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筋骨

表演者言 作者:电影频道“今日影评”


筋骨

表演者:冯远征

冯远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2015年获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16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1989年应邀赴联邦德国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戏剧系进修戏剧表演(主攻格罗托夫斯基表演学派)。

2004年凭借《美丽上海》中阿荣一角荣获第24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2005年凭借话剧《全家福》荣获第22届中国戏剧大奖梅花奖,第12届文华奖表演奖,第8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演员奖。

2010年凭借话剧《知己》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2012年获华鼎奖亚洲戏剧最具人气奖。

2013年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

2015年获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

表演作品:话剧《全家福》《哗变》《知己》《公民》《司马迁》;电影《青春祭》《建党伟业》《1942》;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钢铁年代》《老农民》《老中医》。

导演作品:话剧《司马迁》《哈姆雷特》《足球俱乐部》《等待戈多》《死无葬身之地》《日出》《屠夫》《十二公民》;电视剧《滴血玫瑰》。

“我是表演者冯远征,我们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应该有筋骨。每个演员探索表演的方式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和捕捉细节,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

冯远征的表演笔记

灵感从观察生活来:

●对于角色的灵感,通常来源于日常观察积累的水到渠成。

●观察生活不单单是为了某个角色,而要成为演员持之以恒的习惯。

●表演者筋骨不是忽然出现的,而是需要持续的积累、坚持才能塑造出来。

●面对无法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的角色与情感时,可以“替代”成相似的形象或情景来进入角色。

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的区别:

●在话剧训练中,“声、台、形、表”需要更系统的训练,来使得演员更适应舞台空间与表演的张力。

●在舞台上演员通过强烈的肢体语言与台词,能够放大自己的信念感与内心,并让观众能够感受得到。

●表演环境,例如舞台的大小,会影响演员对于表演幅度、台词以及情绪的把握。

表演小技巧:

●演员在冲破生理上与心理上的极限后,在表演上能够更具有爆发力与控制力。

●演员在表演时,通常会由于场外的干扰而无法全情投入,因此需要具体的技术手段来控制自己的形体、角度等。

陈旻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筋骨”,冯老师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冯远征 我们每个人都有筋骨,作为演员,我们塑造的每个角色也应该有筋骨。我们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可能更注重外在的东西,但是好的演员塑造出来的好的角色,那些能够给你留下印象的角色,应该都是带有内在筋骨的。文艺作品也是一样。

行云流水的表演

陈旻 周迅和冯老师应该是第一次见面?特别想知道两位对彼此的印象是什么。

周迅 我看过冯老师演的《非诚勿扰》里的角色,当时我就觉得非常惊艳,这个角色所有的连接点,都可以看得到。

陈旻 什么是“连接点”?

周迅 “连接点”是指在演戏的时候,有一种节奏感,就像胶片一样“哒哒哒哒……”,连接点呈现好了会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在冯老师的表演里,确实是可以感受得到。

冯远征 我一直觉得周迅是表演者中的一个“精灵”,你会看到她在表演当中那种灵动的东西。我看她的戏,能够感受到她每一次都是在用心去做这件事情。对于演员来说,这可能是一个笨方法,但我们恰恰能够从她的表演当中,看到撞击你心灵的瞬间。

周迅 我刚开始拍戏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所有的东西都是被调动起来的。

“模仿”是学习表演的一种方法

冯远征 其实刚开始表演的时候,基本都是靠模仿。有段时间,中国电影界男演员的偶像是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教父3》里,阿尔·帕西诺有一个特别经典的镜头,就是他女儿为他挡枪的那一瞬间,他女儿倒地,然后他抱着女儿,发出一声特别长的、无声的呐喊。很多男演员在后来的表演当中,都模仿这段,都试图找这么一段失去亲人之后的爆发戏,也用这种无声的方法去演,但是都演不过人家。

陈旻 周迅有这样的经历吗?有这么一个角色,或者一个片段,一直印在你的脑海里,在之后拍戏的时候特别想复制一下。

周迅 我不会刻意去复制,但确实会有那样的瞬间种在自己脑子里,在之后拍戏的时候会从中受到启发,就会用这个爆发点去延伸出自己的东西。所以多看好的作品是很重要的。

冯远征 是的,当你看到一个好的表演的时候,会受到好的启发,最后会用到自己的表演当中,但绝不是复制。一定是由于它的启发让我们产生“哎呀我怎么没想到”的感觉,在以后的表演当中,就可以通过这个启发来更好地塑造角色。

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陈旻 两位聊到了对彼此印象深刻的角色,周迅说对冯老师在《非诚勿扰》中饰演的角色印象深刻,那个角色,您当时是怎么准备的?

《教父3》中阿尔·帕西诺的无声呐喊

冯远征 很多人问过我说这个角色很难演吧,我说不难演。不难演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不是接到剧本,才去想怎么演这个角色,其实周迅也是一样,我们都善于观察。在学校的时候,我的老师林连昆就让我们去做观察生活练习[1],他让我们去生活中看,然后把观察到的人还原到舞台上,还要加上我们自己理解的东西。我们那会儿也喜欢偷懒,爱玩儿嘛,经常就忘了这事。有一次第二天就要交作业了,一想“完了,还没观察生活呢”,然后我就和班上另一个同学编了一个,编得还挺好玩的,一演完,同学笑,老师也笑,我们俩就自我感觉特别好。最后老师点评到我们这儿就说:“冯远征你跟高冬平搭配得挺好的吧,大家都笑了,我觉得你们这小品做得挺好的,编的吧?明天交两个。”当时我就蒙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不观察生活了。

周迅 为什么他看得这么清楚?

冯远征 因为他是老师。就像你现在去看一个演员,他演得比较假的时候,你一眼就能看出来。真正观察生活的表演,做得再差,也能看出来是观察来的。但是如果是编的,做得再好,也能一眼看出来是编的。我从那以后就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当我接到《非诚勿扰》这个角色的时候,我、葛优、冯小刚导演,我们三个人碰了三次,就针对这场戏,就想确认我演的那个角色是怎样的人,我和葛优对了几次台词。因为在过去一些类似的电影里,对这种人物演员都会很夸张地表演,但是小刚导演说:“不能那样演,他生活中是什么样,你就要给我反映什么样。”我一下就很兴奋了,因为这句话调动了我很多记忆,包括我生活中接触到的这样一些人的样子和状态。

在准备的时候,有些细节真的是我观察来的。我首先要求,右耳要戴一个钻石耳钉,特意为了在拍的时候亮一点,突出这样一个标志,然后粘一个挺大的双眼皮。试妆的时候都挺好的,但正式拍的时候,怎么也粘不好,化妆师就特别苦恼,说这样不行啊,到时候两只眼睛一大一小。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人物的很多感觉。拍摄过程中,我和葛优走戏的时候,是一握手就坐下,后来在实拍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一定不能放开葛优的手,所以我们俩站起来握手,如果你去看回放的话,葛大爷刚要坐下,我一下子给他拽住了,那一瞬间他有点尴尬。这个镜头拍完以后,葛大爷说:“哎呀,我一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很多情况下演员在塑造一个人物的时候,是靠体验生活去寻找感觉,但有时候是靠生活积累、靠自己观察到的。当你在拿到某个角色的时候,记忆库中的某个人物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东西就会被调动起来。

《非诚勿扰》(2008)中冯远征和葛优握手的片段

如何饰演“另类”角色?

陈旻 其实两位之前都饰演过比较另类的角色,比如说周迅之前在《画皮》里饰演的小唯,还有在《龙门飞甲》里以男装示人的凌雁秋,像这种角色需要怎么去支撑呢?

周迅 我演小唯,就是把她当作一个女孩来演的。她是妖嘛,其实不懂什么是爱,但她想要去占有王生,所以我就从女孩的角度去理解她。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演妖,所以其实是有模仿小狗的一些特征,都是动物嘛,会有相似性。包括我站的时候,整个脚是歪的,画面里不太明显,但是确实没有站直,走着走着身体就会倾斜。而且我演的小唯,看到王生出现,她的头是歪着的,这点也是在模仿小狗。我以前养过两只小狗,我一回家,它们俩就歪着头看我,这是它们表达喜欢我的方式。

陈旻 所以不光要注意身边的人,可能身边的一切东西都需要去注意,把它们采集到心里面,什么时候表演中有可以用到的,拿出来就正好合适。

冯远征 就是感受力要强。我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安嘉和这个角色,在接到剧本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当然不是说我喜欢打老婆啊。

陈旻 你特别疼老婆,这点我们都知道,哈哈。

冯远征 对,我的意思是之前在国内,没有这样的角色出现,所以这个角色其实是我争取来的。最后决定让我演以后,我也是茫然的,我不可能逮着谁就问“你打老婆吗”,没有人会说这种事情的。后来我就去打“妇女热线”,去咨询,对方很自然地就怀疑我可能有这个问题,他就开始劝我,跟我讲道理。我说“我是研究生,在中国有这样的状态吗”,他说“有啊”,又跟我讲这样的人是怎么一回事,我听完以后,再去寻找感觉。

安嘉和这个角色,他和弟弟的感情很深,因为在他们小时候父母就分开了,是母亲一个人把两个孩子带大,他们是相依为命的感觉。有一天他提前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就是从这时候起埋下了他害怕妻子和陌生人在一起的“种子”。

陈旻 演员不管是科班出身还是非科班出身,最后的归宿是一样的,都是要塑造角色,就看演员用什么来填充自己了。可能有些演员是通过自己的感悟,有些则是通过体系化的表演学习。

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流派

陈旻 冯老师曾经专门到德国系统地学过表演,那能不能给大家讲讲格洛托夫斯基的表演流派。

冯远征 首先格洛托夫斯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他发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很多东西都落后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意识到自己很多东西落后了,所以格洛托夫斯基就发明了自己的这套体系[2]

格洛托夫斯基选择了三十二个动作作为热身训练[3],他说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好演员,只是看你怎么去开发。其实他把表演的训练简单化了,但是这种训练法很强大,它能够挖掘出人的潜能。就像我们熬夜似的,总有一个时间段是想回去睡觉不想拍了,等过了这十几分钟,醒了,再拍二十个小时都没问题,这就是人的潜能,是一种突破。表演是需要超越自己极限的,那么格洛托夫斯基的训练,就是帮助你找到自己身体的极限。当然我们最终还是要进入文本,去塑造角色。

这个表演体系,很强调潜意识里的东西。比如说演戏,我们可能全情投入一个角色当中吗?你在拍一段走路的戏时,机器需要跟着你一起走,摄影师就会要求,你和机器的距离不能超过多少,所以表演不可能全情投入。表演一定需要用到技术。除了表演以外,你还要控制你的形体,控制你的角度。

陈旻 就跟我们现场做节目一样,我们要考虑到逻辑性是什么,不是说我们三个人约在茶馆,想到什么就聊一聊。

冯远征 对的,表演不是全情投入的,它需要有一个贯穿的主干。每个故事都有主干,每个人物也都有自己的主干,从头到尾延续。但是我们在分切每个镜头的时候,需要用到的是,除了我们的真情以外,更多技术上的支持。那么这个技术就是指我们的表演,如何达到那个最准确的点。

冯远征在电影《大明劫》(2013)中饰演游医吴又可

电视剧《百花深处》(2011)中冯远征饰演苏长亭

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

冯远征 我认为表演分三个阶段[4]:从“大俗”到“大雅”,再到“大俗”。“雅”是纯技术,两个“俗”都是“俗”,但它们的区别是什么?比如我和周迅,我们刚开始演戏的时候都是真情投入,因为我们没有体验、没有技术,只能靠真情实感去表演。有些场景我们哭不出来,看台词时挺感动,但到了拍摄的时候真的哭不出来。也有哭了以后刹不住车的。比如有些年纪小的女演员拍哭戏,问她“你跟谁最亲、跟谁长大的”,她回说“跟我姥姥长大的”,“你姥姥还……”“我姥姥没了……”说完就开始哭,导演说“赶紧拍!说台词”!可是这孩子哭完以后两个小时情绪都回不来,因为她想起了姥姥。全剧组只能等着,或者先拍别人,这种情况就是真情流露。

“雅”我们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是演员完全在靠技术演戏。导演说这条需要哭,演员立马就哭了,导演说这条需要笑,演员又立马笑了。就是调表情包的感觉。但是演员如果只会调表情,那是很可怕的事。这是“雅”,如果达到这个程度的表演,当然不像我说的这么夸张了,那也是非常好了。第三个“俗”是什么,就是当你经历了真情实感,技术又很娴熟的时候,你突然意识到只有技术是不对的。然后你有了段生活的阅历,包括年龄的增长、个人的成长,你开始把真情实感、技术和生活中的体验混到一个角色身上,而这时你再说一段非常感人的台词的时候,是用心在感受这个人物,感受他此时此刻的状态。所以什么时候流眼泪,什么时候颤抖,什么时候把情感放出来,你是经过设计的,但是又注入了对角色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第三个“俗”。

陈旻 周迅也是明显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吗?

周迅 我真的就是一开始表演时,全用的真情实感。

冯远征 周迅是一个感性的演员,这就是非科班出身的演员和科班出身的演员的最大区别,她是靠感觉塑造角色,她没有给台词画重点。

周迅 就是到哪里都会产生灵感。有一次我在非洲,晚上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湖,月光洒在湖面上,远处不停地出现闪电,我一下就想到了凌雁秋这个角色,她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坐着,看这些景色,有一种寂寥的感觉。

《龙门飞甲》(2011)中周迅饰演凌雁秋

冯远征 对的,有时候演员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不是说特意为这个角色准备了多长时间,有时候就是平时生活中的灵光一现。周迅一下抓到的,就是人的筋骨。

演员需要探索自己的表演方法

陈旻 我们今天在讲筋骨,就是说演员去塑造角色该用什么东西去支撑。我们讲了表演经历,甚至讲了学习表演的流派,聊到现在我们来看,“表演”到底是什么?它是可以通过一种方法达成的吗?还是说到了最后是一片空白,“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冯远征 表演是有方法的,而且表演是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周迅一定有自己进入角色的方法,她是靠她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有的人是靠从学校学来的进入角色的方法;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在《美丽上海》这部电影中,我因为饰演阿荣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陈旻 阿荣那个角色,让我们挺惊讶的,感觉眼前一亮。远征老师是地道的北京人,却把一个上海男人诠释得那么到位。

冯远征 接这部戏的时候还有个曲折,我演的那个角色,最开始不叫阿荣,这个角色最早是找的我,但为了市场,他们后来又找到了张国荣,想让张国荣来演,就把这个角色叫作阿荣了。结果那段时间他身体不行了,突然有一天制片组让我迅速到上海去试妆。后来我和导演交流怎么演这个角色,她说“你要不要说上海话”,我说“上海话我肯定说不来”,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学会说地道的上海话不太可能,我说“我能不能说上海普通话”,她说那可以。所以我就开始学了一个多月的上海普通话,没事就去请教身边的工作人员。

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还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和捕捉细节,要有一种复制能力,当然是带有创造性的复制,要思考怎么去创造,包括眼神上的尖酸、刻薄。阿荣的语言就是很犀利的,他很烦自己的小妹。这些细节的呈现就跟你怎么去做前期的准备,有没有观察生活有关,并且你对这个人物设想的那些东西一定得是能够付诸实践的才行。

我们这些年,其实都是在坚持。我们都认为自己在从事的是事业,我们不是把拍戏当饭碗,因为事业和饭碗是两回事。我在跟年轻的学生讲课的时候也说,如果你把现在做的这个事当成饭碗的话,那好的,同时有三个戏来了,哪个戏给钱多就接哪个;你要把它当作事业的话,你就必须要看这三个戏,哪个对你未来有好处,可能是给钱最少的那个,但你一定要选择它,只有这样,你的艺术道路才能走得长远。

冯远征在《美丽上海》(2004)中饰演阿荣

“作为一个演员,还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和捕捉细节,要有一种复制能力,当然是带有创造性的复制,要思考怎么去创造。”

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的区别

陈旻 冯老师有多年的话剧表演经验,但是对很多演员来说,话剧是不挣钱的,那么话剧舞台表演带给一个演员的是什么呢?周迅就一直挺想演话剧的。

周迅 对,我特别想知道舞台表演和电影表演怎么去区分,因为我很想尝试舞台表演。

冯远征 话剧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声台形表”必须要练,你要练声音,练气息,练吐字归音等,这些基本功的东西要练。

陈旻 话剧舞台的表演方法放到镜头前,会显得有些过。

冯远征 很多记者朋友也问我怎么去区分电影表演和舞台表演,我说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塑造人物。重要的是控制力,怎么去掌控好镜头前的表演和舞台上的表演。

陈旻 所以是控制力上的区分。

冯远征 特别简单。电影是一个中性的媒介,展示出的镜头、画面,各方面是相对中性的。电影镜头前的表演,特别是特写和近景的时候,有时候要低于生活,就是比生活中还要收敛一些,因为镜头太近了,演员只是眨眼,整个大银幕都看得很清楚。舞台上则是镜框式,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全景,你集中去看一个人的时候,也是他的大全景,不可能看到他的特写。但是你能感受到特写,是因为他台词的功力,因为他的表演,所以你能看到他内心的东西。

周迅 我有个问题,我演戏的时候,没有去区分电影和电视剧,话剧我还没演过,所以不好说。但我目前的经验是,面对特别的镜头,我可能会去控制,但是面对其他镜头我都是一样的,这和冯老师说的有点矛盾。有没有可能,我们不用去理会这个戏是舞台剧还是电影电视剧,也能很好地进行表演?

冯远征 是这样,如果你碰上的都是有经验的导演,他会找到你最好的状态,甚至不只是一个机位在拍你,起码是中、近、特三个机位,他可以在这三个机位当中选出最好的一条来,假如你的表演他认为不够好,也可以把你的中景推成特写,所以从影视表演的角度来说,确实没必要顾忌太多。但舞台剧,我相信你站在舞台上就知道怎么演了,你见到大海之后的反应,和见到小河沟之后的反应肯定是不一样的。你见到大海后,双手就会不自觉地张开,到了小河边就做不出这种反应。环境改变后,内心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到不同大小的剧场,怎么去感受,声音和肢体动作幅度应该多大,你可以站在舞台中间去感受,当你面对观众席,如果不是个很大的剧场,你伸手就能把它抱住,肢体幅度就会小;如果是个大剧场,你伸手之后就是拥抱的幅度,这叫“拥抱剧场”[5],你就知道自己的表演幅度和声音该多大了。

对于现在的周迅来说,如果要去学表演,可以再练练台词。周迅说台词是比较感性的,但是经过专业指导,她会把一些细节处理得更有意思,包括台词怎么说得抑扬顿挫,可能表演得会很生活化,但是好演员在处理这些时就会有他的小细节。

周迅 对,声音我以前是不大会用的,就去听了很多。后来配音的时候,就慢慢学着去控制。

冯远征 如果经过话剧台词的训练,在某些段落当中,你可能就会感受到声音塑造能力的变化。演话剧就好像在酿酒,因为用两个月的时间,才能排出一个两到三小时的话剧,而在这两个月中,我们是天天重复每一句台词。

冯远征在话剧《风雪夜归人》中的谢幕场景

“话剧舞台的魅力,在于你跟观众是实时互动的,只有在谢幕的那一瞬间,你才知道什么是演员。”

周迅 这个重复要怎么解决?我自己感觉到重复的时候,就会不高兴,比如我无意识的一个回头、笑啊,我就会想“哎呀,怎么又跟上一条一样了”,可能也是和我的性格有关,我比较爱新鲜的东西。

冯远征 舞台表演似乎是在重复,但其实不是,因为观众会给你反馈。你在舞台上演得很悲的时候,观众会和你一起哭,你能感受得到;你演到很愉快的桥段的时候,观众的笑声会鼓舞你。而每天的观众不一样,每天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段戏,你在排练的时候并没有笑点,但是正式演的时候,到了某个点,观众“哗”地就笑了、鼓掌了,这时候你不能马上接着演,得等观众的掌声落下去再继续演,这是技巧。如果你在说完这段台词,观众哈哈乐的时候紧接着说下面的台词,观众就听不见了。所以话剧舞台的魅力,就在于你跟观众是实时互动的,只有在谢幕的那一瞬间,你才知道什么是演员。

表演者寄语

对于年轻演员来说,积累还是蛮重要的。机会不是别人给你的,机会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我在跟年轻的学生讲课的时候说,为什么你们没有被发现?是因为你在演小角色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只是个小角色,你没有把这个角色演出光彩来。一个演员演到最后拼的是什么?我进剧院的时候,老师就说,拼的是文化。这个文化是你生活当中的积累,你要观察体会,包括你自己的经历,到最后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冯远征

[1] 观察生活练习:将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加上演员自己的理解后还原到舞台上,经常以小品的形式呈现。

[2] 格洛托夫斯基表演体系:演员既创造戏剧动作,又引导观众进入戏剧情节之中,成为演出与观众精神、心理、感情及理智的沟通者与建树者。

[3] 热身训练:大量使用身体技术来激发演员的潜能,包括翻滚、跳跃等运动技巧,声音的灵活运用,身体塑形、节奏韵律、空间感等种种能力。

[4] 表演的三个阶段:阶段一,演员没有相应体验,完全依靠真情投入;阶段二,演员随着经验的积累,形成完整的表演技术;阶段三,演员能够将真情与技术相结合,投入角色后做出自然的反应。——冯远征

[5] 拥抱剧场:表演者根据剧场环境的大小、与观众的距离来决定表演的幅度与声音的大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