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调研

履道 作者:胡中华


五 调研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深入调查研究之中,经验往往在不断总结中产生。精准帮扶是多年扶贫工作经验总结的产物!一天,市委召开精准摸底电话会,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都到镇政府电话会议室参加会议。市委动员后,县委、县政府又做了安排。制定了“八不准”规定,要求明确标准,统一表册,规范程序,严格要求,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县扶贫局局长再三强调,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会后,王弘义、武春华到镇政府把调研的情况向张厚诚汇报,张厚诚不以为然地说:“世间的事没有绝对公平,没有十全十美,贫困对象都是经过开会研究过的。有意见很正常,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山上树木有高低。反映让他反映,还是要保持稳定为好。”

王弘义沉吟了一下,心想,解决不好帮扶谁的问题,下面工作肯定有阻力,能否扶对人很重要。他看着张厚诚笑笑说:“张镇长,你是工作队长,你要把握大局。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八条规定,这就是尺子。精准扶贫,我的理解是:要扶对人,帮对地方。不符合县委、县政府八项规定的贫困户,还是要取掉为好。”

张厚诚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即笑着说:“前边也都经过了推荐和筛选呀!咋向这些人解释呢?”

王弘义看了一眼武春华说:“村干部不是亲就是邻,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的确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是要坚持原则,不然以后工作不好开展。”

“王主任说得对,村干部优亲厚友情有可原。他们不是亲就是邻,浑水摸鱼,听之任之的情况肯定是有的,我们一定要把好这个关。”武春华也附和着说。

张厚诚“哼”了一声,迟疑地说:“是这个问题,下来我们再研究吧。我给齐明生说一下,我两个情况比较熟,到时候大家意见要保持一致,好吗?”

王弘义、武春华站起身笑笑说:“你是队长,我们听你的。”说罢,告辞回到了枫坪村。

王弘义、武春华刚回到村部,李虎生找到王弘义说:“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贫困户标准有些太严吧?”

“我看很结合实际,很具体,都是硬杠杠,也很有可操作性。”王弘义肯定地说。

“啥事都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总不能搞 ‘一刀切’吧?”李虎生似有所指地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对的,但决不能不讲原则。你是一村之主,端平一碗水最重要。”王弘义把责任推给了李虎生。

李虎生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有很多矛盾不好解决,原来都是经过几上几下推荐,经过几次会议研究决定的,要取掉谁,不是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耳刮子?我看还是要保持稳定为好。吵乱了不好收拾。我们都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审定必须要慎重,八条规定是硬杠杠,不偏不倚是原则,我们都要把握大局。”王弘义慎重地回答。

“扶贫还是要扶能扶得起来的人,像一组的吴毅,懒得饭都不想做,有时买馍、买方便面吃。有时懒得连水都不烧,买饮料喝,喝多了,血糖升起来了,又打针治疗。你说那种懒人咋扶得起来?总之,主要还是你和赵支书决策,我这只是个人看法,给你提个醒。”李虎生说罢,起身离开了王弘义办公室。王弘义把李虎生送到门口,见一个剃着光头、1米8个头、浓眉大眼、上身穿着黑夹克、下身穿着藏蓝色裤子的中年人到综合办公室找扶贫工作队。陈有才找王弘义汇报,王弘义叫上武春华走进了综合办公室。

王弘义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人:来人有五十多岁,古铜色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皱纹,两道剑眉下一双犀利的眼睛放射着刺人的狠光。他心里想:这不是一个善茬。做好心理准备后,即在对面坐下问:“是你找工作队?”

“你是扶贫工作队的?”来人反问了一句。

“是,我是第一书记王弘义。你是哪个组村民?叫啥?”王弘义亮明身份,单刀直入地问。

“我叫王义林,二组王家坡的村民。原先也当过村主任。”王义林自我介绍说。

王弘义马上联想到,前几年有个村干部以权谋私,胡作非为,打骂群众,欺男霸女,公安机关把他定为黑恶势力,查处刑拘的事。心里更提高了戒备。“有啥事吗?”

“没事找你们这些当官做老爷的侃呐。”王义林语出不逊地回答。

“有事说事,你这人说话咋像吃了枪药一样,好好说话行吗?”王弘义看着王义林问。

“我这人就这样直来直去,以前贫困户定得不公平,许多都是关系户,这次就看你们啦。我家5口人,就我两口子劳动,现在房子外墙搪白都没搪。和很多贫困户比,我都应该评上。”王义林看着王弘义说。

王弘义对他家做过了解,4间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外墙的确没有搪白,但家里有冰箱、电视、洗衣机、衣柜、沙发等家具,父亲70多岁了,他两口能劳动,大儿子已在移动公司上班,实际并不困难。就是经常找村干部麻烦,村干部惹不起,对他没办法,只得哄着。王弘义想:恶人还得恶法磨,光哄不是办法,要以正压邪。王义林又想做美梦了,一定要用政策对付。沉思了一下说:“是不是贫困户不是哪一个人、哪几个人说了算。要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家里实际情况,符合条件的,要本人申请,群众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后,大家没意见,报镇政府审批,县扶贫局管理备案。你认为你符合条件,可以按程序申报,村民小组评议通过后,我们再审查。”

王义林一听这话茬,知道没戏。强撑住说:“都是哄鬼的,我还不知道,啥事都是几个干部在一块儿说说,定谁就是谁。反正我觉得我家里困难,我报,批不批你们看。”说着站了起来。

“不是我们看,是用政策衡量,全面对比,任何个人都当不了家。”王弘义笑笑压硬话茬回答。

“我把情况反映了,你们看着办吧!但愿你们能真正公平、公正、公开。”王义林硬着脖子走出了村部院子。

王弘义看看武春华摇摇头说:“还没开始就找上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呀,真有不讲理的人呐!”

赵守道笑笑说:“这是个牛缠精,村上对他没办法,只有哄哄、推推,支吾一会儿是一会儿。”

“那也不是个办法,还是要对他讲政策、讲法律,公事公办。”武春华望着王义林的背影说。

“他软硬不吃,我们拿他没办法。就看你们啦。”李虎生也摇着头说。王弘义摸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看着武春华笑笑也没再说啥。

A局按县委、县政府安排,留人在局机关办公,全体干部职工,集中7天时间下到枫坪村走访摸底,连包扶队员分4个组进组入户登记填表,排查了解情况,宣传扶贫政策,王弘义包一至五组,王义林不远不近地跟了几天,一天,王弘义问:“老王,你跟着我干啥?”

王义林歪着脖子说:“我看你们在捣啥鬼。”

“话都给你说清了,贫困户要按程序一步步申报审批。你感到你符合条件你就申报,‘八不准’是原则,你跟着我也没用。”王弘义笑着解释。

“我不听你说,我要看结果。”王义林依然如故地瞄着包扶队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