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与文风密不可分:判词在中国历代的演变

宋朝也是以明法相尚的朝代,尤其重视案件的审情酌理、查验是非,因而出现了《折狱龟鉴》、《洗冤集录》等传世之作。

2017-07-11

北京日报

以王国维美学思想透视林黛玉的《葬花吟》

《葬花吟》是《红楼梦》中一篇重要的诗作,它暗示着红楼梦中众多女子的最终命运,也暗示着人类的普遍命运。

2017-07-11

红楼梦学刊

中国实体书店转型:复合型书店会否成为新方向?

书店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意,完全靠图书销售,一定会很困难。”书店不该仅仅是一个阅读、购书空间,还需要把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带进来。

2017-07-10

中国新闻网

杜甫的诗才的练就过程:提高语文能力的路径

知识是写作基础,是诗人认识和表现世界的话语资源;技巧是写作技术,是基本创作才能;艺术是技巧的延伸,是创造性的言说能力。教育、阅读、切磋、旁通是诗人获得上述诗歌才能的主要…

2017-07-10

光明日报

我们真的需要婚姻吗?中国人近百年内婚恋观念的变化

近百年中,没有什么变化,比中国人婚恋观念的变化更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了。

2017-07-10

八八儿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还有哪些工作不能被替代?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它对就业的影响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2017-07-10

新华网

游戏到底是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

这两天的朋友圈,快被讨伐《王者荣耀》荼毒青少年的文章刷屏,一部游戏能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哀。

2017-07-10

王旭的王

文学观:“新作家”应当追求“年轻而不同”

“我的文学观”正在丧失自我表达的激情,“我们的文学观”日渐趋于守成和固化。而日渐固化的文学观正在成为制约当下中国文学可能充分打开的“负能量”。

2017-07-10

光明日报

读书:互联网时代坚持独立思考,别把头脑外包给机器

互联网的好处,一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更丰富的材料,二是甚至可以纠正前人的错误。但是坏处也有,有的时候会带来现代学者的“虚骄”。

2017-07-10

文汇报

王维的禅诗审美:色空、动静和生死三方面的圆融

王维禅诗审美境界的显著特点是圆融,主要体现在色空的圆融、动静的圆融、生死的圆融三个方面,这是与王维独特深透的禅学感悟息息相关的。

2017-07-10

光明日报

人可以只靠一种食物维生吗?

然而,除去纯营养因素,饮食结构只局限于一种食物依旧道阻且跻。人类自身存在避免此类现象的身体机制(可能因为这最终会导致营养不良)。

2017-07-10

中国日报网

李扬帆:“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

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名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2017-07-07

一枚石头

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

2017-07-07

慈怀读书会

为什么越南古代也自称炎黄子孙?

越南神话是长期构架的成果,从鸿庞氏的神话就可看出古越南在中华文化浸润之下汉化程度已经很高。后来,鸿庞氏的开国神话在后黎时期被载入官方史料。

2017-07-07

明清史研究

大学为何需要白日梦和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精神,正是大学教育超越直接的现实才能最终抵达的将来的自由。

2017-07-07

澎湃新闻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