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惩罚汽车日

欧洲细节——余泽民散文选 作者:余泽民


惩罚汽车日

从前每次回国,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扔在楼道里脏成出土文物的自行车补胎打气,然后骑着它走亲访友,旅游采购。后来,家里的几辆破车先后被盗,我也戒掉了骑车的习惯,最终加入了打车族。

当然,丢车不足以成为不骑车的唯一理由,更主要的原因是:京城的市容变化实在太大,清静的胡同逐渐消失,代之以车水马龙的喧嚣大街,城区向外扩了一环又一环,物品凭着儿时的记忆很难再找到该走的路;另外,在北京城骑车越来越像“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经常被别在闯灯抢行的车轱辘下,或被卡在互不相让的汽车阵里……偶尔看到那些刚到北京、尚不知深浅的老外骑着从别的留学生手里买下的N手“28永久”在街上兴奋地东张西望,既佩服他们的勇敢,同时也为他们捏把汗。

我认识一位匈牙利女学生,几年前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她第一天骑车上街,就在蓟门桥附近被一个骑势凶猛的大老爷们儿刮倒,膝盖蹭破了一层皮。对方非但没跟这个初来乍到、巴不得有机会练汉语的外国妞道歉或表示关心,反而横眉立目地硬说她骑车不懂规矩,把他的新车撞坏了,欺生地硬敲了她五十块钱,然后飞腿上车扬长而去。倒是这个留学生女孩的车轱辘被撞变了形,只得一瘸一拐地推着它返回校园。

类似的事还发生在我小舅身上,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有一次在路上被一个中年妇女刮倒,结果还被点着鼻子索走了一百块,从那之后,我小舅干脆戒掉了骑车。想想这事实在酸涩:一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的公民居然因害怕“碰瓷”而不再敢骑车……这种事情——我敢肯定——在欧洲是不可能发生的,恰恰相反,在欧洲骑车受“贵族”待遇,不仅有平坦宽敞的自行车道,路边有专供锁车的铁栏免费停车,并且还有自己的俱乐部、旅行社、协会,甚至法定的节日。

特别是在荷兰,自行车在当地人的交通生活中倍受恩宠。据统计,荷兰人每年平均骑自行车的里程超过了火车,几乎是汽车里程的一半。通常来讲,5公里以下的路途,荷兰人骑车而不开车。即使这样,政府仍不满意,还通过各种手段——比如“自行车大师计划”和“国家自行车规划”——鼓励本国人骑自行车;既节省能源、缓解交通,又清洁空气、锻炼身体,可谓一举多得。这跟致富的北京人恰恰相反,北京骑车的人越来越少,开车族们到胡同口打瓶酱油都要挂挡给油,城里不要说开车比骑车慢,甚至还赶不上两条腿……

荷兰人不然,他们觉得骑车拥抱自然,享受自由,很潇洒很健康很贵族。荷兰全国,到处都有自行车维修部、租车店、存车处,还有让人难以置信的城际自行车道。荷兰境内总共有10万公里柏油路,其中2万公里汽车公路,20公里与汽车道分开的自行车道!而且每年越铺越长,增设便宜的存车处也被列入政府规划。

自行车旅游是荷兰一大特色,自行车旅行图几乎精确得以厘米计算,标出每条车道、修车铺和休息场所,修车业在荷兰永远是铁饭碗。荷兰人不仅举家或结伴在国内骑车旅游,甚至骑到欧洲大陆其他角落。匈牙利的“多瑙湾单身族自行车游”,组织者就是荷兰人。有些大学生勤工俭学,还突发奇想,仿照中国的三轮车发明了“自行车出租车”。

租车店在荷兰各个城市随处可见。20个世纪60年代,当中国推行“大跃进”“大锅饭”时,荷兰掀起过一场自行车主义的嬉皮运动,发起人号召市民将自行车漆白,放在街上共同使用。需要的时候在街上拣一辆就可随便骑走,不用的时候就随手靠在街边……当然,这种乌托邦式的自行车运动很快失败了,荷兰人再富裕也还没富裕到消灭私心的地步。嬉皮运动虽然过去了,但自行车与政治的联系愈加紧密,用各种各样的计划在自行车族中间拉选票,是每次大选的重要话题。

近几年,匈牙利人也仿效起荷兰的“自行车政治”,布达佩斯市政府不仅投资扩建自行车道,而且还在每年9月20日左右的那个周末,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搞“无车日”,数以万计的自行车爱好者聚集在首都,城里封桥封路,给自行车让道,布达佩斯在这一日变成了骑车者和步行者的自由乐园,他们对着英雄广场的天使纪念碑,对着隔河相望的议会大厦,对着没有汽车的绿色城市一起将自行车举过头顶自豪地示威……在这个“惩罚汽车的节日”里,开车的人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如果非想出门,只有一个选择:也去买一辆自行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