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季梁谏追楚师〔1〕(桓公六年《左传》)

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 作者:(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选)编; 东篱子 译


季梁谏追楚师〔1〕(桓公六年《左传》)

楚武王侵随〔2〕,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3〕。随人使少师董成〔4〕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5〕:“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6〕。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7〕:“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8〕,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9〕,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10〕,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11〕。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12〕,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注释】

〔1〕楚:芈(mǐ)姓国。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周成王封其首领熊绎以子男之田,为楚受封的开始。后来楚国自称王,与周处于对立地位。楚武王为楚国第十七代君。楚也称荆。

〔2〕随:国名,姬姓。今湖北随县。

〔3〕薳章:楚大夫。瑕:随地。今湖北随县境。

〔4〕少师:官名。董:主持。

〔5〕斗伯比:楚大夫。楚子:指楚武王。因楚为子爵,故称楚子。

〔6〕我则使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7〕熊率且比:楚大夫。季梁:随国的贤臣。

〔8〕祝史:管理祭祀的官吏。正辞:如实说明,不欺假。

〔9〕粢盛:盛在祭器里供神用的谷物。黍、稷叫粢,装进器皿之后叫盛。

〔10〕瘯蠡:六畜所患皮肤病。

〔11〕慝:邪恶。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2〕九族:上自高、曾、祖、父,下至子、孙、曾、玄,加上本身。另一说,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合为九族。

美文共赏

春秋时期,国家是把祭神和练兵打仗当作头等大事的,不会在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但是本篇却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进步主张:“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民是主体,神是附属。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类的事,这些言论代表着当时最为先进的社会思潮,具有宝贵的思想价值。季梁的谏辞,思想前卫,逻辑严密,立于不败之地,不愧是一位具有民本思想的进步政治家。本文先是忠民信神并提,然后深入论述应该以民为主,神为附。在谈到神的地方都是从民着眼,所以说服力很强,能使随侯感到恐惧,于是整顿内政。

本篇名句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圣明的君主总是先把人民的事情办好,再致力于祭祀鬼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