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语

先秦散文选(全二册) 作者:董洪利,张量,方麟,李峻岫 选注


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述了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事迹。

关于《国语》的作者,最早的意见认为是左丘明所作,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汉代的班固、王充以及后世的一些学者赞同此说。但早在西晋时代,傅玄就提出了怀疑:“《国语》非左丘明所作,凡有共说一事,而二文不同,必《国语》虚而《左传》实,其言相反,不可强合也。”(见《左传》哀公十三年孔疏引)其后,历代学人皆有考证。至今《国语》非出于左氏之手似已成定说,但其作者确为何人,则异说纷呈,尚无确定之论。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著作,着重记录了春秋时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精彩言论。但这些言论并不纯然是平铺直叙的语录,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国语》的语言通俗质朴。一些较长的篇章,议论细密,分析透辟,逻辑严谨,对后世散文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邵公谏厉王弭谤[1]

厉王虐[2],国人谤王[3]。邵公告曰[4]:“民不堪命矣[5]!”王怒,得卫巫[6],使监谤者[7],以告[8],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9]。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10],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1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12]。川壅而溃[13],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14],为民者宣之使言[15]。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16],瞽献曲[17],史献书[18],师箴[19],瞍赋[20],矇诵[21],百工谏[22],庶人传语[23],近臣尽规[24],亲戚补察[25],瞽、史教诲[26],耆、艾修之[27],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28]。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29];犹其有原隰衍沃也[30],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31]。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32],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33]?”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4]

[注释]

[1]本篇选自《周语上》。周厉王用暴力手段镇压批评议论朝政的人,又不听邵公的劝谏,国民忍无可忍,终于群起暴动,驱逐了这位暴君。

[2]厉王:周厉王姬胡,前878年—前842年在位。西周末期的暴君,为人贪狠暴虐。前842年,国人不堪忍受,举行暴动,姬胡逃奔至彘(今山西霍县),共和十四年(前828)死。

[3]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百姓。谤:谴责、批评之义。

[4]邵(shào)公:邵康公之孙邵穆公,姓姬名虎,是周厉王的卿士。

[5]民不堪命:人民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

[6]卫巫:卫国的巫师。

[7]使监谤者:让他监视批评议论国政的人。

[8]以告:意思是,只要卫巫一报告。

[9]道路以目:行人走在路上不敢讲话,只得用眼睛示意。

[10]弭谤:制止谤言。弭,制止,阻止。

[11]障:堵塞。

[1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人民的嘴,比阻塞河流还严重。防,堵塞,阻塞。川,河流。

[13]川壅而溃:河流被堵塞就会决口。壅,堵塞。

[14]为川者决之使导:治水者要清除淤塞,使河道疏通。为,治理。导,疏导,疏通。

[15]为民:治理人民。宣之使言:疏导他们,让他们放开讲话。宣,疏导,疏通。

[16]公卿至于列士:从公卿到各位士。按周朝的官职等级分为公、卿、大夫、士。公即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卿即九卿,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寇、司马、司空。列士,指各级士人。献诗:献上讽喻政治的诗篇。

[17]瞽(gǔ):瞎,盲人。这里指乐师。献曲:献上民间乐曲,王者从中了解民众意见和政治的得失。

[18]史:太史。献书:献上三皇五帝之书,即古代的史书,王者可以史为鉴。

[19]师箴(zhēn):少师进献箴言。箴,指规谏劝戒的文章。

[20]瞍(sǒu):瞎,盲人,眼睛里没有眸子者为瞍。赋:吟诵。

[21]矇(méng):瞎,盲人,有眸子而看不见者为矇。

[22]百工:管理各种工匠事务的官。

[23]庶人:平民百姓。传语:传达街谈巷议之语。

[24]近臣:在王者身边服侍之人。尽规:尽心规谏。一说“尽”义同“进”,指进献规谏之言,亦通。

[25]补察:补救王的过错,监察王的行为。

[26]瞽史教诲:乐师和太史借献曲、献书对王进行教诲。

[27]耆艾修之:王的师傅们监察儆戒着王。耆艾,老年人的通称,这里指王的师、傅。修,儆戒。

[28]不悖:不违背常理。

[29]财用于是乎出:财物从此而出。

[30]原隰(xí)衍沃:地势高敞平坦的叫做“原”,低而潮湿的叫做“隰”,平原为“衍”,有河流灌溉之地叫做“沃”。

[31]阜:增加。

[32]成而行之:意思是,百姓说得对就加以实行。

[33]其与能几何:意思是,这样能长久吗?与,语助词,无义。王引之《经传释词》:“与,语助也。……《周语》曰:‘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言能几何也。韦《注》:‘与,辞也。’”

[34]流王:流放了厉王。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1]

定王八年[2],使刘康公聘于鲁[3],发币于大夫[4]。季文子、孟献子皆俭[5],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6]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7]!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王曰:“何故?”对曰:“臣闻之,为臣必臣[8],为君必君。宽肃宣惠[9],君也;敬恪恭俭[10],臣也。宽所以保本也[11],肃所以济时也[12],宣所以教施也[13],惠所以和民也。本有保则必固,时动而济则无败功[14],教施而宣则遍,惠以和民则阜[15]。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16]?敬所以承命也[17],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18],俭所以足用也[19]。以敬承命则不违,以恪守业则不懈,以恭给事则宽于死[20],以俭足用则远于忧。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宽于死而远于忧,则可以上下无隙矣[21],其何任不堪?上任事而彻,下能堪其任,所以为令闻长世也[22]。今夫二子者俭[23],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24]。二子者侈[25],侈则不恤匮[26],匮而不恤,忧必及之[27],若是则必广其身[28]。且夫人臣而侈[29],国家弗堪,亡之道也。”王曰:“几何[30]?”对曰:“东门之位不若叔孙[31],而泰侈焉,不可以事二君[32]。叔孙之位不若季、孟[33],而亦泰侈焉,不可以事三君。若皆蚤世犹可[34],若登年以载其毒[35],必亡。”

十六年,鲁宣公卒[36]。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37],子家奔齐[38]。简王十一年[39],鲁叔孙宣伯亦奔齐[40],成公未殁二年[41]

[注释]

[1]本篇选自《周语中》。刘康公到鲁国访问,分发礼物之余,发现鲁国大臣有俭有侈,因而从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高度发表了一番议论。这番议论不久即被历史所证实,足见其正确与深刻,读来发人深省。

[2]定王:周定王瑜,前606年—前586年在位。

[3]刘康公:周匡王少子、周定王之弟,亦称王季子,周朝卿士。刘:古邑名,春秋初年属郑国,前712年为周所有,在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周匡王时封王季子于此,是为刘康公。聘:聘问,指天子与诸侯之间或诸侯与诸侯之间的遣使访问。

[4]发币:赠送礼品。

[5]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卿士季孙行父,死后谥为文,是为季文子。孟献子:春秋时鲁国卿士仲孙蔑。俭:节俭。

[6]叔孙宣子:叔孙得臣之子叔孙侨如,亦称叔孙宣伯、叔孙宣子,春秋时鲁国卿士。东门子家:鲁庄公之孙、东门襄仲之子公孙归父,字子家,春秋时鲁国大夫。

[7]季、孟:指季文子、孟献子。其长处鲁乎:大概能长久地在鲁国生存下去吧。“其……乎”,表推测语气。下句“其亡乎”句法同。

[8]为臣必臣:做臣子必须具备臣子的品德行为。下句“为君必君”句法同。

[9]宽:宽厚;肃:庄重;宣:周遍、周全;惠:仁爱。

[10]敬:恭敬顺服;恪(kè):恭谨尽责;恭:宽厚谦恭;俭:节俭不贪。

[11]保本:保住国家的基业。韦昭《国语注》:“本,谓宽则得众,故可以守。”

[12]济时:成事救时。

[13]教施:实施教化。韦昭《国语注》:“施遍则人不怨。”

[14]时动而济:按照时势行动。

[15]阜:丰厚,富足。

[16]彻:通彻,畅达。

[17]承命:受命,接受命令。

[18]给事:办理事务。

[19]足用:用度充足。

[20]宽于死:指远离祸患,远离死亡。宽,韦昭《国语注》:“宽,犹远也。”

[21]上下无隙:指君臣之间没有裂痕与矛盾。

[22]令闻:美好的声誉。长世:长久流传于世。

[23]二子:指季文子、孟献子。

[24]族可以庇:其宗族可以受到荫庇。韦昭《国语注》:“庇,覆也。恭俭节用,无取于民,国人说之,故其宗族可以覆荫也。”

[25]二子:指叔孙宣子和东门子家。

[26]恤匮:救助抚恤穷困之人。

[27]忧必及之:忧患必然降及其身。

[28]若是:像这样。广其身:指忧患将要扩充到自身之外。又韦昭《国语注》:“广,大也。务自大,不顾其上也。”认为“广其身”是指自大而不顾君主。恐未必是。

[29]且夫:而且。

[30]几何:何时,什么时候。

[31]东门子家是大夫,比位居卿士的叔孙宣子地位底。

[32]事二君:侍奉两朝君主。

[33]叔孙宣子是下卿,季文子和孟献子是上卿。

[34]蚤世:早一些去世。“蚤”同“早”。犹可:指其家还可以免于灾祸。

[35]登年:经历多年。载其毒:肆行其危害。载,行。毒,害。

[36]十六年:周定王十六年。鲁宣公:姓姬,名倭。前608年—前590年在位。

[37]来告乱:到周王朝来报告鲁国内乱的情况。

[38]子家奔齐:东门子家有宠于鲁宣公,他与宣公商议想要借助晋人的力量除掉鲁国三桓的势力。派出的使者尚未到达晋国时,鲁宣公去世。于是鲁国的三桓驱逐了东门子家,东门子家逃奔到齐国。

[39]简王:周简王夷,前585年—前572年在位。

[40]叔孙宣伯与鲁成公之母穆姜通奸,并企图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而专擅国政,于周简王十一年,即鲁成公十六年被国人驱逐出境,逃奔到齐国。

[41]未殁二年:去世的前二年。

臧文仲如齐告籴[1]

鲁饥[2],臧文仲言于庄公曰[3]:“夫为四邻之援[4],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5],申之以盟誓[6],固国之艰急是为[7]。铸名器[8],藏宝财[9],固民之殄病是待[10]。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11]。”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12],古之制也。辰也备卿[13],辰请如齐[14]。”公使往。从者曰:“君不命吾子[15],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16]?”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17],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18]。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19],曰:“天灾流行,戾于弊邑[20],饥馑荐降[21],民羸几卒[22],大惧乏周公、太公之命祀[23],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24]。不腆先君之币器[25],敢告滞积[26],以纾执事[27],以救弊邑,使能共职。岂唯寡君与二三臣实受君赐[28],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实永飨而赖之[29]。”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注释]

[1]本篇选自《鲁语上》。文章记述鲁国大夫臧文仲,在国家发生饥馑的危难之际,勇挑重担,主动请缨到齐国告籴,用得体而感人的言辞打动了齐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饥:饥荒。

[3]臧文仲:鲁国卿士臧孙辰,谥文仲。庄公:鲁庄公,名同,鲁桓公之子,前693年—前661年在位。

[4]援:援助。

[5]重(chóng):再加上。

[6]申:重复,又。盟誓:订立盟约。

[7]固国之艰急是为:本来就是为了解救国家的急难。固:本来。

[8]名器:指钟鼎之类的名贵宝器。

[9]宝财:指玉帛。

[10]固民之殄病是待:本来就是准备在百姓遇到灾祸贫困时使用。殄病(tiǎn):疲敝,困乏。

[11]盍(hé):“何不”二字的合音。籴:买粮食。这里指用名器换取粮食。

[12]告籴:请籴,到其他诸侯国去请求购买粮食。

[13]备卿:在卿的位置上充数,谦辞。

[14]如齐:到齐国去。

[15]吾子:是侍从对臧文仲的尊称,可解释为“先生”。

[16]其为选事乎:这岂不是自己找差事干吗?其,副词,表示反问,岂,难道。

[17]急病:指国家发生灾祸时要奋力争先地干事。让夷:指在安定时期要谦让。一说“急病让夷”是指勇于解救灾祸,把容易的事情让给别人干。亦可参考。

[18]无违:没有不顺利的事情。

[19]鬯(chàng)圭:祭祀时用的名贵器物,玉制。

[20]戾:至,降临。

[21]荐:重复。

[22]民羸几卒:百姓羸弱多病几乎都死光了。几,近,几乎。

[23]周公:周公旦,鲁国的先祖。太公:姜太公,齐国的先祖。命祀:尊奉天子之命所进行的祭祀。韦昭《国语注》:“贾、唐二君云:‘周公为太宰,太公为太师,皆掌命诸侯之国所当祀也。’或云:‘命祀二公也。’昭按,传云:‘卫成公祀夏后相,宁武子曰: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职贡如此,贾、唐得之矣。”

[24]职贡业事:指职责内的供奉之事。共,通“供”,供给,供应。戾:罪。

[25]不腆(tiǎn):谦辞,这里表示不丰厚。币器:指带来的鬯圭、玉磬等器物。“币”一本作“敝”,“敝器”,表谦虚,指带来的器物不珍贵。亦可参考。

[26]敢告滞积:意谓请求用带来的器物交换一些贵国积压在仓库中的余粮。

[27]以纾执事:以缓解贵国仓库管理人员的忧虑。纾:缓,缓解。执事:这里指管理粮仓的官吏。韦昭《国语注》:“谷久积则将朽败,执事所忧也,请之所以缓执事也。”

[28]岂唯:岂止,不仅。

[29]百辟神祇:指列位先君和众神。辟,君。赖:蒙受。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1]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2],其母方绩[3]。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4],惧忓季孙之怒也[5],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童子备官而未之闻耶[6]?居[7],吾语女[8]。昔圣王之处民也[9],择瘠土而处之[10],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11]。夫民劳则思[12],思则善心生;逸则淫[13],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14],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15],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16],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17];日中考政[18],与百官之政事[19],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20];少采夕月[21],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22];日入监九御[23],使洁奉禘、郊之粢盛[24],而后即安[25]。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26],昼考其国职[27],夕省其典刑[28],夜儆百工[29],使无慆淫[30],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31],昼讲其庶政[32],夕序其业[33],夜庀其家事[34],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35],夕而习复[36],夜而计过无憾[37],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38],明而动[39],晦而休[40],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41],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42],卿之内子为大带[43],命妇成祭服[44],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45],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46]。社而赋事[47],蒸而献功[48],男女效绩[49],愆则有辟[50],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下以上,谁敢淫心舍力[51]?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52],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53]!吾冀而朝夕修我曰[54]:‘必无废先人[55]。’尔今曰:‘胡不自安[56]。’以是承君之官[57],余惧穆伯之绝嗣也[58]。”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59],季氏之妇不淫矣[60]。”

[注释]

[1]本篇选自《鲁语下》。公父(fǔ)文伯:鲁国大夫,名歜(chù),季悼子之孙,公父穆伯之子。文章记述公父文伯之母教子的故事。公父文伯的母亲主要是从周朝礼制的角度论述劳逸问题。其中有些观点,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等代表了旧贵族的腐朽思想,应当加以批判。但其中表达的“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等观点,现在看来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朝(cháo)其母:拜见他的母亲。朝,拜见地位尊贵的人称为朝。公父文伯之母即穆伯之妻敬姜。

[3]方:正在。绩:纺麻线。

[4]主:古代称公卿大夫及其夫人为主。韦昭《国语注》:“大夫之妻称主,从夫称也。”

[5]忓(gān):触犯。季孙:季康子,名肥,鲁国卿士。季康子在鲁国地位很高,又是同族中的嫡系长房,有权管理同宗人的事务。

[6]使童子备官:让不懂事的年轻人做官。未之闻:即未闻之。“之”,代词,这里指勤劳节俭的道理。

[7]居:坐下。

[8]语女(yù rǔ):告诉你。女,同“汝”。

[9]处民:安置人民。

[10]瘠土:贫瘠的土地。

[11]长王(wàng)天下:长久地称王于天下。王,这里作动词,指称王于天下。

[12]劳则思:勤劳就会想到节俭。

[13]逸则淫:安逸就会奢侈放纵。

[14]不材:不成材。

[15]向义:向往正义。

[16]大采:古代天子在举行祭祀时所穿的五彩礼服。朝日:祭祀日神。古代天子在春分之日率领公卿举行祭日典礼。

[17]三公:古代朝廷三种最高的官衔。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见《尚书·周官》。九卿:古代朝廷的九个高级官职,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祖识:学习了解。地德:指土地生长万物。

[18]日中考政:中午考察朝政。

[19]与(yù):参与。

[20]师尹:大夫官。维:与,和。旅:众士。牧:州牧,治理一州的地方官。相:国相。宣序民事:普遍而有序地处理民事。宣,普遍。

[21]少采:古代天子举行祭祀时所穿的三采礼服。夕月:祭祀月神。古代天子在秋分之夜率领公卿举行祭月典礼。

[22]这句意思是,与太史司载等一起恭敬地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以了解吉凶变化。大史:官名,掌管记载、编写历史,兼管天文历法等工作。司载:主管天文的官吏。纠虔:恭敬。刑:法,法则。

[23]监:监视。九御:即九嫔,帝王宫中的女官。

[24]“使洁”句,意思是让她们把祭祀用的供品整洁地备好。禘(dì):大祭,凡祭天及宗庙祖先的大型祭祀都叫做“禘”。郊:天子在郊外祭祀天地。粢盛(zī chéng):盛在器皿里供祭祀用的谷物。

[25]而后即安:然后才能休息。

[26]朝修:早晨处理。业:事业,事情。命:命令。

[27]国职:国家的政务。

[28]“夕省”句:晚上省察法令执行的情况。省,省察。典刑:法令,刑罚。

[29]儆:警戒。百工:百官。

[30]慆(tāo)淫:怠慢放纵。

[31]职:本职工作。

[32]庶政:日常的政务。

[33]夕序其业:晚上检查安排业务。

[34]庀(pì):治理。

[35]讲贯:讲解学习。

[36]习复:复习。

[37]计过:检查有无过错。

[38]庶人:百姓。

[39]明而动:天亮就开始劳作。

[40]晦而休:天黑了再休息。

[41]玄紞(dǎn):垂在王冠两旁悬挂玉瑱的黑色绳子。玄,黑色。

[42]纮(hóng):系王冠的丝带。綖(yán):覆盖在冠冕上的装饰布。

[43]内子:卿的妻子。大带:祭服所用的束腰带。

[44]命妇:大夫之妻。祭服:祭祀时穿的礼服。

[45]列士:周代的士,分为上士、中士、下士,这里指上士。一说“列士”是上、中、下三士的统称。加之以朝服:指上士的妻子除缝制祭服之外,还要为她们的丈夫缝制朝服。

[46]庶士:下士。衣(yì)其夫:为其丈夫做衣服。

[47]社:春分时祭祀土神。赋事:布置农桑之类的事务。

[48]蒸:冬祭。献功:指献出五谷布帛等物。

[49]效绩:各尽其力做出成绩。绩,功劳,成绩。

[50]愆则有辟:有了过失就治罪。愆,过失。辟,罪,这里指治罪。

[51]谁敢淫心舍力:谁敢放纵其心而不尽力劳作。

[52]下位:下大夫的职位。

[53]避辟:避免罪过。

[54]冀:希望。而:同“尔”,你。修:警戒。

[55]必无废先人:一定不要荒废祖先的事业。

[56]胡不自安:为什么不自求安逸。

[57]以是:用这种想法。承君之官:做你的官。承官,即做官。

[58]绝嗣:绝后。

[59]志:记住。

[60]不淫:不贪图享乐。

优施教骊姬远太子[1]

公之优曰施[2],通于骊姬[3]。骊姬问焉,曰:“吾欲作大事[4],而难三公子之徒如何[5]?”对曰:“早处之[6],使知其极[7]。夫人知极[8],鲜有慢心[9]。虽其慢[10],乃易残也[11]。”骊姬曰:“吾欲为难[12],安始为可[13]?”优施曰:“必于申生[14]。其为人也,小心精洁[15],而大志重[16],又不忍人[17]。精洁易辱,重偾可疾[18],不忍人,必自忍也[19]。辱之近行[20]。”骊姬曰:“重,无乃难迁乎[21]?”优施曰:“知辱可辱[22],可辱迁重[23];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24]。今子内固而外宠[25],且善否莫不信[26]。若外殚善而内辱之[27],无不迁矣[28]。且吾闻之,甚精必愚[29]。精为易辱,愚不知避难。虽欲无迁,其得之乎?”是故先施谗于申生[30]

骊姬赂二五[31],使言于公曰:“夫曲沃[32],君之宗也[33];蒲与二屈[34],君之疆也[35],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36];疆埸无主[37],则启戎心[38]。戎之生心,民慢其政[39],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与屈,乃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40]。”使俱曰[41]:“狄之广莫[42],于晋为都[43]。晋之启土[44],不亦宜乎?”公说,乃城曲沃[45],太子处焉;又城蒲,公子重耳处焉[46];又城二屈,公子夷吾处焉[47]。骊姬既远太子[48],乃生之言[49],太子由是得罪[50]

[注释]

[1]本篇选自《晋语一》。这是一篇阴谋策划、谋害忠良的记录。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又不知如何对付晋献公其他夫人所生的三位公子,因而与奸夫优施商议。优施是一个阴险狡诈且颇具才能的小人,在他的阴谋策划下,骊姬终于如愿以偿。全文把优施的阴险与聪明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之令人毛骨悚然。

[2]公:指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在位。优:俳优,即古代以乐舞为业的艺人。施:俳优的名字,即下文的“优施”。

[3]通:私通。骊姬:晋献公的夫人,本为骊戎国君之女,被晋献公伐骊戎时俘获,娶为夫人,故称“骊姬”,生子奚齐。

[4]大事:指废嫡立庶的事情。骊姬想要废掉太子申生,而立他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5]难三公子之徒:意思是害怕三位公子与她为难。“三公子”,指晋献公的三个儿子申生、重耳和夷吾。

[6]早处之:早点安排处置他们。处,安排,处置。

[7]使知其极:意思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了极点。极,极点,极至。

[8]夫:句首语气词。

[9]献:少。慢心:非分觊觎的想法。

[10]虽:即使。

[11]易残:指容易把他们铲除、毁掉。

[12]为难:发难,指杀掉三位公子。

[13]安始:从谁开始。

[14]必于申生:必须从申生开始。申生,晋献公的太子,后被骊姬诬陷,被迫自杀而死。

[15]小心精洁:小心谨慎,精粹纯洁,不堪忍受耻辱。

[16]大志重:年长、志大而敦厚稳重。

[17]不忍人:不忍心对别人施恶。

[18]重偾(fèn)可疾:醇厚而不轻易改变的人很容易被除掉。偾,僵,这里指不轻易改变。

[19]自忍:自己受到伤害。

[20]辱之近行:指侮辱他就近于对他采取行动。

[21]重无乃难迁乎:醇厚稳重的人不是很难改变吗?

[22]知辱可辱:知道侮辱的人才可以侮辱他。

[23]可辱迁重:可以侮辱的人即使醇厚稳重也可以改变他。

[24]固秉常:固执地坚持贯常的想法。

[25]子:指骊姬。内固:内得君心。外宠:外受宠爱。

[26]善否莫不信:说好说坏无不受到君主的信任。

[27]外殚善:表面上对他极力友善。殚,尽。内辱之:暗地里侮辱他。

[28]无不迁矣:没有不改变想法的。

[29]甚精必愚:极为精洁的人必然愚钝。

[30]先施谗于申生:首先对申生施加谗言。

[31]二五:指晋献公的宠臣梁五和东关五。

[32]曲沃: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水县东北。

[33]君之宗也:晋国先君的宗庙建在曲沃。

[34]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隰县西北。二屈:晋国地名,分为北屈和南屈,故称“二屈”。

[35]疆:边境。

[36]不威:不畏惧。威,同“畏”。

[37]疆埸:边境。

[38]启戎心:开启戎族人的侵犯之心。戎,我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的名称。

[39]民慢其政:百姓怠慢政事。

[40]旌君伐:彰明君主的功绩。旌,表彰,彰明。伐,功绩。

[41]使俱曰:让二五一起说。

[42]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广莫:同“广漠”,广阔的沙漠。

[43]于晋为都:指把狄人的土地当做晋国的一部分。都,指下邑,即国都以外的城邑。

[44]启土:开辟疆土。

[45]城:筑城。

[46]重耳:晋献公之子,太子申生之弟,被骊姬谗言所害,逃亡在外十九年,后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为君,即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处:住在那里。

[47]夷吾:晋献公之子,太子申生之弟。

[48]远太子:使太子远离。

[49]生之言:指编造谗言。

[50]由是:因此。

灵公使嚆麑杀赵宣子[1]

灵公虐,赵宣子骤谏[2],公患之,使嚆麑贼之[3]。晨往,则寝门辟矣[4],盛服将朝[5],早而假寐[6]。麑退,叹而言曰:“赵孟敬哉[7]!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8]。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享一名于此[9],不如死。”触庭之槐而死。灵公将杀赵盾,不克。赵穿攻公于桃园[10],逆公子黑臀而立之[11],实为成公。

[注释]

[1]本篇选自《晋语五》。灵公,即晋灵公,前620年—前607年在位。为人暴虐无道。文章寥寥数笔,塑造了两个鲜明的形象,一位是正直忠诚的赵盾,一位是晋灵公的刺客嚆麑,他宁愿违命自杀,也不愿戕害忠良,读之令人感佩。

[2]赵宣子:晋国正卿赵盾,又叫赵孟。骤谏:屡次进谏。

[3]嚆麑(chú ní):晋国力士。贼:杀。之:指赵盾。

[4]辟:开。

[5]盛服:穿着上朝的礼服。

[6]假寐:不脱衣帽打盹儿。

[7]敬:可敬。

[8]社稷:古代的土谷之神,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这里即指国家。镇:栋梁。

[9]享一名于此:指承担不忠不信两个罪名中的一个。

[10]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弟。

[11]逆:迎。黑臀: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弟弟。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1]

祁奚辞于军尉[2],公问焉[3],曰:“孰可?”对曰:“臣之子午可[4]。人有言曰:‘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午之少也,婉以从令[5],游有乡[6],处有所,好学而不戏[7]。其壮也,强志而用命[8],守业而不淫[9]。其冠也[10],和安而好敬[11],柔惠小物[12],而镇定大事,有直质而无流心[13],非义不变[14],非上不举[15]。若临大事,其可以贤于臣。臣请荐所能择而君比义焉[16]。”公使祁午为军尉,殁平公[17],军无秕政[18]

[注释]

[1]本篇选自《晋语七》,与《左传》襄公三年“祁溪举贤”篇的内容相同,但写法则有差别,突出表现了“左史纪事,右史(国语)纪言”的特点。

[2]祁奚:也作“祁溪”(见《左传》襄公三年),晋国大夫,字黄羊,晋悼公时任中军尉。辞:辞职。

[3]公:晋悼公,前572年—前558年在位。

[4]午:祁午,祁奚的儿子。

[5]婉:温顺。从令:听话。

[6]游有乡:指到外面游玩,一定禀明去向。乡,同“向”,去向。

[7]戏:贪玩。

[8]强志:指记忆力很强。用命:遵从父命。

[9]守业:坚守学业。不淫:这里指不懈怠。

[10]冠: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开始戴帽子,表示已经成人。

[11]和安:温和稳重。

[12]柔惠:仁爱。

[13]直质:正直。流心:放纵的心。

[14]非义不变: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使他改变观点。

[15]非上不举:没有长上的命令不轻易行动。

[16]君比义焉:意思是,请君主比较斟酌,看看是否合适。比,比较。义,同“宜”,适宜。

[17]殁平公:终平公之世。平公,晋平公,晋悼公之子,前557年—前532年在位。

[18]秕:谷物不结实,这里比喻不良的政治措施。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1]

叔向见韩宣子[2],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3],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4],其宫不备其宗器[5],宣其德行[6],顺其宪则[7],使越于诸侯[8],诸侯亲之,戎狄怀之[9],以正晋国[10],行刑不疚[11],以免于难[12]。及桓子骄泰奢侈[13],贪欲无艺[14],略则行志[15],假贷居贿[16],宜及于难[17],而赖武之德[18],以没其身[19]。及怀子改桓之行[20],而修武之德[21],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22],以亡于楚[23]。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军[26],恃其富宠[27],以泰于国[28],其身尸于朝[29],其宗灭于绛[30]。不然[31],夫八郤,五大夫三卿[32],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33],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34],吾以为能其德矣[35],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36],而患货之不足[37],将吊不暇[38],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39],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40],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41]。”

[注释]

[1]本篇选自《晋语八》。文章讲述叔向列举大量史实,说明君子当“忧德不忧贫”的道理。

[2]叔向: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肸。韩宣子:名起,晋国正卿。

[3]无以从二三子:这句是说没有与卿大夫们相互交往的财产。二三子,指晋国的众位卿大夫。

[4]栾武子:春秋时晋国上卿栾书。一卒之田:一百顷田。

[5]宫:室,家。宗器:祭祀用的器皿。

[6]宣:发扬。

[7]顺其宪则:遵从法度。

[8]使越于诸侯:使他的名声传播于诸侯之中。

[9]戎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怀:归附。

[10]以正晋国:意思是使晋国得到安定。

[11]行刑不疚:执行法令没有差错。

[12]免于难:指栾武子避免了因弑君带来的灾难。栾武子曾使人杀了晋厉公,立悼公为君。晋国人因受过他的恩惠,所以未追究弑君之事,使他免于一难。

[13]桓子:栾书的儿子栾黡,谥桓子。骄泰:骄横无理。

[14]艺:极,限度。

[15]略则行志:干犯法令任意胡为。

[16]假贷居贿:借贷牟利囤积财货。

[17]宜及于难:应该遭受灾难。

[18]赖武之德:依赖栾武子的德行。

[19]以没其身:指平安无灾祸地度过一生。

[20]怀子:栾黡的儿子栾盈。改桓之行:改变了其父桓子的行为。

[21]修武之德:学习祖父武子的德行。

[22]离桓之罪:指受到其父桓子罪孽的连累。

[23]亡于楚:逃亡到楚国。

[24]郤(xì)昭子:春秋时晋国大夫郤至,被晋厉公所杀,家族被灭。

[25]其富半公室:他的财产抵得上整个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

[26]其家半三军:他的家人在三军中任职的占了一半。

[27]恃其富宠:依仗其财产和势力。

[28]泰:奢侈。

[29]尸于朝:被杀后陈尸于朝堂之上示众。

[30]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1]不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32]五大夫三卿:指八个郤家的人有五个做了大夫,三个做了卿。三卿即郤锜、郤犨、郤至。

[33]莫之哀也:即“莫哀之也”,指没有人为他们哀痛。

[34]吾子:指韩宣子,这是叔向对韩宣子的敬称。

[35]能其德也:能具有他那样的德行。

[36]忧德之不建:忧虑在德行方面无所建树。

[37]患货之不足:担心财货不充足。

[38]将吊不暇:表示哀吊都将来不及,意思是将很快陷于灾难。

[39]拜稽首:跪拜磕头。

[40]非起也敢专承之:意思是,您的恩德不是我自己敢承受的。

[41]桓叔:韩起的祖先。桓叔是晋穆侯的儿子。桓叔之子名万,封邑在韩,又称韩万,所以韩起把桓叔尊为祖先。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1]

灵王为章华之台[2],与伍举升焉[3],曰:“台美夫[4]。”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5],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6],致远以为明[7]。不闻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8],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9];不闻以其观大、视侈、淫色以为明[10],而以察清浊为聪[11]

“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12],高不过望国氛[13],大不过容宴豆[14],木不妨守备[15],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16]。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17];问谁相礼[18],则华元、驷騑[19];问谁赞事[20],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21],其大夫侍之。先君以是除乱克敌[22],而无恶于诸侯[23]。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24],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25],数年乃成。愿得诸侯与始升焉,诸侯皆距无有至者[26],而后使太宰启疆请于鲁侯[27],惧之以蜀之役[28],而仅得以来。使富都那竖赞焉[29],而使长鬣之士相焉[30],臣不知其美也。

“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31],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32],胡美之为[33]?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34];民实瘠矣,君安得肥?夫且私欲弘侈[35],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36]。天子之贵也,唯其以公侯为官正[37],而以伯子男为师旅[38]。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39],而小大安之也。若敛民利以成其私欲,使民蒿焉忘其安乐[40],而有远心[41],其为恶也甚矣,安用目观[42]

“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43],台不过望氛祥[44]。故榭度于大卒之居[45],台度于临观之高[46]。其所不夺穑地[47],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地[48],于是乎为之;城守之木,于是乎用之;官僚之暇,于是乎临之[49];四时之隙[50],于是乎成之。故《周诗》曰[51]:‘经始灵台[52],经之营之。庶民攻之[53],不日成之。经始勿亟[54],庶民子来[55]。王在灵囿,麀鹿攸伏[56]。’夫为台榭,将以教民利也[57],不知其以匮之也。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58],楚其殆矣[59]!”

[注释]

[1]本篇选自《楚语上》。文章通过伍举论高台之美,表述了治国应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的思想。其中“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民实瘠矣,君安得肥”、“其所不夺穑地,其为不匮财用”、“瘠硗之地,于是乎为之”等观点,至今读来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2]灵王:楚灵王,名熊虔,前540年—前529年在位。章华台:楚离宫名,楚灵王所建,其故址在今湖北监利县西北。

[3]伍举: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的祖父,又叫椒举。椒是伍举的封邑。升:登上。

[4]夫:句末语气词。

[5]服宠:即宠服,指诸侯贤明,受到天子赏赐的表彰功德之服饰。

[6]听德以为聪:能任用有德之人称为聪。

[7]致远: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

[8]彤镂:在楹柱上涂饰红漆,椽子上雕刻花纹。

[9]金石匏(páo)竹:泛指乐器。金,钟。石,磬。匏,笙。竹,箫。昌大:盛大。嚣庶:形容声音大。嚣,喧哗。庶,众。

[10]观大:观看大的场面。视侈:观赏奢侈华丽的陈设。淫色:淫滥的姿色。

[11]察:审察。清浊:指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清浊。

[12]庄王:楚庄王,前613年—前591年在位。匏居:台名。

[13]氛:古代指预示吉凶的云气。“氛”多指不祥的凶象之气。

[14]容宴豆:容纳宴会中的饮食器具。

[15]木不妨守备:所用木料不妨害国家的守备之用。

[16]不易朝常:不改变朝廷的正常工作。

[17]宋公、郑伯:宋国和郑国的国君。宋国国君的爵位是公,郑国国君的爵位是伯。

[18]相礼:引导国君行参谒之礼的人。

[19]华元:宋国卿士。驷騑:郑穆公之子,名騑,字子驷。

[20]赞事:佐助行礼饮宴等事务的人。

[21]陈侯、蔡侯、许男、顿子:指陈国、蔡国、许国、顿国的国君。侯、男、子是爵位名。

[22]以是:以这种方式。

[23]恶:交恶,指结仇。

[24]罢(pí):通“疲”,疲敝。

[25]举国留之:全国都为造台忙碌。留,治理。

[26]距:通“拒”,拒绝。

[27]太宰:官名。启疆:楚国卿士。鲁侯:鲁国国君,指鲁昭公。

[28]惧之:威胁他。蜀之役:鲁国与晋国结盟,楚国出兵攻打鲁国,一直打到鲁国的蜀地(在今山东泰安县西),迫使鲁国向楚国求和结盟。事在鲁成公二年。这句是说,楚国用再挑起“蜀之役”之类的事情威胁鲁国,使他不敢不来。

[29]富都那竖:指容貌长得漂亮的少年臣子。富,富于容貌。都、那,指漂亮。竖,少年。

[30]长鬣(cháng liè):长胡子。

[31]缩于财用则匮:耗费财富使国家匮乏。缩,取用。

[32]聚民利以自封:聚敛民利而使自己富足。瘠民:使百姓贫困。

[33]胡美之为:哪里算美呢?

[34]君国者:做一国之君的人。民之与处:与民共处。

[35]私欲弘侈:个人欲望很大。弘,大。

[36]迩者:近处的人。骚离:忧愁地离去。距违:拒不听命甚至背叛。

[37]公、侯:爵位名。官正:官吏之长。

[38]以伯子男为师旅:让伯、子、男统帅军队。

[39]令德:美德。

[40]蒿:耗费。

[41]远心:叛离之心。

[42]安用目观:意思是用眼睛看着美哪能算美呢?

[43]榭:台上建的房子。讲军实:讲习军事方面的事情。

[44]氛:凶象之气。祥:吉祥之气。

[45]榭度于大卒之居:意思是榭的大小只要能在上面检阅士卒就足够了。

[46]台度于临观之高:意思是台的高度只要能在上面看清云气吉凶就足够了。

[47]所:建造台榭的处所。不夺穑地:不侵占耕地。

[48]瘠硗之地:贫瘠的土地。

[49]临之:亲临现场指挥。

[50]四时之隙:四季的空闲时间。

[51]《周诗》:指《诗经·大雅·灵台篇》。

[52]经始灵台:开始建造灵台。灵台,周天子之台。

[53]庶民:百姓。攻之:建造灵台。

[54]亟:急。

[55]子来:像儿子一样都来尽力。

[56]麀(yōu)鹿攸伏:母鹿悠闲地伏卧着。麀鹿,母鹿。攸,所。

[57]教民利:让百姓得到利益。

[58]若君谓此台美而为之正:如果君主认为这个台子很美,而且认为这个想法很正确。

[59]殆:危险。

王孙圉论国之宝[1]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2],赵简子鸣玉以相[3],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4]?”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5]。”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6],能作训辞[7],以行事于诸侯[8],使无以寡君为口实[9]。又有左史倚相[10],能道训典[11],以叙百物[12],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13],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14],顺道其欲恶[15],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州[16],金木竹箭之所生也[17]。龟、珠、角、齿、皮、革、羽、毛[18],所以备赋[19],以戒不虞者也[20]。所以共币帛[21],以宾享于诸侯者也[22]。若诸侯之好币具[23],而导之以训辞[24],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25],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26],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27],以辅相国家[28],则宝之[29];玉足以庇荫嘉谷[30],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31],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32],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33],则宝之。若夫哗嚣之美[34],楚虽蛮夷[35],不能宝也。”

[注释]

[1]本篇选自《楚语下》。王孙圉(yǔ)是楚国大夫,他到晋国访问时,发表了一番什么是国家之宝的宏论,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启人犹深。

[2]定公:晋定公,名午,前511年—前475年在位。飨:用酒食招待客人。

[3]赵简子:晋国正卿赵鞅。鸣玉以相:身带丁冬作响的玉佩来相礼。鸣玉,身上的玉佩在走动时相互碰撞,发出声音。相,即相礼,国君接待外宾时主持礼节仪式。

[4]白珩(héng):楚国著名的佩玉。珩,古代一组玉佩,上端的佩件称为珩,下端的佩件称为璜。犹在乎:还在吗?

[5]其为宝也几何矣:白珩作为宝物流传几代了?几何,犹言几代,多久。

[6]观射父(guàn yì fǔ):楚国大夫。

[7]训辞:与诸侯交往的外交辞令。

[8]行事于诸侯:与各诸侯国交往。

[9]寡君:我国君主,这是对外人称呼本国君主的谦辞。口实:话柄。

[10]倚相:楚国史官,任左史之职。

[11]训典:古代典籍。

[12]叙百物:安排各种政事。

[13]献善败于寡君:向我们君主提供前人成败的事例。

[14]上下说于鬼神:指能博得天地神灵的欢心。古人认为史官能与鬼神相通。说(yuè),高兴,喜欢。

[15]顺道:顺应。道,通“导”。欲恶:好恶。

[16]薮(sǒu):湖泽。云连徒州:即云梦泽,也叫云土或云杜。其地在今湖北监利县北。

[17]金:指铜。箭:箭竹。

[18]龟:龟甲,古人用灼龟甲来占卜吉凶。珠:珍珠,古人认为珍珠可以防御火灾。角:兽角,用于制作弓弩。齿:象牙,用于装饰弓的两端。皮:虎豹皮,用于制作车垫和箭袋。革:犀牛皮或牛皮,可用来制作甲胄。羽:鸟羽,用以装饰旗子。毛:牦牛尾,可作旗杆顶端的装饰。

[19]赋:兵赋,这里指军用物资。以上所列各种东西都与军备有关。

[20]戒:防备。不虞:没有预料的突发事件。

[21]共:提供,供给。币帛:指礼物。

[22]宾:以宾客之礼相待。享:馈赠。

[23]币具:礼物。

[24]导之以训辞:用外交辞令说服他。导,疏导。

[25]皇神:天神。相:辅助,保佑。

[26]玩:玩物。

[27]圣:指国家的贤才。制议百物:创造和评议各种事物。

[28]辅相国家:辅佐治理国家。

[29]则宝之:就把它当作宝物。

[30]玉:指祭祀用的玉器。庇荫:保护,庇护。

[31]宪:显示,反映。臧否(zāng pǐ):吉凶。

[32]金足以御兵乱:用金属制作武器,足以防御战乱。

[33]备财用:供给财物用品。

[34]哗嚣:喧嚣,指佩玉发出的声响。

[35]蛮夷:古代对边远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是王孙圉自称楚国的谦辞。

越王句践命诸稽郢[1]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2],越王句践起师逆之[3]。大夫种乃献谋曰[4]:“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5],王其无庸战[6]。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7],而未尝有所挫也[8]。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9],胜未可成也[10]。夫谋必素见成事焉[11],而后履之[12],不可以授命[13]。王不如设戎[14],约辞行成[15],以喜其民[16],以广侈吴王之心[17]。吾以卜之于天[18],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19],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20]。既罢弊其民[21],而天夺之食[22],安受其烬[23],乃无有命矣[24]。”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25],曰:“寡君句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26],敢私告于下执事曰[27]:昔者越国见祸[28],得罪于天王[29]。天王亲趋玉趾[30],以心孤句践[31],而又宥赦之[32]。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33]。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34]!今句践申祸无良[35],草鄙之人[36],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垂之小怨[37],以重得罪于下执事[38]?句践用帅二三之老[39],亲委重罪[40],顿颡于边[41]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42],将残伐越国[43]。越国固贡献之邑也[44],君王不以鞭箠使之[45],而辱军士使寇令焉[46]。句践请盟[47]:一介嫡女[48],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49];一介嫡男,奉槃匜以随诸御[50];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51]。天王岂辱裁之[52]?亦征诸侯之礼也[53]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54],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植越国[55],以明闻于天下[56],而又刈亡之[57],是天王之无成劳也[58]。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59]?敢使下臣尽辞[60],唯天王秉利度义焉[61]。”

[注释]

[1]本篇选自《吴语》。文章讲述吴王夫差兴兵伐越,越王句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派诸稽郢到吴国求和。诸稽郢用极为谦恭的外交辞令劝说吴国暂时罢兵,为越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庐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6年吴王阖庐与越王句践战于檇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被句践打败后,受重伤而死。夫差即位后,为报父仇,前494年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一役中大败越兵,并乘胜攻破越都,使越国屈服,沦为属国。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越王句践趁虚攻入吴都。夫差被迫回师,向越国请和。其后十年,越国再次兴兵,攻灭吴国,夫差自杀而死。起师:兴兵。

[3]句践:春秋末期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前496年—前465年在位。夫椒一役,句践被吴国打败,他屈服求和,亲身到吴国做仆役之事,受尽屈辱。侥幸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任用范蠡、文种贤臣治理国政,使国力逐渐强盛,最终消灭了吴国。逆之:迎战吴国。

[4]大夫种: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字伯禽(一字子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越被吴击败后,文种奉越王句践之命,赴吴求和,贿赂吴太宰噽,得免亡国。句践入吴后,文种主持国政。句践归国后,君臣刻苦图强,终于一举灭吴。相传范蠡隐居后,曾写信告诫文种,说越王为人阴险,难与共事,劝其早日离去。文种接信后,称病不朝。句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

[5]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意思是,吴国和越国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夫,句首语气词。唯,只,只是。

[6]其:句中语气词。无庸:不用。

[7]申胥:即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楚国大夫伍奢之子。楚平王七年(前522),伍奢因直谏被杀,伍子胥逃奔到吴国,协助吴公子光(即吴王阖庐)刺杀吴王僚,夺得王位。后又辅佐阖庐整顿军队演习作战,一举攻破楚国,因功受封于申(今河南南阳北),所以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时担任大夫,参赞国事。因劝吴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北上争霸伐齐而逐渐被疏远。后吴王听信太宰噽的谗言,赐剑令其自杀。华登:吴国大夫,宋国大司马华费遂之子。宋平公时华氏家族兴兵作乱,失败后,华登逃奔到吴国,为大夫。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这里指训练吴国军队。

[8]未尝有所挫:指吴国军队在战斗中还没有受到过挫折。

[9]决拾:古代射箭用具。“决”通“抉”,扳指,套在拇指上,用以钩住弓弦。拾,指套袖,射箭时套在臂膀上,用以护臂。“决拾”,这里即指射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善于射箭,那么众人都会起而仿效也都会射箭。用以比喻吴国军队由于申胥、华登善于用兵,有很强的战斗力。

[10]胜未可成:指战胜吴国还不大可能。

[11]素见:预见。成事:指成功的把握。

[12]履:实施,实行。

[13]授命:斗命,送死。

[14]设戎:指设兵自守。戎,兵。

[15]约辞行成:指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请和。韦昭注:“约,卑也。成,平也。”

[16]以喜其民:指让吴国的百姓高兴。

[17]以广侈吴王之心:使吴王的野心扩大膨胀。侈,大。

[18]吾以卜之于天:意思是,我们可以就此事向上天问卜。

[19]许吾成:同意与我们讲和。许,同意,答应。不吾足:即“不足吾”,指认为我国不足畏惧。

[20]宽然:宽缓的样子。指宽缓吴越边境之间的紧张形势。伯诸侯:称霸诸侯。伯通“霸”。

[21]罢弊其民:指吴国百姓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罢通“疲”。

[22]天夺之食:指天灾使得吴国的食物短缺。

[23]安受其烬:意思是吴国在遭受天灾人祸国力衰微之后,越国可以安安稳稳地去收拾吴国的残局。“烬”,余,指残局。

[24]无有命矣:指吴国失去天命的庇护,意为吴国将要灭亡。

[25]诸稽郢:越国大夫。行成于吴:到吴国去求和。

[26]寡君:我国君主,这是在外交场合对自己国君的谦称。下臣:小臣,自谦之辞。显然布币行礼:指公开陈放玉帛财物表示礼敬。布,陈列,放置。币,指玉帛等财物。

[27]私告:私下里禀告。下执事:本义是指君主手下的办事人员,这里代指吴王,表示对吴王的尊敬,意思是不敢直接对吴王陈述事情,只敢对其手下人员讲。这是当时常用的外交辞令。

[28]见祸:遭受祸端。这里指前496年吴王阖庐与越王句践战于檇李被打败后受重伤而死之事。

[29]天王:指吴王夫差。称“天王”表示尊敬。

[30]亲趋玉趾:指吴王夫差亲自率兵攻打越国。

[31]孤:顾念。清俞樾《群经平议·国语二》:“孤之言顾也。……本将治越之罪,因顾念句践而又宥赦之也。”又韦昭注说:“孤,弃也。”据此则“心孤句践”的意思是,想要灭掉越王句践。亦可参考。

[32]宥赦:宽宥,赦免。之:代词,指句践。

[33]“君王之于越也”二句:意思是,君王对于越国,是有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重新生肉的大恩的。繄(yī):是。

[34]“孤不敢”二句:意思是,我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又怎么敢忘记君王的大恩赐呢。其:副词,同“岂”。

[35]申祸:指祸难深重。无良:指没有善行。韦昭注:“申,重也。良,善也。”

[36]草鄙之人:草野鄙陋之人。又韦昭注说:“远邑称鄙”。据此则“草鄙之人”指边远草野之人。亦可参考。

[37]边垂之小怨:指吴国侵扰越国边境的怨恨。

[38]重得罪:再次得罪。

[39]用帅二三之老:意为,因而率领几个老臣。用,连词,因此、因而。老,指亲近的臣子。韦昭注:“家臣称老,言此谦也。”

[40]亲委重罪:亲自承担大罪。委,这里是“承担”的意思,韦昭注:“委,归也。”归即承揽、承担的意思。

[41]顿颡:叩头。边:指边境。

[42]属(zhǔ)兵:调集军队。属,聚集,会合。

[43]残伐:毁灭性地攻伐。残,摧毁,消灭;这里作“伐”的状语。

[44]越国固贡献之邑:意思是,越国本来就是您手下的一个进献纳贡的城邑。固,本来。贡献,进奉,进贡。

[45]君王不以鞭箠使之:意思是,君主您不像对待下人那样用鞭子去驱使越国。鞭箠(chuī),鞭子,这里用作比喻,指像驱使下人那样对待越国。

[46]而辱军士使寇令焉:意思是,您却屈尊将士们像执行御敌号令那样去进攻越国。使寇令,使他们执行抵御敌寇的号令。韦昭注:“若御寇之号令。”

[47]请盟:请求签定盟约。

[48]一介嫡女:指送来一个嫡亲的女儿。一介,一个。

[49]以晐(gāi)姓于王宫:意思是到王宫内去侍奉吴王。晐姓,指纳女于天子。韦昭注:“晐,备也。姓,庶姓。《曲礼》曰:‘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这里则指把女儿送到吴国王宫去侍奉吴王。

[50]槃匜(pán yī):盥洗用具。随诸御:意思是,跟随在近臣宦仆等人的身后侍奉君主。御,韦昭注:“近臣宦竖之属。”

[51]“春秋贡献”二句:意思是,每年所应贡奉的物品,一定会按时送到,决不懈怠。解(xiè):懈怠,怠慢。

[52]岂辱裁之:岂能辱没自己而对越国加以制裁呢。

[53]亦征诸侯之礼也:这样做也符合天子向诸侯国征收赋税之礼。征,指征收赋税。

[54]搰(hú):发掘,掘出。

[55]封植:培植,扶植。

[56]明闻于天下:指使越国显扬于天下。

[57]刈(yì)亡:翦灭,消灭。

[58]无成劳:即无成功,指徒劳无功。

[59]何实以事吴:怎么敢真心实意地侍奉吴国呢。

[60]敢使下臣尽辞:请允许我把话说清楚。

[61]秉利度义:指权衡考虑其中的利害和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