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时光有颜色
段艳青
来到江溪小学,总有一种精神鼓舞着我,总有一种温暖包围着我,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这里,有给我大力支持的前辈老师;这里,有给我无私关怀的学校领导;这里,更有我施展才华的舞台……
2016,我与江溪初识,2017,我正式入职江溪。回首这几年的匆匆时光,很多记忆的碎片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或忙碌,或欣喜,或失望,或振奋的难忘经历,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做教师的艰辛与独有的快乐。回顾自己走过的这段路,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值得称颂的作为,生活的平凡赋予我平淡的经历,而平淡中的种种感动激励了我、培养了我,使我不断成长。假如时光有颜色,我想借用三种色调来形容我的成长过程。
时光记忆之白色
倘若时光有颜色,刚入职的时光一定是白色的。初入江溪,看到的是庄严的秋白铜像,内心笃定这是一所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往深处走,连廊的紫藤萝充满生气,文化长廊里的活动照片丰富多彩,各式的学生画作栩栩如生,操场上三两结伴、闲庭信步的孩童富有朝气……
此时的我最担心的是对一切的未知,但内心充满紧张的同时也心怀期待。我期待和同事有更多的交流,我期待踏上讲台,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更期待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一次听课,我一定准时参加;每一次讲座,我一定仔细倾听;每一次活动,我一定认真反思。幸运的是,学校给我安排了两位指导教师,黄老师每周听一次我的课,教导主任王老师每两周听一次我的课,这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教导一丝不苟的教研态度,她每一次听完我的课后,都会细致地和我讲解存在的问题,并告诉我解决的方案,督促我改进后再上一次。正是王教导这样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了我,那个学期,我仔细钻研教材,每次尝试不同课文类型,不管是识字课,还是阅读课,亦或是语文园地,我都认真钻研,每次能以公开课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也在这种周而复始的备课、磨课、上课中慢慢找寻到了一些上课的感觉。这些日常的教学活动,帮助我站稳课堂,我也追随着前辈们的脚步不断前行。
职业初期的我,想法很简单,愿望很纯粹。我坚信,好教育就是师生在每一节课堂里生长拔节。
时光记忆之红色
倘若时光有颜色,工作几年后的时光是红色的。红色是热情,是成长,是修炼。
江溪小学是百年老校,有文化底蕴,同样也充满朝气,行走其间的教师亦是如此。王教导曾告诉我,教学,需要把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做法,把别人的优秀课堂转化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课堂。2018年,我有幸参加了新吴区第五届“新素养 新课堂”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内心的紧张不言而喻。虽然积累了一些课堂经验,但第一次校外借班上课对我还是压力不小。于是,一场漫长的磨课开始:确立执教课题,解读文本内容,从点到面、从单课到整单元、从整单元到整本书……梳理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学习优秀教学设计,解读新课程理念……准备过程中,我时刻记着:学会甄别和利用教学资源,整合转化成适合自己的,不能让既定的教学模式限制教学思路。通过语文团队一次次探讨研磨,我也在一次次试讲、思考中完成了一次课堂蜕变,终于圆满完成了此次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磨课的过程是长长的煎熬,而成功的瞬间是喜悦无比的。教师的进步,就在一次次艰难的磨课中;教师的成长,就在一次次生命的觉悟中。
时光记忆之绿色
倘若时光有颜色,工作多年后的时光是绿色的。绿色是平和,是宽容,更是坦然。
虽说日常的备课、上课,教学研讨与各类活动忙得不可开交,但与孩子们相处带来的快乐也是溢于言表的,真可谓累并快乐着!当老师的幸福就是,你在滋养别人的时候也滋养了自己,一寸日光一寸芳华里,不仅有孩子的成长,也有自己的成长。回首忙忙碌碌的每一天,都因彼此的成长而深觉职业的幸福。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每日感染着我,我觉得教育孩子完全可以用温柔的语言来表达。所谓温和而坚定,话语本身是温暖、温和的,但教育的立场与原则是坚定的,是有力量的。当明白了这些道理,面对日常教育教学,何不用温柔的语言和孩子交流,用温柔的语言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呢?
现在的我任教高年级,比起刚工作时,身上多了些许从容和淡定,课堂上的我会用最简单的话语说出最明确的指令;用表情和肢体同学生互动交流;课后的我和学生交流上课心得、课后所得和生活趣事……我把温柔尽可能多地加入到教育教学中,心平气和地用温柔感化学生,让学生褪去一层一层厚重的外壳,露出那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
教育是一场修行,现在的我褪去了一些稚嫩,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温柔的坚持,我将以滴水穿石的恒心、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秉持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在学生心灵深处默默耕耘。
乐观和爱是生活的解药,迎着阳光,心守暖阳,逐光成长。不管何时,不论何地,愿我们每个教育人都能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寻梦而行,一路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