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平乐

宋词三百首全解 作者:[清] 上彊邨民 编;王景略 注


清平乐

红笺[1]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2],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3]。人面不知何处[4],绿波依旧东流。

【注释】

[1]红笺:或指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制深红色信笺,又名“浣花笺”“松花笺”“减样笺”或“薛涛笺”,据说薛涛曾用此笺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等诗人唱和。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有“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句。[2]鸿雁在云鱼在水:在古代传说中,鸿雁和鲤鱼都能传递书信。李商隐《离思》有“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句,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有“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句。[3]帘钩:系住窗帘的钩子。[4]人面不知何处:崔护《题都城南庄》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句。

【词牌说明】

小令,别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传说李白曾为杨贵妃作《清平乐》三首,如“云想衣裳花想容”等,都类似于七言绝句,显与此牌不合,或为其源头。此外《碧鸡漫志》载有李白另四首应制《清平乐》,如“禁闱清夜”等,格式与此牌相同,虽其事不可信,《钦定词谱》却以为正格。

【语译】

在桃红色的薛涛笺上,密密写下蝇头小字,将平生心事尽情倾诉吧。大雁在云上高飞,鲤鱼在水中畅游,它们都不能将此信传递给你,这使我内心惆怅不已。

夕阳斜照,我独自倚靠在西楼之上,遥远的山峦恰好正对着帘栊的钩子。思念的人儿不知道身在何方,只有楼下碧绿的波涛依旧向东方流去……

【赏析】

这是一首悲诉离愁的怀人词,开篇写“红笺小字”,似乎词人所预设的主人公是名女子。为女子抒发离情,在古典诗词中本来就很常见,但这究竟是实指呢,还是比喻呢,是词人用女性心理来婉转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呢,还是遥遥怀想自己所思念的女子也正在如此地思念着自己呢?那就不必深究了。

红笺上不知道写的是诗歌还是文章,但总之绝非寥寥数语,而是尽情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所以才需要用到“小字”。这封信本来是要寄给身在远方、自己所想念的爱人的,但可惜无论鸿雁还是鲤鱼,一在云上,一在水中,都无法将信送去——传说终究只是传说啊。这和赵佶《燕山亭》中“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只能引发无限的惆怅。

既然书信无法寄去,那便只能登楼眺望了。“斜阳”本就蕴含着韶光逝去或好景不再的意思,充溢着淡淡的哀伤,而在斜阳下“独倚西楼”,就更突显出孤寂无助的情感。遥远的山峦恰好正对着帘钩,言下之意,爱人就在山之彼方,他的身影被重山遮掩,就算眺望,也是根本望不见的。

唐朝的孟棨在《本事诗·情感》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诗人崔护于清明时节独自去都城南面游玩,向一户人家讨水喝,见一少女送水出来,崔护用言辞挑逗此女,此女虽然不肯回答,却“目注者久之”,似有意,似无情。等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想起了这位少女,前往探访,却只见大门紧闭,并且落了锁。遗憾之余,崔护就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从此以后,“人面桃花”一词就被浓缩出来,表达难以见到心仪女子的惆怅心情。

晏殊此词的结尾,就用了这样一个典故,说自己所爱的人不知身在何方,心情惆怅,恰似江水东流。李煜最著名的一句词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东流比喻愁绪的悠远绵长,以及对韶光飞逝、往事化烟的哀伤。晏殊此词结句,也是化用了同样的意思。

【对照阅读】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晏殊此词,与《清平乐》“红笺小字”相同,都是借女子之口抒发对离别的爱人的思念,“山长水远知何处”正是“遥山恰对帘钩”之意,“红笺小字凭谁附”正是“惆怅此情难寄”之意,“高楼目尽欲黄昏”正是“斜阳独倚西楼”之意。不过结句“梧桐叶上萧萧雨”意味隽永,就要比“绿波依旧东流”委婉得多,也深刻得多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