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文化

大众该不该为“知识”买单?

《新华字典》APP收费惹争议。专家表示,知识付费近年来已被社会逐渐接受,知识付费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

2017-06-16

新华社

爱浓油赤酱的上海人为何也爱川菜

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从陪都归来,接收大员进入上海。抗战期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竟然培养出个吃川菜的嘴和胃,不麻不辣不行。

2017-06-16

上观

守护古籍,更要传承文脉精神

古籍流传的艰辛,让人们对古籍倍感珍惜。时至今日,古籍的维护、保存已有保证,但保护不能局限物质的部分,还要传承其所蕴含的文脉精神

2017-06-16

文汇报

收藏家卢振海谈古钱币文化:文是物的灵魂

一枚不起眼的古钱币,外圆内方,正面方孔上方有一副完整的鱼骨头,其他便再无图案,背面在上下左右则分别有一个“王”字。这是哪个朝代的货币,面值到底多少呢?

2017-06-16

人民网

阎纯德:汉学是什么

汉学有几百年的历史,无论欧美,抑或东亚,汉学之水浩荡至今。在这个地球村里,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汉学在成长。

2017-06-16

国学网

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上的“赤裸生命”有何不同

马克思同样将人看做是经济动物。因此,一旦财产被剥夺了,那么也意味着人权的剥夺。一旦没有财产了,也就意味着人进入动物状态,也就是赤裸生命的状态。

2017-06-16

澎湃新闻

中国古代皇家专用图案,竟是一只猴子?

古代帝王最尊贵的礼服被称为衮服,上面绣有十二种图案,是帝王祭天地宗庙等最为隆重庆典活动的专用图案。

2017-06-15

光明网

国内外校长、行业大咖留给毕业生的13句金玉良言

又到一年毕业季,有人仿《诗经》感言:“昔我来思,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杨柳依依”。

2017-06-15

人民网

好诗在唐朝就被人做完了吗?

人之患,在于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017-06-15

南方人物周刊

为虎作伥,伥是个什么鬼

伥”是中国志怪小说中特征最为鲜明,同时也是行为方式最复杂的鬼怪之一。它们生前为虎所噬,是死于非命的可怜之人,然而死后却甘愿为虎驱役,助虎害人。

2017-06-15

北京青年报

文学翻译质量,“一代不如一代”?

近年偶尔出现的大众层面的翻译讨论,仍然停留在相当浅的层次,典型的例子就是围绕冯唐译《飞鸟集》的争议。

2017-06-15

上观新闻

沪上文坛往事:“看萧和‘看萧的人们’”

萧伯纳一到香港,就给了中国一个冲击,到上海后,可更甚了,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

2017-06-15

文汇报

维护母语之纯洁性:傅雷在译文中“武装到牙齿”

具体到汉语中,要不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舍弃让汉语读者很难习惯的“洋腔”,尽量凸显汉语在词法和句法上“灵活”、“跳荡”的特性,从而达到“传神”的最高要求?

2017-06-15

文汇报

网文超级IP屡陷争议:抄袭风真的刹不住吗?

相对运作周期较长的实体书出版,网络小说写作门槛低、发表便利、阅读方便,受到了越来越多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但随着网络文学兴起,网络小说的抄袭似乎逐渐成为侵权盗版的重灾区。

2017-06-15

中国新闻网

走近马来西亚:多元化的“猫城”

古晋是华人聚居之地,大量图片和实物记载了中国商人早在唐宋时代就漂洋过海来到沙捞越。1830年粤籍华人移居沙捞越,他们先到成邦江,其后转到古晋从事农业,后来经商。

2017-06-15

北京晚报

热门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