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扛过1400年8场地震,赵州桥有什么过人之处?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再也没有修出跨度超过赵州桥的石拱桥。西方拱桥造桥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拱桥在跨度上却仿佛进入了停滞时期,再也没有如李春那般的工程师敢于尝试跨径如此巨…

2017-08-14

澎湃新闻

“说唱诗”是说唱和诗歌的跨界,通俗却非微博段子

但她说唱的内容是关于当代日常生活的史诗,她的叙述视角常常随着灯光变化而交叉流动,有时候是第二人称“你”,有时候是充满着距离感的“他”,但无时无刻不让听众感觉,她写的是我…

2017-08-14

澎湃新闻

阎连科解读日本文学:安部公房,踩着卡夫卡的脚印

将安部公房和博尔赫斯相比较,并非说安部公房就比博尔赫斯低什么,而是说,在同一个起点上,向左走是一条路,向右走就是另外一条路。

2017-08-13

文化有腔调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该如何辨认出真正的经典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提出经典的14条标准。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经典不是你在读的书,而是你正在重读的书。这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实用、很简便的鉴别方法。

2017-08-12

文汇报

2017上半年文学创作总结:评论界在关注些什么?

评论界认为,榜单中列入前五的长篇小说,石一枫《心灵外史》、哲贵《猛虎图》、严歌苓《芳华》、陈永和《光禄坊三号》、张翎《劳燕》,故事的完整度颇高,叙事性明显占了上风。

2017-08-11

研读

大英博物馆将展“斯基泰人”,与多斯拉克人有何异同

除了大量的幻想,乔治RR马丁和HBO演员都将历史作为《权力的游戏》原著和电视剧的灵感来源。 其中的大部分世界和叙事都是基于中世纪欧洲和古罗马的历史,并融合了许多其他时期的文化…

2017-08-11

澎湃新闻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该如何辨认出真正的经典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提出经典的14条标准。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经典不是你在读的书,而是你正在重读的书。这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很实用、很简便的鉴别方法。

2017-08-10

文汇报

赵汀阳:人工智能会“终结”人类历史吗?

科技和商业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个充满迷幻的世界,但哲学有助于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和不是什么。

2017-08-10

南风窗

创业企业选高管:应该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倾向于使用亲属(亲戚)作为高管来管理企业,什么样的企业又倾向于使用有能力的非亲属(贤人)呢?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什么?这正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2017-08-10

澎湃新闻

印章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成为中国人权力象征的?

印对中国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从皇帝到私人,用印不仅成为权力的象征,也是一种凭信和文人的雅好。

2017-08-10

澎湃新闻

“典型”形象及其叙事:对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思考

“典型”形象是文学人物核心时代的重要标志。这里的“人物核心”,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中心人物”的意思,更是指人物成为整个叙事围绕其展开的那个核心。

2017-08-10

文艺报

范忠信:中国传统民事法的四大支柱理念

即使曾经有“民为邦本”说,那不过以人民为国家本钱,要统治者爱惜本钱而已。我们的祖先并未从“公民”“市民”的双重身份意义来理解和阐释“民”的身份。

2017-08-10

一枚石头

英帝国盛衰的见证者 白金汉宫

没落的强国如何抚慰民心?白金汉宫里的伊丽莎白女王起了巨大作用。当代的英国王权虽为虚设,但却是国民团结的重要纽带。所有英国人都会接受效忠于国王的教育,王权成为他们民族情感…

2017-08-10

中国国家历史

文明的悲剧: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逐渐忘记历史

对于中国而言,过去500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对世界的视角从平视到俯视,再到仰视,最后又回到了平视。在对世界的平视中,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

2017-08-09

拙见

林子淳:不同世界中的文本可能做出比较阅读吗?

做出比较阅读,目的正是要在一个多元世界中,不强求统一而达致彼此理解和尊重。故若不同世界的文本真能做出比较阅读,所需求的除了学术技艺以外,正是上述的开放态度。

2017-08-09

社会科学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