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阅读历史传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作 者: 黄宏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丛编项:
版权说明: 经版权方授权连载试读部分章节,全本请购买正版图书

内容简介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00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走过风风雨雨,本书是第一本全面系统对这一历程进行梳理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2012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本书作为向十八大献礼的图书而隆重推出。全书根据党的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作出的概括,分为三编,全面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增加了我们党十七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所做的最新贡献,反映了近年来全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黄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学术委员,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先后撰写了《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国际热点问题丛书》、《迈向新世纪的行动纲领》、《建设坚固的新长城》、《新的伟大工程》等20余本著作,参与过《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研究丛书》、《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等著作的编写组织工作。发表理论文章、咨询报告300多篇,参加过中央一些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10余次组织全军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6次入选全国性研讨会,10余次获全国重大学术奖励,其中6次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被解放军四总部授予“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4年被中宣部评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
目录
正文
前言(1)前言(2)
前言(3)前言(4)
前言(5)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一)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及其重大启示(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四)五四运动的巨大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简要历程(一)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零星介绍
(二)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思想观点(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唯物史观是历史观的根本变革(三)生产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高动因
(四)阶级斗争是改造社会组织的手段(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经历的思想斗争(一)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交锋
(二)马克思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思想论争(三)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较量
思考题一、揭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二、 在大革命实践中探索革命具体问题(一)探索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
(二)探索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三)探索革命对象和动力问题
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一)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
(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四、提出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理论(一)关于根据地党的建设的思想
(二)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三)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思想
五、反对本本主义,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考题
一、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条件(一)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动因
(二)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动因(三)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
(四)系统阐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人主观条件二、《实践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一)阐述了实践的内容、形式及其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二)阐述了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三)阐述了认识运动的总过程及其根本规律三、《矛盾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一)明确提出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二)深刻阐明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三)系统阐述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四)全面论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一)深入分析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
(二)阐明了立足客观物质条件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关系(三)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基本原理
(四)阐述了抗日战争战略战术诸方面的辩证统一思考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重大意义
二、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一)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全党开展学习、整风运动
(二)整风运动促进了党的建设思想的发展(三)学习、整风运动促进了党的文艺工作理论的发展
(四)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三、中国特色革命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丰富和发展
(一)党的政权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二)党的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三)党的政策和策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思考题
一、 中国特色革命转变理论的提出和演进(一)中国特色革命转变的原先设想
(二)中国特色革命转变原先设想的改变及其缘由(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总路线
二、中国特色革命转变的理论与实践(一)关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关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中国特色革命转变的评析(一)创造性地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不足思考题
一、探索的曲折过程(一)探索的起步阶段
(二)探索的失误阶段(三)探索的纠偏和曲折发展阶段
(四)探索的波折和迟滞阶段二、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提出要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二)在毛泽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思想
(三)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思想(四)毛泽东提出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还作了初步规划
(五)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六)毛泽东在一个时期内有过进行改革的明确意向
(七)毛泽东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想(八)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九)在执政党建设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十)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三、探索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一)探索的重大意义
(二)探索的历史局限思考题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陷入误区(一)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偏差和国内外“反修防修”误导
(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理论和实践的恶性发展(三)个人崇拜的极度发展和党内分歧的不断激化
(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构想和实践的失误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一) “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发动和全面夺权(二)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左”努力的受挫
(三)全面整顿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三、“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支撑及其错误
(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四、十年浩劫的严重危害及历史教训
(一)“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二)吸取历史教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
思考题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一)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新时期的开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三)实行改革开放
(四)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背景(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四、十二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提出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提出及其意义
思考题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的深化(二)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成熟
(三)实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二、全面改革开放及其理论的系统化
(一)明确改革开放的战略地位(二)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改革观
(三)对外开放思想的进一步丰富三、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契合
(一)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初步形成
(二)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三)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
思考题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一)我们党在认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执行正确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四、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思考题一、南方谈话的背景及经过
二、南方谈话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新观点(一)南方谈话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新观点
(二)南方谈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地位三、党的十四大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初步形成
(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综合性概括(二)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概括及特点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初步形成思考题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三)十四届三中全会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二、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的提出
(二)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总体部署

读书推荐