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原则
一天清晨,太阳刚从白云中挣扎着爬上东山。赵守道、李虎生、李惠芬、宋志红、陈玉文和几个包扶队员已从寺沟翻过黄垭,来到杨沟脑规划改造村水泥道路。没走多远,王弘义的手机响了。他看来电显示是张厚诚的,即打开手机接听。“喂,张镇长好。”
“王主任吧?”
“哦,我是王弘义。”
“县扶贫办通知一个会,所有包扶干部、村文书,今天下午在双山宾馆报到,参加贫困户建档立卡培训会。时间两天。”张厚诚缓缓地说。
“哦,知道了。我们下午坐班车回县城。”王弘义回答。
“给村文书也通知一下。”张厚诚叮咛说。
“好,放心吧。”王弘义挂了手机,笑着对几个村干部说:“扶贫局召开贫困户建档立卡培训会,包扶队员和村文书参加,时间两天。”
“那你们一会儿准备准备就走吧,赶班车还有那远路。”赵守道笑笑说。
“不急,我们一块把杨家沟看完吧。”王弘义笑着说。
“你们走吧,我们情况熟,看也是为了进一步规划。”李虎生也督促说。
“春华、明生、孙阳,我们先走。有才呢?”王弘义看着陈有才问。
“有才是赔不完的笑脸,说不尽的好话,跪不完的搓衣板,找不尽的麻达。还不快回去请个假?”李虎生打击说。
“我哪跟李主任一样,早晚都让嫂子绑到裤带上,走到哪拉到哪。”陈有才也打击李虎生。
“不叨嘴了,快回去。把记录给惠芬。”赵守道吩咐说。
陈有才把记录本交给李惠芬,拍拍身上的灰说:“王主任先走,我换件衣服就来。”
王弘义点头答应,带着武春华等返回枫坪,步行到镇政府,坐公交车回县城报到参加培训会。
傍晚,王弘义推开家门,儿子善佑发现他回来了,张开双臂喊着“爸爸”向他扑来,王弘义赶忙抱起儿子问:“想爸爸了吧?”
善佑指着他的鼻子说:“野人,还知道有家呀?”
王弘义摸着善佑的鼻子笑着问:“爸爸咋不知道有家呀?”
“这长时间你哪去啦?”善佑扯着王弘义的耳朵问。
“爸爸扶贫去了。”王弘义看着善佑回答,“山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有新衣服穿,没有米饭吃。”
“他们有肉、有巧克力吃吗?”善佑睁大眼睛问。
“他们连米饭都没的吃,哪里还有肉、有巧克力吃呀?”
“那他们太可怜啦!”善佑认真地说。
“所以爸爸去帮助他们。”王弘义摸着善佑的鼻子说。
“那爸爸是个好孩子。”善佑摸着王洪义的脸说。
王弘义放下善佑问父亲:“爸爸,这几天身体还好吧?”
王崇德笑笑说:“就是那样子,没啥毛病。”
李曼玉从厨房出来问王弘义:“吃晚饭没有?”
“在会上吃了。”王弘义笑笑回答。
吃过晚饭,一家人看了一会儿电视,孩子们睡了,王弘义说了村里的情况,王崇德、李曼玉都支持他坚持原则,“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政策落地要生根,不能糊弄,开始就要立规矩,不然,矛盾突出了没法收拾。”王崇德还告诉他,“我有一个同事李仁义也在枫坪住,当过校长,人很正派,不了解的情况可以问问他。”王弘义记住了父亲的话。
培训会上,扶贫局专业人员对表册的填报举例做了细致的讲解;扶贫局领导对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等操作程序做了强调;县委、县政府主管扶贫的副书记、副县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县组成136个核查组,要求按照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全面组织核查,层层审核公示,精准确定贫困户。中午散会后,王弘义等包扶干部下午就赶回到枫坪村,向赵守道、李虎生做了汇报。决定第二天召开村组干部会,传达扶贫摸底会议精神。
三条沟的人住得分散,8点才开始开会。会议由赵守道主持,张厚诚传达了培训会议精神,王弘义就摸底核查问题做了解释性的说明。要求按照本人申请、群众评议、村民小组推荐、村委会审核、公示评议、镇政府审批、县扶贫办备案的程序重新进行登记、审查。就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质疑。会后,党支部、村委会和包扶干部做了分工,赵守道、陈玉文、孙阳负责一、二、三、四组,李虎生、齐明生负责五、六、七组,宋志红、武春华负责八、九、十组,王弘义、李惠芬负责十一、十二、十三组。按照分工,先进组入户宣传政策,而后由贫困户填写申请表,村民小组长召开全体村民会议进行评议表决。根据村民表决结果,组长带上表决票和评议结果向村支委会、村委会提出推荐意见。
王弘义在调查贫困户的过程中,也征求了各组组长的意见,走访了一般群众,向李惠芬询问了全村贫困人口的情况。他感到,贫困户的确有许多问题,思考着如何解开这个疙瘩。
一天傍晚,王弘义吃罢晚饭,和武春华一块儿走进了李仁义家。
李仁义家6个人过日子,三间两层砖混结构的小楼,一楼是客厅、灶房、卫生间、两个卧室,他和老伴在一楼住。二楼是三室一厅两卫的布局,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在二楼住。李仁义知道王弘义他们来扶贫,不知道他和王崇德的关系。让进屋里后,李仁义客气地问:“王主任你两个今天咋有时间来家里坐?”
王弘义笑笑说:“李老师好,我爸是王崇德,本该早来看看你,才进村,情况不熟,今天才来拜访你。”
“听说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能深入群众,体贴民情,原来还是老校长的儿子。我也没去看你,惭愧、惭愧。”李仁义边泡茶边回答。
“以前不知道情况,这次回去,我爸才给我说,让我不明白的情况来找你请教。”王弘义边欠身接茶边回答。
“你爸是我的老领导,我家是上中农成分,那时,成分高受歧视。高中毕业一直在家劳动,社里办中学时,我被招为民办教师,带初中语文。在你爸的培养下,我转了正,被提为教导主任、副校长。一路走来,多亏你爸的关照。”李仁义滔滔不绝地叙说。
“还是你个人努力的结果。李老师是自己人,对本地情况很了解,我们今天来是向你请教一个问题。”王弘义看着李仁义问。
“不客气,有啥问题你只管问,无论作为党员还是你的长辈,我都会如实奉告的。”李仁义笑着说。
“是这样,这几天确定贫困户,我们想了解一下群众的真实意见。”武春华接过话题说。
李仁义沉思了一下说:“党的扶贫政策很好,但是,要扶准,扶对人很重要。以前,群众有意见,就是不公平。整体是好的,有几户是村干部的亲戚、朋友,明显是优亲厚友,群众肯定有意见。”
“据你了解,群众对哪几户意见大?”王弘义看着李仁义问。
“就是村主任的几户亲戚和朋友吧!”李仁义明确地回答。王弘义和武春华又问了村里的许多情况。一直谈到深夜,王弘义才回到村部。
过了几天,张厚诚根据群众推荐意见,召开两委会和工作队员会议,一户户进行审查。会议由赵守道主持,张厚诚讲了三条意见:一是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八不准”条件,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讲情面,不优亲厚友;二是群众意见大,得票达不到50%的,坚决卡下来;三是,确有困难,本人没有申报的,一定也要补上。
王弘义特别强调:规定就是原则。有楼房、有车、有国家干部的家庭,坚决不能确定为贫困户。并就县委、县政府的“八条规定”一条条举例做了解释。再三强调“敏感问题,一定要按政策办。前几天,王义林就到村部叫板,如果不公平,很可能会引起不安定因素”。
赵守道重申了王弘义的建议,接着,从一组开始,一户户进行审查。各组组长一户户介绍家庭人口、住房、生活情况,村民的推荐意见,得票率多少。赵守道让陈有才、宋志红、李惠芬一户户检查得票数量。13个村民小组,原有贫困户74户,杨祯民、赵守义自称家庭条件好转,这次没有申报。递交申请的72户。村民小组推荐意见不足半数或只在50%左右的10户,7户有楼房、有车,3户家中有拿工资的国家干部。
陈有才汇报了汇总情况,赵守道看看张厚诚、王弘义说:“以前都一户户审议过,这次按条件和群众意见,有10户群众评议没有达到50%,去掉还是保留,大家发表发表意见。”
李虎生为了先发制人,抢先发言。他偏着头说:“‘本不失末,政不失道。’我个人意见这10户还应该享受精准扶贫政策。一组吴守财,虽然家里有楼房、有车,做生意外面欠了几十万元的账,生活确有困难。二组王世斌,也有楼房,前几年母亲有病借了一屁股账;三组李春生,有楼房不假,儿子上大学,家庭也很困难;五组朱昌盛,有楼房有车,家属身体弱,一年总要看几次病;七组叶怀德老两口也50多岁了,身体也不太好;生活确有困难;九组刘玉明,也快50岁了,两个娃上学,家庭收入也不多;六组王振喜、八组陈东升,十一组张青松是同样情况,家里有国家干部职工,可村上的事人家几个娃可没有少帮忙呀!我坚持个人意见,这10户还享受贫困户政策。”
大家相互看着,谁也没有发言……
王弘义沉思了一会儿,见大家都没有人发言,心想:都不说,都怕得罪人,只有我这第一书记说了。他看了一眼张厚诚、武春华,“唉”了一声说:“李主任说的这几户我做过了解,这几户都有楼房,有几户不仅村里有楼房、有车,城里也买有楼房。整体生活水平比一般村民还是要富裕一些。县委、县政府规定得很明确,有楼房、有车的户不能定为贫困户,我们不能顶风办事。况且群众推荐意见也没过半,这说明村民有意见,不公平。我个人意见,还是全部取掉。我倒认为,赵守义家属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杨祯民家这几年连遭厄难,外债累累,应该享受贫困户政策。”
杨祯民直起身子接着说:“我首先声明,我不当贫困户。若说困难,我家确实困难。作为党员,我应该起表率作用,自己困难,自己克服,指标给其他困难群众。王主任说得对,有规定就要按规定办,不符合政策的坚决卡下来,不能不讲原则,我同意把这10户取掉。”
“我同意王主任意见,精准扶贫,就要扶对人,帮对对象。我也同意把这几户去掉。”武春华接住表态。
张厚诚看看大家也表态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级有政策,就要坚决按规定办,不拖泥带水,搞区别对待。同意王主任意见,取掉吴守财等10户建档立卡户资格。”
齐明生、孙阳和其他支委、村委会委员也表示同意王弘义意见。
赵守道和张厚诚耳语交换了意见,然后说:“根据村民小组的推荐意见和大多数两委会委员的意见,决定取掉吴守财等10户建档立卡户资格。赵守义、杨祯民也不补了,作为共产党员,应该讲贡献,做表率。陈有才抓紧公示后,做好材料的上报工作。散会。”李虎生想说啥,见赵守道宣布散会,头一扭,愤愤不平地离开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