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及其分析品鉴
曾叙菡
(1)原作欣赏
蒹 葭
佚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古诗新译
河边的芦苇青翠苍苍,深秋的白露已经成霜。我心中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沿着曲折的河岸往上游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且漫长。沿着笔直的河岸往下游走,那人仿佛在水的中央。
河边淡青的芦苇茂盛,清晨的白露尚未干透。我心中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边。沿着曲折的河岸往上游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且势高难攀。沿着笔直的河岸往下游走,那人仿佛在水中的小高地。
河边的芦苇润泽鲜亮,清晨的白露还未消尽。我心中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的一头。沿着曲折的河岸往上游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且迂回弯曲。沿着笔直的河岸往下游走,那人仿佛在水中的小陆地。
(3)分析品鉴
《蒹葭》是《诗经》中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诗。它以朦胧难测,空幻缥缈的意境之美和明快动人的节奏之美从《诗经》中脱颖而出,流转千年,传唱不断。在我眼中,《蒹葭》的这两种“美”,千百年来,无出其右者。
一、意境美
《蒹葭》每章的首句,都描写了“蒹葭”和“白露”两种自然景物,渲染出浓重的悲凉、萧瑟、凄清的深秋气息,创造出至纯至美的秋凉意境。诗中所描所写的景物,莫不蕴含了诗人的感情。蒹葭的“苍苍”、“萋萋”、“采采”都是茂盛的样子,深青色的茂盛的蒹与葭,苍凉而缥缈,似有若无、有意无意地阻挡着诗人追寻“伊人”的视线和脚步,“伊人”若隐若现,难以找寻,难以追求。诗人更是反复吟诵“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强调了河水的阻隔,表达了对“伊人”总是可望而不可即、可求而不可得的伤感心酸之情。
景中含情,情融于景,诗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艺术感染力增加,全诗情景交融,那一种凄迷而朦胧的美,让人欲罢不能,深深痴迷。
而总是难以捉摸的“伊人”,也赋予了《蒹葭》一种空幻虚泛的悬念美。
“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下游,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水中沚,飘忽不定,来去渺茫,令人怀疑是否真的有这个“伊人”存在,仿佛确实有,又仿佛确实无。“伊人”的不明虚无,使整个诗篇都变得虚幻朦胧起来,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虚化和模糊化,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值得千百年来多少文人推敲琢磨,反复品味。
二、节奏美
清朝方玉润《诗经原始》:“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此则兴尽首章,不可不知也。”
《蒹葭》的句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使得所吟诵的感情不断加深,回味悠长。
三章的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每句的末尾做了改动,加强了诗的节奏和韵律,明确和强调了诗的主旨,情感表达更为强烈。各章之间,韵律和谐,读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十分动听。
《蒹葭》的节奏韵律之美,堪称《诗经》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