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书评

评《极简进步史》:你以为的进步,其实是失足

1890年代,高更离开了巴黎、离开了家庭和股票交易员的职业,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上。在这里,他与原始人同居,并创作出了一幅充满神秘韵味和人物的长卷。

2018-02-09

澎湃新闻

自治的江南、国族的江南、革命的江南

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影响深远。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实际担当建设自治、积极参与议会政治的,主要是尚与乡村联系紧密的地方士绅。

2018-02-09

澎湃新闻

王森的探险: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王森先生对古史辨运动、傅斯年以及明清学术转型作出了独到的研究,其论著被知识界广泛阅读,不少已经成为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2018-02-09

澎湃新闻

许宏:考古学最终应升华到大历史研究

有追求的考古学家肯定是不满足于盆盆罐罐的研究的,我们的终极理想是透物见人,甚至探究古人的思想。中国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是兄弟学科,而它们作为研究手段,最终都应升华到大历史…

2018-02-05

腾讯文化

《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一切琐碎都成了吉光片羽

他曾经手拟了一份他认为值得出版的短篇小说的简明清单,把这单子标注为‘木桶的底’。他对我解释,其含义并不是说这些短篇小说的质量是垫底的,而是说根据当时能够收集到的材料来看…

2018-02-05

澎湃新闻

那些曾经喜欢现在却觉非常遥远的书

喜欢总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成分掺杂其中,或许随着时间飘落,或许随着时光沉淀更显深沉。如果以相对视角来看,与我们的现在相比,过去的自己往往显得几分稚气。

2018-02-05

澎湃新闻

《王城如海》:切入生命咽喉的剃须刀

王城如海》不仅将对我们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的“雾霾”带到小说中来,还提到了“蚁族”,呈现了如何处理我们这个时代的阶层对峙、阶层裂痕的问题。

2018-01-27

文艺报

袭人凭什么认为,与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不越礼?

谈袭人与宝玉的关系的文章有很多,关于初试云雨情是否越礼的文章也有很多。这是个一直没有统一认识的疑案。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核心是因为《红楼梦》朝代无从稽考,典章制…

2018-01-27

老僧奇谭

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

但是,正因为这是一个开始,亚里士多德自己对于究竟什么是本体,也还在探索之中。

2018-01-27

学术守望者

毛升评《于国无用》:民国南京与“无用之民”

1911年,淮河再度泛滥,几千难民涌入南京城。在金陵大学任教的美国传教士裴义理(Joseph Bailie)为难民的不幸寝食难安。他不仅慷慨捐款,还带中国学生参观贫民窟。

2018-01-27

澎湃新闻

《解密》入围《每日电讯报》“史上间谍小说二十佳”

英国老牌权威报纸《每日电讯报》从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评出了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作品,如“邦德系列”的原著《俄罗斯情书》,《谍影重重》的原著《伯恩的身…

2018-01-27

澎湃新闻

非凡的三丫头贾探春的“期男”意识

曹雪芹在判词中说探春“才自精明”,主要不是指诗才文才,而是管理能力,这在她和李纨、宝钗三驾马车治理大观园期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018-01-27

一梦在红楼

贾瑞是如何被王熙凤害死的?

贾瑞就像今天的很多农村孩子一样,父母早亡,家里又穷,爷爷奶奶也只能保证让他吃饱穿暖,这已经不容易了,想要娶媳妇?想都别想!

2018-01-27

读行记

林黛玉虽然为还泪而生,但是她实际上更爱笑

其实,林黛玉是大观园里最早的悟道者。这个悟道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红尘。看透后的淡然,看透后的平静,其实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

2018-01-22

老僧奇谭

贾雨村:装是人生的必修课

出身是没落的读书仕宦人家,父母什么家底也没给他留下,连人丁也衰丧到了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境地。不得已栖身于葫芦庙内卖字为生,打算攒足路费进京赶考。这就是贾雨村的人生…

2018-01-22

一梦在红楼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