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字花》创办人邓小桦:十年来,香港对文学更尊重了

十多年来,香港社会对于文学相对来说更加尊重了。十年前,大家都在说文学不赚钱,没有人要看了。以前一本好书出版了,也没有人关注,现在媒体每年会有重点书推荐。同时现在写诗的人…

2017-07-28

澎湃新闻

比特币作为激进的技术,背后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加密货币的设计是由一种特定的政治抱负所激发的。区块链技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参与设计它的人们从根本上丧失了对中心化机制的信任,无论这些机制是国家的还是私人的。

2017-07-28

澎湃新闻

在日本,这里没有极穷的人,但极富的人确实很多

而在老年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的安宁透露出一股疲态,即便是年轻人,也趋于安稳与保守,导致这里缺乏活力,看不到太远的未来。

2017-07-27

ONE文艺生活

4成状元父母是公务员:“公二代”是怎么崛起的?

这些人读小学的年龄,文革就结束了,他们受过正常而完整的学校教育。他们的成长在80年代,并且在90年代成为城市的中坚力量。他们有房有车有积蓄,而且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2017-07-27

翻书

写作是一份需要有信心的事业

失信给写作带来的第一个结果是,作家、艺术家普遍接受了幻觉的支配他们的困境无法活在真实中。由席卷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实证论哲学建立起来的认识事物的信心,到今天开始衰退了。…

2017-07-26

谢有顺说小说

李敬泽: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待中华民族的历史?

2017年,适逢中国新文学一百年,我们要意识到现在的文学体裁和门类,实际上是一个现代建构。我们应该也有可能重新从原初的“文”的精神那里,获得新的力量和新的可能性。

2017-07-26

青年作家杂志社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儿童文学?

所谓图画书的典型艺术形态,就是体现图画书不能为其他文体所替代的独特表现方式和表现力的艺术方面,用最简约的话来说,即是文图配合叙事。

2017-07-26

文艺报

不止培养政客和巨富,顶级大学如何成就它的城市

大学与其所在社区的联系有着高度的复杂性,既有共生联系,又存在持续紧张。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又影响城市,时间久了,城市与大学已经你中有我,密不可分。

2017-07-26

博客天下

阅读调查:当今大学生对鲁迅依然怀有高度的敬意

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情况反映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矛盾而复杂的心态:渴望通过阅读经典提升自我,但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又不得不暂停对于心灵的寻找和沉淀。

2017-07-26

光明日报

书是给“大人的童话”:为什么说金庸是个天才?

但到了现在又出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的武侠体小说,主将应该就是金庸。数年之间便风靡了全国,普及到了平民家庭,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文学体裁,这里头金庸先生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017-07-26

南周知道

河南人到底是惹谁了?有关地域鄙视链的历史答案

贫穷,由此而衍生出来包括教育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江北人的被歧视,表面上是地域差异,本质上还是阶层割裂。

2017-07-26

杀死民国史

《悟空传》:在重塑中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

或许这个一望之下就再难忘记的热血贲张会成为一个光荣的标志,标志着特效技术在国产电影使用中终于进阶到有意识、有内容,能与叙事相并行的阶段。

2017-07-26

文汇报

独立:科学家怎样应对官僚主义对研究工作的影响

即使是在同一学科以内,不同的研究方向间也有这种傻气且无聊的嘲弄。有时候那些看似时髦、实则是纯技术性的题目往往会被用来吓唬那些没有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外行。

2017-07-26

知识分子

人类学界的一桩丑闻: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日记

把人类学从确定性、规律性中解绑出来,重新放回动态的不安和焦虑中,这是格尔茨给人类学添置的一个不那么舒适的负担,但也是唯一的路径。

2017-07-26

华文好书

历史改编剧:穿越改编历史化,历史人物IP化

任由对真实历史的“戏剧性”再造则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悲哀喧嚣中的我们,不愿或不能为后代捍卫几千年历史的真实与沉重这抑制了自由想象的能力。

2017-07-25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