投入9082万元,大大改善了抗洪前线的通信状况。
抗洪抢险通信保障的实践证明,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迅猛发展,乡村都有了程控电话,移动通信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抢险救灾保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依靠地方提供通信保障,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通话质量好。
一串串动人的拥军故事
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使军民鱼水深情再次得到新的升华。在长江沿线,你可以听到成百上千激动人心的拥军故事,催人泪下。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对抗洪部队一片深情,成为各级做好保障工作的不竭之源。
——温家宝副总理讲述的故事:老汉送猪。温家宝副总理在长江沿线考察灾民的生活,碰到一位赶猪的老汉,问他赶着猪到哪去?老汉说,送给亲人解放军。温副总理问,你家还有什么东西?老汉说,没什么了,房子冲垮了,我养了三头猪,冲走两头,这头命大,跑出来了,我把它送给解放军表表心意。听着,温副总理的眼圈湿润了。
——五个退伍兵武汉卸菜。甘肃省五个退伍兵,回家后干起了个体经营,常年搞蔬菜贩运。8月上旬,他们花8万元钱在广州收购了一大车精细蔬菜,雇车往兰州运,准备卖个好价钱。途经武汉,他们在收音机里听到解放军正在长江大堤抗洪抢险,于是把拉莱的车开到武汉民政局,要求把菜送往部队。民政局的领导很感动,就带着他们来到驻嘉鱼的部队中,送给了三个团队的官兵。部队要付钱,可这五个战友连名字都没留,坐上车跑了。
——带盐的冰棒送给解放军。九江冷饮厂,听说参加堵口的解放军一天到晚汗流浃背,需要补充盐分,他们马上调整配料,在制作冰棍时放进一些精盐,开发出一个新品种“咸冰棒”,然后做了一批又一批,源源不断地送到堵口现场。
——油炸麻花送军营。在武汉汉南区大咀乡,一个炸油条的个体户听说解放军快要撤了,连续炸了三天麻花,火急火燎地送到军营,每人一个。他对部队领导说,我不图别的,就冲这麻花紧紧地拧在一起,就像我们的军民关系一样,谁也拆不开。一个小小的麻花,在这里有了全新的意义。……
说起拥军的故事,总也讲不完。
后勤保障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之中。这就是抗洪抢险军地联合保障得出的一条简单结论。
(原载《后勤》杂志1998年第10期)
众志成城战洪魔——总后某基地抗洪抢险与自救侧记
入夏以来,洪水泛滥,长江沿岸多处受灾。
在肆虐的洪水面前,总后某基地全体官兵临危不惧,万众一心,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不仅出色地保障了抗洪抢险部队的物资需要,而且圆满完成了长江汉南大咀乡险段的防守抢险任务和所属单位的抗灾自救工作,取得了辉煌战果,多次受到总部首长和部队的好评。
“保障到一线”
“服务到一线,保障到一线,是我们基地做好这次抗洪抢险保障工作的出发点。而部队满意不满意,则是我们做好保障工作的基本标准。”8月26日,记者见到刚从抗洪前线返回、还未来得及掸去身上尘土的基地江杰生司令员,一见面,他就向我们表叙了这样一番话。据了解,这是江司令员第五次带领机关业务部门的同志深入到驻石首、公安、嘉鱼、仙桃、洪湖等地的部队征求意见,现场帮助解决难题。
8月初,基地接到了总后下达的做好济南军区抗洪抢险部队后勤保障任务的指令,他们迅速制定保障计划,作出工作部署,党委响亮地提出了“主动热情,优质服务”的口号,要求把“让抗洪一线部队满意”贯穿于保障工作的全过程。接着所属单位按照基地领导和机关的要求,迅速行动,努力做到抗洪一线部队需要什么就保障什么,部队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保障到位。8月20日,某舟桥旅在开进途中,有两辆车出现故障而抛锚,打电话求援修理。基地运输部门立即和所属车材库的技术人员赶往现场,连夜组织抢修,终于排除了故障,使两辆车重新投入抗洪抢险战斗。
一次,驻公安和石首两个师来电话,申请基地支援1000支预防2号病的强力霉素。当时,武汉市药店脱销,卫生处的同志通过挂钩单位,连夜进行筹措,在第二天早上6点前就送到部队。
8月24日,基地某营材仓库接到总部紧急通知,要求于25日8时前,迅速向黑龙江防总、内蒙古防总发出7000顶帐篷,计11节车皮物资的紧急发运任务。基地领导抽调附近六个仓库的官兵紧急前往支援,全体参战人员经过16个小时的苦战,于25日6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重大保障任务。
在抗洪抢险紧张繁忙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基地全体官兵没有过一个节假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参谋长杨志伟坐镇机关,负责抗洪抢险的总协调工作,既要保持与部队的联系,又要随时将重大情况向基地首长汇报。他夜以继日,常常吃不上饭,睡不成觉,圆满完成了任务。营房处长王长胜每到发放器材,都深入仓库一线,与战士们一起肩扛手推,为做好保障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
“守好大堤是我们份内的事”
“抗洪救灾,人人有责。由于基地人员少,发放任务非常繁重,地方防汛部门一开始不准备安排我们担负重要险段守堤任务。但我们基地积极找有关领导,按照武汉防汛总指挥部的安排,主动承担了汉南区大咀乡险段的守堤抢险任务。”基地胡梅汉政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对我们说。
守堤抢险任务下达后,机关和附近单位官兵及职工家属都纷纷报名要求参加,只需300个人的突击队,待队伍集合完毕,一清点超了48人。
大咀乡长江干堤,是30多年没有进过水的重要险段。这次由于民堤溃决,干堤第一次承受大洪水的冲击,能不能抗得住心里一点儿底也没有。如果此处失守,就会危及江汉平原1000多平方公里、10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基地守堤官兵在肖廷杰副司令员的领导下,牢记江主席“三个确保”的重要指示,全力以赴,严防死守,保证了大堤万无一失。
8月9日晚,为迎战第四次洪峰到来,全体官兵昼夜奋战在大堤上。
8月12日,接到处理大面积散漫险情的任务后,部队2分钟集合完毕,5分钟赶到现场,在地方水利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激战1小时50分,及时排除了险情。
从8月16日开始,为迎战第六次洪峰的到来,突击队的300多名官兵连续8昼夜守在大堤上。特别是8月19日,汛情加重,为了确保大堤安全,接到汉南防汛部门紧急通知,迅速赶到现场,经过3个小时的奋力拼搏,搬运土方700多立方米,筑起了一条长350余米的子堤,做到了有备无患。
8月26日,记者在守堤工地上,看到、听到许多感人的事迹。汽车修理训练队干部胡进峰,家乡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家里的房屋被洪水冲毁,父母带着家人借住在他人家里,但胡进峰舍小家顾大局,一个多月都没顾上回家看看。某综合仓库军士长刘斌林新婚3天,一听说参加抗洪抢险,撇下新娘,就随突击队上了大堤。某武器仓库袁边业政委在突击队中年龄比较大,一有抢险任务总是跑在最前面,苦活累活抢着干,就像小伙子一样不甘落后。
截至9月10日,突击队共出动兵力6300余人次,突击治理大小险情80余处,加固堤防350米,装土备料1000余袋,清除杂草淤泥1000余平方米。
不等不靠建家园
今年的洪灾发生后,基地党委认真贯彻总后首长的指示,不等不靠,及时组织部队进行抗灾自救,努力把灾损减少到最低程度。党委、常委成员先后率领工作组5次深入到受灾严重的单位查看灾情,慰问官兵,指导救灾。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基地及时筹措了213万元经费,帮助17个受灾单位解决燃眉之急。
受灾单位采取军工自建和就地取材的办法,积极整治供水、供电系统,修复被洪水毁坏的公路、桥涵,排除了所有库房内的积水,绝大多数仓库都恢复了收发作业能力。
某油料仓库发生灾情后,库党委带领仓库官兵奋力抗洪救灾。经过官兵的努力,截至9月中旬,已恢复被毁哨所1个,清理被毁输油管线3100米、电缆4300米,清除河道、库区泥石流4万余立方米。应急恢复了供水、供电、通信、库区道路,使仓库具备了临时收发作业能力,保证了部队生活急需,保证了保障供应不间断。
(原载《后勤》杂志199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