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为什么拿完诺贝尔奖的作家,都“懒”了?

到达这个地位,还能做到厚积薄发,小心做人,踏实做事,说实话,不容易。莫言能如此,我们也理应对他未来的作品抱持期待。

2017-08-27

大树李

保温杯不是中年人的迷失,反对保温杯才是

一个中年谢顶的摄影师朋友,年轻时候玩过摇滚。前段时间他去给黑豹拍照,回来甚是感慨: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

2017-08-24

新京报书评周刊

人工智能“天之问”:二元智能“时代”的一元未来

只要人类仍以国家和民族的形式竞争,就没有走出盲目受天道驱使范畴,人类仍然是一个自在的物种。人类身不由己地完成“天道”的使命,完成智能从有机向无机的过渡,或许真是不可摆脱…

2017-08-24

探索与争鸣杂志

常用词汇量窄化,贫乏的语言产生不了丰富的思想

现在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早就脱离了文盲阶段,普遍享受了中等教育,大学普及率也是历史新高,加上互联网对语言生命的激活,汉语处在重新焕发生命的节点。

2017-08-24

北京晚报

鲍勃-迪伦是对的:看书,你大可不必理解每一句

欣赏一部文学作品,无需理解每一个句子,我相信这一理念能让人舒一口气,因为这样一来读者便能够轻松自在地阅读难以理解的小说,然后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

2017-08-24

中国日报网

一千年的图书盛宴:宋人“晒书”到今日“书展”

今日所谓“书展”指的是图书展销与交易的集会,“展销”也是展览会的功能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曝书会”里的图书不让看不让买,毕竟与“书展”有差异。现代意义上的书展,肇始于…

2017-08-24

澎湃新闻

苏童:《收获》这样的文学刊物是文学青年心中的巅峰

作家都是俯瞰的,作家在现实之上,不像一个记者、报告文学作者,确实是贴着地面,但是一个作家是可以飞的,就是这个俯瞰才有意思,为什么要去放弃这个姿态?这是我一直的观点。

2017-08-23

澎湃新闻

施一公: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与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谈到中国的科技发展,他很不屑一顾,我觉得很委屈、很愤懑:不管怎么说,我们国家登月已经实现了,你们在哪儿?但他回敬了一句,让我说不出话。

2017-08-23

雅理读书

一个倾听内心声音的时代会来临吗?

说现在是向内转的时代,就是说现在正进入一个倾听内心声音的时代。里面的声音一旦越来越响亮,外面又有倾听和配合者,并不断地有人站出来呼吁人应该如何活着、如何有意义地活着,现…

2017-08-23

谢有顺说小说

超越“威廉困境”:中国崛起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中国的安全战略正从区域陆权战略向区域陆权与区域海权相结合的两栖战略转化。自中俄边界划定以后,中国基本摆脱了冷战时期与苏联陈兵百万的那种陆上安全压力,并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区…

2017-08-23

一枚石头

威廉-莱尔译介鲁迅小说的启示:文学外译贵在灵活

鉴于这些文言文所传达的隐而不露的语言效果,译者莱尔别出心裁地将原本不是押韵的句子处理为韵文。

2017-08-23

翻译教学与研究

不催逼一个孩子长大,整个社会就会舒缓下来

如果一个社会能善待每个成员,不催逼他,让他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生活,那么整个社会就能舒缓下来。

2017-08-23

新京报书评周刊

骆新: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让我们忘记了,只有痛苦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如果人工智能让你变得无所不能,请问你活着的意义何在呢。

2017-08-22

澎湃新闻

梁文道:斋口不斋心,素食者品格一定高尚?

为什么这批学者要这么努力地揭露希特勒食素的真相呢?那是因为怕别人用他诋毁素食者的形象,更怕有人因此对他多了半分人性的同情与理解。

2017-08-22

港台文学选读

夹缝中探求出路:字幕组的兴衰演变

对于剧迷来说,更多人看到的仅仅是字幕分享网站上一次次刷新后相继出现的不同出处的字幕文件,但背后则是组与组之间分秒必争的暗战。

2017-08-22

南方人物周刊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